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成都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我在等你
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如何发力?事实上,多地港口早已对此进行谋划——
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陈志平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邮轮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产业以其强大的经济拉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新亮点。我国邮轮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迅猛发展后,于年开始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高品位发展”的调整期,近两年全国大部分港口的邮轮艘次及旅客吞吐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在不利的宏观背景下,厦门邮轮产业通过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本文总结了厦门邮轮产业实现逆势增长的经验和做法,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邮轮产业航线单一、产品低价竞争、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同类港口竞争激烈等行业痛点问题,提出了“四个突破”发展思路,以期实现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我国邮轮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年,歌诗达邮轮“爱兰歌娜号”在上海首航,标志着我国新时期的邮轮产业从零起步。自此,我国邮轮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我国邮轮旅客吞吐量由年的47.1万人次,增至年的.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39%,我国邮轮客源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已从年的0.5%增至年的9.6%,十年增长了近20倍,规模已跃至全球第二。我国邮轮产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指出:“年以来,我国邮轮市场的邮轮运力减少、旅客增速放缓甚至略有下降,我国邮轮市场进入了调整转型期。”年,我国共接待邮轮艘次,比降17.95%,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7万人次,比降0.98%。年前11个月,我国共接待邮轮艘次,比降12%,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1万人次,比降16%(详见图1)。图1近年来全国邮轮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及年增长率趋势图
二、厦门邮轮产业实现逆势增长近年来,厦门邮轮产业整体实现了快速增长,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42%(详见图2)。年以来,在我国邮轮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厦门邮轮产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厦门港共接待国际邮轮96艘次,比增25%;厦门完成邮轮旅客吞吐量32.5万人次,比增.7%。年前11个月,厦门港共接待邮轮艘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8.8万人次,分别比增37%和28%(详见图3),全年预计接待邮轮艘次,旅客吞吐量超40万人次,持续稳居我国邮轮母港第一方阵。图2近年来厦门港邮轮艘次及出入境旅客吞吐量趋势图图3近两年厦门港与全国邮轮艘次、旅客吞吐量年增长率对比图
三、厦门邮轮产业实现逆势增长的经验和做法在我国邮轮市场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调整期内,面对邮轮航线同质化日趋严重等现状,厦门港积极推动邮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模式,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发挥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厦门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是著名的侨乡和第一批经济特区,拥有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优势,多年来持续位居全国主要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列,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超千亿。厦门港位于海峡邮轮经济圈,是我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厦门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接待邮轮,是国内邮轮运营经验最为丰富的港口之一。厦门邮轮母港毗邻市中心,距离机场车程不超过半小时,地铁穿过邮轮港区,结合厦门轮渡、厦门湾旅游等接驳船队,形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可无缝对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等知名景区,为邮轮旅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的优质服务。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厦门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建设亚洲一流的硬件设施厦门邮轮母港一期航站楼按照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建造,总建筑面积为8.2万平方米,专用码头岸线超过1.4公里,前沿水深最深达-10米,可全天候靠泊20万总吨的超级邮轮,并具备同日五轮轮番作业的接待能力。二期航站楼按照高峰小时人客流规模设计,面积约5万平方米,年设计吞吐量可达80万人次。正在建设中的厦门最大城市综合体——厦门“海上世界”项目,为厦门邮轮母港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通过依托厦门邮轮母港资源优势,聚集多元高端业态,将项目打造成“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的全新城市地标。一流的硬件及配套设施,为厦门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三)用好政策支持优势邮轮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经济带动性强,对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年,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厦门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厦门自贸试验区邮轮物供服务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邮轮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意见》等文件。年4月,福建省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从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邮轮访问港建设、发展邮轮物供产业、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强邮轮旅游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明确了厦门港在福建省邮轮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支持厦门港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具活力的邮轮母港和海峡邮轮旅游经济圈的核心港口。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厦门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四)实施“邮轮+”创新业务模式厦门港通过积极实践“邮轮+”业务创新模式,推动邮轮产业差异化发展。一是大力推动“邮轮+文化”创新模式。年开辟了全国首条东南亚六国“一带一路”邮轮航线,并全国首创以邮轮为载体在“海丝”沿线港口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年,厦门“一带一路”邮轮航线共运营12航次,成为国内运营“海丝”航线最成熟的港口之一。二是大力推动“邮轮+目的地”创新模式。除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之外,积极打造“邮轮+土楼”“邮轮+湄洲岛”“邮轮+金门”等一系列全域旅游产品,通过“邮轮+目的地”提升邮轮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大力推动“邮轮+大交通”创新模式。通过港航旅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厦门城市交通便利、高铁网络发达等优势,创新“邮轮+高铁”“邮轮+机票”联程运输模式,提升厦门邮轮母港辐射力。据统计,近年来从厦门港乘邮轮出发的旅客中,省外游客占比已近六成,成为厦门邮轮旅游旅客的主力军。丰富多元的“邮轮+”创新模式,为厦门邮轮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创立“邮轮物供快速通道”创新机制年,厦门港发挥自贸区的创新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邮轮物供“快速通道”,采取“进口直供”“保税供船”创新模式对国际邮轮快速供应进口物品,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整进散出”业务模式。通过创新邮轮物供模式,可明显降低邮轮物资采购成本,吸引更多邮轮选择在厦门补给物料,厦门邮轮物供产值已连续两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便捷高效的邮轮物供模式,为厦门邮轮产业的要素集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六)推进宣传推广模式创新在传统媒体宣传推广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厦门邮轮母港运用综合手段全方位宣传,培育邮轮市场、打造品牌形象、深化“邮轮即时尚、即休闲”的旅游概念,借力“中心空间”,联合全国性媒体在北京召开年厦门母港航次新闻发布会,利用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增强厦门邮轮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借力“新兴载体”,与字节跳动等新媒体公司合作,携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整合邮轮旅游资源,全力推广文旅融合“邮轮+”等邮轮旅游产品,合作初期已实现了超万次产品曝光。通过运用新媒体推广厦门邮轮产品,积极打造厦门邮轮品牌,不断增强厦门邮轮的认知度和吸引力,为厦门邮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实现四个“突破”,推进厦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我国邮轮产业面临“航线单一”、“产品低价竞争”、“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同类港口竞争”等问题,我国邮轮产业正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高品位发展转变,厦门港将直面问题,逐个击破,继续发挥特色优势,紧扣“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产品服务品质、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港口营商环境,推进携手共赢,更好迎接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金色十年”。厦门港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四个突破”:1.突破邮轮航线同质化困境——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一带一路”邮轮核心港据统计,目前从中国内地始发的邮轮,以福冈、那霸、长崎、宫古岛等日本港口为目的地的航线占到九成,航线单一,同质化特征明显。而受海峡两岸局势及韩国萨德事件影响,厦门赴台湾、韩国邮轮航线处于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厦门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发挥“侨乡”地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持续深化“一带一路”航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地区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据统计,东盟国家有20多个港口可运营邮轮航线,作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厦门将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发挥“闽南特色”文化优势,深入实践“邮轮+文化”创新模式,深耕细作“一带一路”邮轮精品航线;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恢复对台邮轮航线常态化运营,同时,加大力度“招商引轮”,吸引更多“好船”“大船”靠港,在游客“走出去”的同时,提高“引进来”的水平,从船型、航线、邮轮主题上多样创新,将厦门港打造成特色化高品质“一带一路”邮轮核心港。2.突破邮轮产品低价竞争困境——实践船票制度,转“价格竞争”为“质量竞争”目前来看,中国邮轮销售渠道单一,消费者、旅行社、邮轮公司之间欠缺有机联系,为争夺市场、抢夺利益,造成邮轮船票不合理的“低价”竞争,破坏价格秩序,限制了邮轮产品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邮轮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深入响应五部委《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的通知》,顺应厦门“新经济”态势,打造包括邮轮旅客信息申报平台、验票进港系统、邮轮服务小程序在内的邮轮船票系统,深入推广邮轮船票制度,建立邮轮公司、消费者、旅行社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用好“大数据”,实现客群分析、数据建模等多样化形式,以“科技”推进营销,创造良好体验,将邮轮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3.突破邮轮配套服务滞后困境——提升营商环境、促进全产业链繁荣对中国内地邮轮港口而言,现阶段邮轮旅客出境主要通过旅行社领队现场协助旅客办理统一通关,旅客等候时间较长,影响服务体验,外国游客乘邮轮来厦,也只能通过地接参团进行常规游览。邮轮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邮轮物供市场规模较小,尚有较多发展潜力。厦门母港立足政策优势,积极争取邮轮旅客团队15天入境免签政策,用足用好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打造邮轮母港“单一窗口”,建设智慧邮轮港,运用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提升邮轮港口安全运营基础,优先保障邮轮靠离泊,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营商环境。推动厦门邮轮母港、邮轮产业园区与自贸试验区对接联动,全力争取有利于邮轮经济新业态发展的综合配套政策制度,为邮轮全产业链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4.突破邮轮港口“零和竞争”困境——多方深入合作,打造多赢局面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建设邮轮港口热潮,多个邮轮港口存在区位位置重叠、港口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国际邮轮来华并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加深国内各个港口的互相了解、资源互补,利用季节、地域的不同,在错位发展的基础上携手合作,成为突破“零和竞争”、打造竞合关系的关键。一方面,利用地理位置特点,结合各个港口特色,打造邮轮多点挂靠航线,在全国港口范围上实现“邮轮+文化”、“邮轮+目的地”,形成覆盖全国多个经济圈的多元化航线,让“港口目的地游”成为国内旅游的新潮流。另一方面,厦门也借鉴上海等国内邮轮母港经验,积极建设邮轮发展“智库”、培养邮轮经济相关人才,弥补相关缺口,同时,加强与招商蛇口、中远海运集团和中国旅游集团等单位的合作,通过各方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在提升厦门邮轮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区域产业集聚,推动厦门邮轮母港转型升级、助力中国邮轮产业实现自主、长久的蓬勃发展。世界一流港口既是经贸发达地区港口自身追求,也是该地区对港口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保障战略的要求。你和你所在的港口是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欢迎投稿。
《中国港口》投稿邮箱:gkzzs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