智库视点顺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上海

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39528.html
编者按

据IDC《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云服务作为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的“基座”,正日益彰显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新冠肺炎疫情后,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实现云计算产业技术的弯道超车指日可待。上海正在打造国际化超大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加快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十四五”完成城市数字建设基本框架的主要命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公有云IaaS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上海发展IaaS产业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而且用云可比传统IT节省一半以上的成本。据搜狐网报道,阿里云携手用友帮助致力于医药产业的核心ERP系统和核心数据库迁移上云,使其数据库直接成本下降20%,运维成本下降50%。尤其是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刺激了我国云计算市场的新一轮爆发,企业上云将成为普遍趋势。

云计算产业链由上游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中游云服务供应商和下游政府或企业等终端用户等构成。中游环节是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按照提供云服务类型的不同,中游企业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其中,IaaS号称云基础设施的骨骼,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IT基础设施资源服务。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市场,总规模亿元,占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51.63%。各行业受疫情影响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公有云服务的相关细分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年前后总规模将突破3,亿元人民币,年总规模将达到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全球云计算市场主要集中于SaaS相关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的增长多集中于IaaS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预计年IaaS层市场总规模将突破亿人民币。

一、全球IaaS市场格局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大型互联网企业占据主要市场

IaaS产业对资本、技术迭代、客户资源的稳定和服务要求较高,互联网巨头以自身业务覆盖范围广,能够打造IaaS、PaaS、SaaS云生态系统的天然优势独居鳌头。据IDC数据显示,年一季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前三是亚马逊、微软、阿里;国内市场份额前三的是阿里、腾讯、华为。

从国外看,亚马逊AWS在美国IaaS领域一家独大,足够的规模效应助力亚马逊的IaaS服务价格低廉,随之拓展出的PaaS业务提升了差异化盈利水平。随着亚马逊AWS、微软、谷歌等公司正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未来排名靠后的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依托强大的创新开拓能力,上述公司在技术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领先全球。

从国内看,虽说与国外领头企业稍有差距,但已基本形成阿里云主导国内市场,腾讯、华为紧随其后的市场格局。如,腾讯云与东软、中科软、思迪、中科大洋等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为交通、政务、公安、旅游、保险、工业等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解决方案。从目前的技术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在IaaS+PaaS环节滞后欧美市场约4-5年。

(二)上游硬件企业探索业务转型

从国外看,亚马逊于年掀起的计算浪潮对IBM所在的传统IT市场造成剧烈冲击。年,IBM开始投入公有云市场,但缺少能将IaaS、PaaS、SaaS三层技术进行融合的平台,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年,IBM收购开源平台软件公司红帽,利用红帽在云原生、开源存储、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形成跨越IaaS、PaaS、SaaS模式的产品,并与亚马逊AWS、微软、阿里等云计算厂商合作。而思科、惠普、富士通等老牌硬件设备厂商在IBM之前也曾进入公有云领域,由于未能深刻认识到云计算的本质在于服务,延续了原来硬件生产商的基因,因此均以失败告终。

从国内看,传统IDC厂商依靠国外云计算服务商的技术支持转型云计算业务。如,世纪互联与微软Azure,光环新网与亚马逊AWS合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则利用数据中心方面的先发优势,为政企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服务器制造商受利润挤压而被迫转型云计算,其转型过程较为艰难。

(三)其他细分领域企业拓展云服务

从国外看,美国的微软、Oracle等软件企业利用其产品市场认可度高,也在向公有云IaaS市场拓展。如,微软构建战略合作关系联盟,将软件与其云服务融合,利用生态化的云平台和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快速成长。微软商店可以构建混合应用程序,在Linux上开放工作负载并与关键企业平台集成。

从国内看,青云、优刻得(上海)、七牛云(上海)等初创型企业从云存储等基础领域切入公有云IaaS市场,随后扩展多样性服务。其发展机遇在于,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金山云等巨头掌握的电商、网络社交、游戏等传统业务客户,属于云计算业务下游。当阿里等拓展云计算业务时,对下游客户来说,将数据储存于(传统业务方面与之有竞争关系的)上游企业手中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优刻得不从事与下游客户相关业务,其中立特质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了聚美优品、爱奇艺等与巨头有同业竞争关系的客户订单,以及中国移动、江苏电力等对数据安全敏感的用户。

(四)生态化战略合作成为发展趋势

按照IaaS相关市场发展规律,首当其冲的是满足客户对计算、存储、可靠性和安全性基本的需求。然而当云计算发展到一定程度,IaaS企业的服务性能差距缩小,仅靠价格战非长久之计,需利用积累的现有客户群体、基础资源、品牌知名度,开发向PaaS/SaaS衍生的差异化产品,拓展增值服务;或吸引SaaS、PaaS合作伙伴,建立云服务生态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从国外看,亚马逊AWS围绕其公有云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微软的战略合作关系联盟也在积极推进生态平台建设。

从国内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企业目前都纷纷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云服务生态圈。如,世纪互联Switch+高能数据中心以原有数据中心为基础,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华为云、京东云等数十家云平台建立连接,为客户提供多种云服务。另一方面,相对于国际巨头而言,国内互联网公司拥有更大的客户群,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文化和生态圈的打造,在产品设计和售前售后服务方面更能贴近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可争取更多的本土化市场份额。

二、上海发展公有云IaaS产业的基础和问题分析

(一)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是数字新基建为IaaS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上海具备国内领先的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广,移动5G基站总量领跑,年率先建成了双千兆带宽城市。三年内,上海将继续新建3.4万个5G基站,实现全市范围内的5G覆盖。同时,上海具有数据中心与平台优势。如,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方面,上海拥有超级计算中心、亚太数据港、宝山数据服务外包暨云计算产业园等;平台方面,上海数据港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并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甲骨文、戴尔合建联合实验室、金融衍生品计算服务中心,为阿里、腾讯、付费通等服务。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为算法研发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可支持同时接入万路视频,同时满足四个超2万级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使用。

二是巨头集聚上海打造云计算生态圈。拥有IaaS到SaaS全体系的阿里云已在上海开展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平台、社会治理、交通管理等多方面业务。如,阿里云发布的城市大脑3.0助力相关政府单位建立数据体系,沉淀产业链、企业、社会舆论等数据,提供精准招商策略。亲清在线平台让企业诉求在线接通城市大脑。另一方面,阿里云支撑光明乳业、林清轩、伽蓝集团、日播时尚等上海本土企业通过上云、搭建中台、钉钉智能导购等实现新零售转型;支撑上海银行、华瑞银行、东亚银行实现金融服务在线化;联合上交所打造“证通云”,推动券商行业上云。华为近年来加大对云计算等软投入,并在本市成立了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立“三开源”生态:开源硬件方面,基于鲲鹏、昇腾处理器发布云服务。如,华为云Stack为政企客户提供IaaS、PaaS、SaaS等混合云服务,一站式实现应用上云;开源操作系统方面,支持各软件迁移到openEuler的操作系统上;开源基于鲲鹏的企业级数据库。

三是本地企业在细分领域各显神通。盛大集团在游戏、视频、无线领域的业务都需要强大的计算、存储、带宽支撑。从起初为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到战略性地逐步深入云计算,盛大云在各地布局IDC数据中心建设,为政府、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传统行业提供公有云IaaS服务(云主机、云存储、云硬盘、云分发、专享云、CDN等基础服务)和PaaS服务(大数据云、数据库云),现聚焦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专业的领域,探索创新专业的IT架构和解决方案。优刻得以其纯云计算服务商的“中立”特色,帮助中小企业上云,除了提供存储、计算等基础服务外,还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数据分析、AI、IoT等IaaS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本地中小企业难以突破行业壁垒。资本壁垒和规模经济使IaaS行业具有超强的马太效应,国外云计算巨头多来自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互联网与软件厂商,国内互联网巨头同样独大,包括优刻得在内的上海本地服务商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资源和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市场份额和利润难以快速提升。

二是数据安全问题待突破。用户将数据存储于服务商的存储设备上,面临被相邻租户或黑客窃取的风险。如,数据没有彻底清除,其他租户可恢复原来用户的数据信息;租户可能恶意租用数万台云服务器,对重要行业网络设备发起攻击或密码破解。

三是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虽然IaaS产业本身对环境无太大影响,但其上游的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电力资源。一些分析模型预测,若不加以控制,到年数据中心的能耗可能会超过全球电力供应量的10%。国外企业纷纷进行节能技术创新,谷歌结合人工智能根据天气情况优化冷却系统,将冷却能耗降低近40%;Facebook减少低流量时段服务器数量,节省10%-15%的电力。上海电信数据中心、真如3号楼数据中心也通过冷却技术、发电机尾气净化来减少环境负担。未来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对环保日益严峻的要求将给数据中心带来更多限制与挑战。

三、上海加快发展公有云IaaS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支持本土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做深做精。重点挖掘和支持一批利用自身基础特色切入云计算行业的本土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引发的公有云IaaS市场需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服务环节突破。鼓励二线IaaS服务商另辟蹊径,主攻私有云市场,避开与巨头的竞争。完善企业并购相关机制,加速云计算中小企业并购重组,优势互补,在垄断格局中谋求空间。

二是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产业生态圈。IaaS产业生态已成为公有云厂商竞争核心要素,未来将是多个综合生态体之间的竞争。顺应这一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鼓励更多的头部企业搭建企业对接平台,加速各垂直领域中小企业融入生态圈,探索更为丰富的解决方案,为上海的云计算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引导工业企业上云助推产业发展。用足用好政府补贴、云计算企业让利,支持工业企业上云的支持政策,拓宽上海云计算企业的服务市场。鼓励本地云计算企业参与各大园区上云服务,借鉴盛大云为上海云部落TMT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经验,选派专员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为资金紧张的企业提供“先用云后付款”的服务模式。此外,基于阿里云、优刻得在金融领域的云计算服务经验,推广类似的云计算企业帮助制造业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四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攻关。鼓励本市企业联合研究机构的创新资源,加快研究数据风险识别与防护技术、数据脱敏技术、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数据加密保护机制及技术监测手段。积极推广优刻得在业界率先提出的安全屋产品概念,即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另一方面,明确数据中心建设单位节能技术能级的要求,鼓励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开展协同攻关,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电厂和冷却技术等应用,最大程度降低数据中心能源消耗。

智库之声

中美脱钩研究报告启示之民用航空产业

智库视点

推动上海电竞产业创新,打造全球电竞产业重要承载区

智库视点

上海与兄弟省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比较

智库之声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三角区域透视(二)智库视点

工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上海产业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分析智库视点

加快上海时尚食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智库之声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三角区域透视(一)

智库视点

突破工业软件软肋是上海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必要之举

智库之声

上海工业十年:开发区建设

智库视点

合肥市借力国有资本创新产业项目招商思路的借鉴和启示

智库视点

碳中和情景下推动氢能在上海工业领域全面应用的对策建议

智库之声

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库视点

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库视点

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建议

智库知识荟

工业数字化转型“云”洞察

智库视点

审慎监管下推动上海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

智库视点

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布局智慧物联网产业

智库之声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观察智库视点

上海与兄弟城市科技创新的比较分析(-年)智库视点

借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5G网络健康发展智库之声

江苏在跑、安徽在追,长三角医药制造业十年数据分析智库视点

加快推进上海智能生物方舱产业化的对策建议智库知识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cx/13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