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发展现状,肉牛养殖行业产

白癜风患处会脱皮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0/5919525.html

点击上方“欢乐牛场”   一、肉牛养殖的定义及分类   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肉用牛的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等,能够提供肉类食品和其他副食品。肉牛养殖模式分为传统农区养殖模式、牧区养殖模式以及新兴的专业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中国肉牛养殖行业起步较晚,正逐渐从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到新兴的专业集约化养殖模式。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肉牛养殖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肉牛养殖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肉牛遗传育种企业以及肉牛疫苗企业;中游包括肉牛养殖企业;下游消费端较为分散,消费场景多元,分为超市、餐饮行业、直营店、食品加工、代理商以及其他销售渠道。   中国肉牛养殖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1、产业链上游分析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饲料及添加剂生产企业为主体,此类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毛利率不到10.0%,依靠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我国中小型饲料企业约有家,共计生产饲料.7万吨,占饲料总产量5.3%。大型饲料生产集团通常在全国拥有多个饲料生产厂,是饲料生产行业的主体。中国万吨规模以上饲料生产厂达家,饲料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达到94.6%。其中,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数量为家,中国有8家单厂产量超过50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产业链中游分析   从区域布局来看,西部地区养殖规模优势明显。西部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36.8%;东部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8%;华北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2%;华南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中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北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8.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中国消费的74.1%的牛肉为自产,进口牛肉消费占比首次突破25%。在自产的牛肉中,个体户生产占到87.2%的比重,仅有12.8%的自产牛肉来自于中国养殖企业。结合25.9%的进口牛肉,中国肉牛养殖企业为中国牛肉消费市场仅贡献了9.5%的牛肉。   我国肉牛养殖中饲料成本是肉牛养殖企业最大的支出,平均占据58%的总成本份额。此外,牛犊成本对于肉牛养殖企业的影响较大。其中,种牛储备充足、遗传育种业务投入较高的规模性肉牛企业,可降低较多的牛犊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肉牛养殖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3、产业链下游分析   年,美国、中国和巴西是世界消费牛肉前三的国家,消费量分别为.6万吨、万吨和.1万吨。牛肉消费量第四的国家阿根廷牛肉消费量仅为.7万吨,与前三名相差甚远。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为6.4千克,中国的人均消费量约为6.7千克,略高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年中国的人均牛肉消费呈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肉牛养殖企业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OEC,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超市(25.1%)和代理商(24.1%)是中国肉牛养殖行业下游占比最大的终端,其中代理商一般为牛肉农产品经销商,牛肉最终去向大多为农贸市场。中国牛肉消费场景分布较平均,超市、直营店、餐饮行业都占据超过15.0%的市场份额,食品企业的占比仅为8.1%。   肉牛养殖行业下游由于消费场景多元,产品定位及目标消费者不同,不同消费渠道的毛利率差别较大,其中超市、代理商渠道毛利率较低,但由于其终端占比高,从中游企业购货体量大,因此议价能力较高。      数据来源:OECD,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肉牛养殖行业由农户小规模养殖占主导,专业化程度及出肉量水平较低。年,中国肉牛养殖方式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的散户数量占比高于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占比不到20%,行业集中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肉牛整体养殖效率低下。世界平均肉牛头均出肉量为.6千克,而中国肉牛头均出肉量约为千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肉牛养殖技术亟待提升。      中国肉牛市场的供给由国产与进口两部分构成,-年,中国牛肉进口平均增长率达到37.9%,年中国牛肉进口总量为万吨。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量逐年增长,进口牛肉占中国总消费量的比例逐渐提升,从年的9.7%快速提升至年的25.9%,中国牛肉消费对进口牛肉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近年来,中国各港口、海关等查获、销毁的走私牛肉数量持续增加,说明中国牛肉供需矛盾较大。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的进口来源国集中在南半球的大洋洲与南美洲。中国进口牛肉的五大主要来源国为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新西兰,占据全部中国进口牛肉的96.8%。此外,中国也会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少量进口牛肉。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冷冻牛肉出口位于全球前三,随着中国牛肉进口需求的增加,中国与其在牛肉贸易的合作将增加。近年来,许多中国肉牛企业投资收购巴西、乌拉圭等国的肉牛养殖场与屠宰厂,建立肉牛全产业链跨国业务,中国进口牛肉业务将稳定发展。      -年,中国牛肉总消费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年,由于猪瘟疫情及局部地区禽流感影响,牛肉作为肉类替代品在需求量方面大幅增长,净增加值为.3万吨,其中进口牛肉消费增长了93.3万吨。在年牛肉需求增长的同时,牛肉的价格也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全国牛肉均价于年12月增长至70.3元/千克。      年,中国肉牛出栏数量提升,进口牛肉数量增加,使中国牛肉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牛肉价格较前一年小幅下滑,肉牛市场规模小幅下降。年,中国肉牛市场的价格与需求同时增长,促使中国肉牛市场规模明显增加,达到.6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肉牛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肉牛养殖行业是中国畜牧业发展重点,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等政府相关部门先后颁布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与肉牛育种等政策,从肉牛遗传改良进程、非粮饲料资源利用、产业规划及布局、肉牛防疫补助、规模化养殖标准设立、肉牛养殖补贴等方向助力肉牛养殖行业标准化发展。年4月,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强调肉牛良种推广与肉牛养殖奖励等畜牧业政策,引导肉牛养殖行业良性发展。      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肉牛养殖行业增长空间乐观   中国居民牛肉消费需求上升是长期趋势。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及西餐文化的传播,-年中国牛肉消费总量在猪、牛、禽三大肉类消费中占比从9.4%增至11.3%,人均消费量从4kg增至6.7kg,略超世界平均水平6.4kg,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数量,中国的牛肉消费市场体量巨大。中国牛肉消费量仍保持着较快的上升势头,长期来看消费升级有望继续带动牛肉需求趋势性上升。   2、肉牛养殖行业产业转型加速   在市场供需现状的倒逼下,肉牛养殖行业转型势在必行,目前已上市和挂牌新三板的相关肉牛企业的经营数据表现普遍不理想,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龙头尚未出现。当前社会资本强势注入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海外并购加剧,“互联网+肉牛养殖”等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肉牛养殖行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模式可有效解决企业现金流周转问题,代表企业有牧牛鲜生。为应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与压力,新模式在中国肉牛养殖企业中的应用有望加深,有助于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产业转型加速。   3、行业向规模化发展   目前,中国肉牛的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养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中国近60%的养殖户年出栏头数在10头以下。行业未来将实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提高牛肉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研发推广牛羊设施养殖配套装备。规模化养殖发展的趋势将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及养殖效益增加。来源:华经情报网

免责申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gl/11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