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摘要
为加快上海港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上海港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通过应用4G无线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信息化技术对罗泾件杂货码头的BTOPS生产系统和现场理货手持机应用进行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4G无线信号基站,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为码头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优化升级生产操作系统软件,实现关港数据共享,加强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开发库场理货App应用,优化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基本实现现场操作无纸化。
0引言港口历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国民经济基础部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货种结构的变化极大地推动集装箱码头的发展,集装箱码头的规模和管理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的各项指标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上海港的TOPS(TerminalOperationSystem)系统也已经升级到TOPS5.0。我国港口信息化主要集中在集装箱码头,件杂货码头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晚,还不成熟。1原因分析1.1 件杂货码头装卸工艺流程复杂件杂货按不同包装形式可以分为袋装货、捆装货、桶装货、箱装货、裸装货等。按货种的不同又可分为钢材、设备、原木、纸浆、车辆等。件杂货码头装卸作业系统比较复杂,涉及多种因素,例如装卸机械包括吊车、门机、铲车等,件杂货货物本身包装形式不同、货物类别不同会导致装卸工具的选用不同等,多要素组合使装卸工艺流程非常复杂。1.2 件杂货码头之间竞争激烈我国码头产能总体过剩,各码头间竞争加剧。码头企业需要通过机械设备和库场设施的更新改造来提高码头装卸能力、装卸效率、货运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1.3 件杂货码头生产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目前,件杂货码头基本实现装卸生产信息化管理,但装卸生产的数据主要用于生产管理领域。装卸生产信息数据尚未与公司财务费收系统和人事系统形成数据共享。码头装卸费、货物堆存费和作业人工工时费用的结算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统计分析。码头装卸生产的数据信息与其他管理部门也无法实现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数据信息综合利用水平不够。1.4 信息化建设开发成本高、操作复杂码头信息化系统前期开发成本高、硬件投入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技术成熟度低。件杂货码头工人整体素质不高,件杂货生产管理系统由于装卸工艺较为复杂,操作环节多,系统的使用上不如人工操作简单、快速,系统人性化程度低,实际使用体验不佳。2现状和机遇目前,件杂货码头的装卸生产以系统化半自动控制方式为主,纸质单证流转操作为辅,系统化管理和纸质单证流转并行,理货数据实时提交较差,工作效率低。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基础,加快推进港口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促进港口提质增效。传统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3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3.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1.1 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强和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码头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以罗泾件杂货码头为例,罗泾码头自年开港以来就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公司共投资80余万元自建无线信号基站来改善和提高码头现场网络信号覆盖的问题。但公司地处上海与太仓交界处,码头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复杂,Wi-Fi信号容易受到自然气候、雨雪天气、大型移动运行机械、货物堆桩高度和仓库建筑物高度的影响,产生间歇性的阻隔,导致码头现场作业人员手持机信号不好,无法提交数据或重复提交数据,影响数据提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码头生产现场网络信号全覆盖成为制约码头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码头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适宜铺设有线网络。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构建通信平台,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码头与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测试,不断优化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增设4座4G信号基站发射塔来增强码头网络信号的方案,彻底解决码头网络信号不稳定和全覆盖的难题,为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3.1.2 加强码头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现场生产管控能力和分析能力码头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高清摄像机、交换机、视频综合平台、中心控制主机、系统服务器、硬盘录像存储设备和软件等组成。码头利用现代化视频通信技术,安装高清可移动监控摄像头,建立码头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码头对前沿水域、泊位、堆场、仓库、进出场道口、内贸作业区、查验点施解封区域等重点生产区域24h昼夜视频监控全覆盖。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反映码头现场生产作业运行情况,加强现场生产组织,优化作业方案,提高装卸效能。此外,码头视频监控全覆盖,可实时把数据信息上传保存到公司服务器上,一旦码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监部门可以调取视频监控,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事故责任人、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吸取事故教训,提高码头安全管理能力。码头现场监控视频截图见图1。图1码头现场监控视频
3.2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关港互联互通件杂货码头作为海关监管场所,严格遵守海关规定,实行封闭化管理。海关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依法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进出境活动实施监管,例如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实施监管,具体包括备案、查验、放行和后续管理等。3.2.1 加强进出场道口设施改造,促进码头信息化建设港区#1门和#4门是外来车辆进出罗泾件杂货码头的主要通道。通过对进出场道口设施的改造升级来加强对进出口运输车辆和货物的监管。改造升级的项目主要包括集装箱道口智能化设备建设、集装箱道口金关二期系统建设、件杂货设备和系统建设等。集装箱道口智能化设备建设主要通过卡口前端控制系统实现卡口设备的集成和控制,实现进出卡口的车辆通过GPS、电子车牌、箱号识别、电子关锁、地磅等信息采集车辆信息。集装箱道口金关二期系统建设主要通过海关信息化系统和上海海关物流监控平台获取信息,按照海关业务流程处理和分析车辆数据,实现海关卡口物流信息的记录和查询。件杂货道口设备和系统建设主要是建立件杂货卡口设备对接公司BTOPS(BulkTerminalOperationSystem)系统,控制车辆进出并采集车辆信息,构建BTOPS系统和海关系统间的传输渠道。3.2.2 实现抵港报文、海关查验、进出口压驳的系统化件杂货码头的货物抵港报告发送、海关查验、进出口压驳等日常操作主要以纸质单证流转和计算机系统并行的模式。以抵港报文的发送为例,出口货物先进港集并,库场业务员根据出口舱单船名、航次、货名、件数等信息查询货物进港进度,直至货物完成集并,库场理货员登录亿通国际在线服务云平台发送出口货物抵港信息,货代凭码头发送的抵港报文去海关办理出口报关业务。在这种操作模式下,货代为尽早办理报关,要经常打电话询问码头货物集并的情况,人工问询费时费力,给客户和码头都带来诸多不便。亿通国际在线服务云平台是第三方软件,海关无法对第三方系统发送的信息进行监管。根据海关总署号令和年52号公告的要求:码头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做好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因此,罗泾码头制定《关于发送抵港报文的规定及流程》,并在码头生产管理系统中新增抵港报文发送功能界面,通过系统完成抵港报文EDI生成和上传。客户可以通过码头生产系统客户端随时查询货物进港集并的情况,为客户及时办理出口报关提供便利。同样,海关查验和进出口压驳因使用纸质单证流转,客户要往返奔波于码头和海关之间,凭纸质查验通知书和进出口压驳申请单申请查验和压驳作业,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在码头生产系统新增海关查验和进出口压驳操作功能界面,利用生产系统集中办理查验和压驳,实现数据共享,在方便客户办理业务的同时也加强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3.3 加强生产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现场操作无纸化3.3.1 开发库场理货平板App功能,实现现场理货无纸化港口装卸工艺是按照一定的劳动组织形式,运用机械化系统等物质手段,遵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作业过程。件杂货码头的生产经营始终是围绕“货物的位移”展开的,码头的信息化要以“货物”为中心,可分为进栈受理、库场理货、(进)出口装船等3个环节。库场理货业务是港口生产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库场理货员对所有进出口货物负有收发和保管责任。库场理货业务是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码头装卸生产信息数据的基础和源头。一般来说,库场理货员对所有进出港的货物都要开具小票并记录货物的信息。工班结束后,要对小票进行整理、核对、归档、留存备查。小票的数据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其他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也无法掌握码头现场作业进度,存在一定的管理“真空”。现在,各种手机应用App层出不穷,码头可以通过研发装卸生产App小程序,利用平板手持终端和移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电子理货数据与码头生产系统BTOPS系统的对接,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现场理货无纸化,提高码头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现场管理应变能力。3.3.2 完善BTOPS系统系统功能,实现作业票无纸化码头是进出口货物集散地。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到达港口,也有大量的货物从港口输运出去。由于船、车、港、货的不平衡关系,货物从进港到出港一般都要经过多次换装。常见的操作过程有车/驳—库/场—船、船—库/场—车/驳、船—船、船—驳/车。操作过程越多,港口完成货物装卸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机械也就越多。库场理货员和单船指导员根据不同的操作过程分别填写作业票,主要包括车驳库场作业票、装卸船作业票和辅助作业票等3大类,用于装卸司机和工人工时的结算。传统手工作业票填写环节多、内容分散、操作过程要反复填写、核对数据耗费时间。码头生产是24h全天候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多为倒班制(12h/工班),现场管理人员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手工作业票填写错误等情况。手工作业票填写完成后,由人事部负责作业票审核,防止作业票弄虚作假,结算工时,并对手工作业票归档、留存备查。纸质作业票审核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通过优化件杂货码头管理系统,利用理货汇报动态生成作业票,库场员负责本工班装卸船的货物工单的汇报、审核,在作业任务工单汇报界面再分别由仓储物流部进行货管审核和营运操作部进行中控审核,最终经人事审核后即可生成电子作业票。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层层分解,化整为零,提高码头管理效率。码头BTOPS系统定额审核界面截图见图2。图2码头BTOPS系统定额审核界面截图
3.4 制定货物进栈受理原则为优化港口服务环境,规范港区操作行为,加快件杂货码头信息化建设,减少外来车辆、驳船在港滞留时间,特制定货物进栈受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有船名货物进港,根据船舶预报动态表优先顺序统筹安排;二是预进栈(指无船名的货物)货物根据货运量分批次安排;三是“三超”货物(即长度超过18m,宽度超过3.5m,高度超过3m)进栈,经计划预编会确定方案后,再通知客户安排进栈;四是对于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采取“一船一议”,由各生产部门统筹协调后方可安排后续进栈计划。3.5 创新进栈模式,提高现场理货效率件杂货码头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货方、货代和物流企业的支持。要实现件杂货码头生产系统产业升级,就要突破原有思维模式,进行功能创新。传统进栈模式是货物先受理,再安排计划进港,库场员对进栈后的货物进行理货,核对货物船名、航次、关单、货名、长、宽、高、件、毛、体等相关信息,做好货运记录并逐一录入货物信息。人工信息录入过程虽然简单,但每天进出码头的货物数量多,现场人工输入效率低。码头现场人机混合作业,拖车、铲车、吊车多种机械穿梭于码头与库场之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等技术,开发货物进栈预录功能,外来司机或货代登录预录网站或使用手机扫描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