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吴迪
—●●●●—
要点
—●●●●—
1、A股市场综述(注:本文中“本周”指的是-)
主要股指下跌:创业板指领跌3.37%,上证50、沪深指数分别跌1.15%和2.11%,上证综指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分别跌2.47%和2.44%;行业上,本周银行股逆势收涨0.82%;农林牧渔(跌6.78%)、国防军工(跌6.08%)和有色金属(跌5.28%)领跌。
投资者情绪偏谨慎:本周A股日均换手率为1.11%,低于近五年以来的中位数1.20%;截至周五,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9,亿元,自8月中旬以来首次降低;IVIX指数从上周五的16.0升至16.5,仍处在今年二月以来的低位水平。
陆股通资金净流入:本周陆股通净流入45.3亿人民币,连续第7周净流入。截至本周五,陆股通累计流入额高达亿人民币,再创新高。主要流入银行、农林牧渔和电子元器件行业,流出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家电行业。
估值下修:当前沪深、创业板、中小板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2.0、53.3、26.3和12.2倍,处于年以来的53%、62%、28%、40%分位数水平,较上周有所下降。
2、港股市场综述
主要股指下跌:恒指走强于沪深和MSCI新兴市场,恒指和恒生国指分别跌1.82%和2.19%;行业普跌,原材料(跌4.5%)和能源业(跌4.4%)领跌。
市场情绪维持谨慎:截至本周五,恒生波指为19.9,高于上周的18.57;本周主板卖空成交比与上周持平,为14.8%;港交所卖权/买权成交比上升到2.4%,中枢水平相比上周显著提高,处在自年以来的高位。
港股通资金净流入:本周港股通资金净流入14.35亿人民币,主要流入银行、计算机和通信行业,流出房地产、电子元器件和医药行业;本周港股通/主板成交占比为8.0%,与上周持平。
盈利估值双双下修:恒指财年一致预期EPS本周环比小幅下降0.1%;恒指和恒生国指当前市盈率TTM下修至10.2和8.2倍,二者均低于年以来的1/4位数。
3、美股市场综述
股指整体下跌:中概股指本周大跌7.59%;标普指数、纳指和道指分别跌1.01%、2.19%和0.43%。行业上,医疗保健(跌3.01%)、能源(跌2.61%)和电信服务(跌2.34%)领跌。
市场情绪偏谨慎:本周五,VIX指数从上周五的15.3上升为17.2,高收益债利差(相比十年期美债收益)从上周五的3.59%上升为3.77%。
盈利估值双双下修:本周美股盈利预测环比下修0.2%,当前标普预测市盈率下降为18.05倍,仍然高于年以来3/4分位数。中概股本周五的预测市盈率下修至30.5倍,位于年以来1/4分位数附近。行业上,非核心消费(80.0%)、核心消费品(94.9%)、公用事业(99.9%)市盈率TTM均高于3/4分位数。金融(44.9%)和医疗(26.5%)市盈率TTM则低于中位数(括号内数值为分位数,分位数按年以来算)。
纯因子表现:领涨因子为分红(涨0.54%)、规模(涨0.19%)和价值(涨0.18%),领跌因子为盈利变动(跌0.87%)和波动率(跌0.63%)。最近一个月,价值因子领涨1.5%,动量因子领跌3.1%。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货币政策宽松不达预期;大国博弈风险
—●●●●—
报告正文
—●●●●—
1、中国A股市场监测
1.1、A股市场表现概览
本周A股市场震荡明显,主要股指全线下跌。截至本周五,创业板指领跌3.37%,上证50、沪深指数分别跌1.15%和2.11%,上证综指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分别跌2.47%和2.44%。行业上,受到本周财政部宣布修订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消息利好,本周银行股逆势收涨0.82%;跌幅前三的行业为农林牧渔(跌6.78%)、国防军工(跌6.08%)和有色金属(跌5.28%)。
本周主要风格指数均下跌,亏损股指数(跌6.09%)、高市盈率指数(跌5.56%)和微利股指数(跌5.04%)领跌,绩优股指数(跌1.49%)和低市盈率指数(跌1.59%)跌幅最小。主题上,工业气体指数(涨4.18%)、打板指数(涨3.82%)和白酒指数领涨(涨0.69%)。
1.2、A股估值与风险溢价
本周估值下修。当前沪深、创业板、中小板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2.0、53.3、26.3和12.2倍,较上周有下降,分别处于年以来的53%、62%、28%、40%分位数水平。
当前沪深、创业板、中小板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PB别为1.47、4.75、3.30和1.45倍,分别处于年以来的36%、53%、14%、32%分位数水平。
股权风险溢价从上周的5.07%上升到5.18%,处在年3月以来中位数水平附近。
(注:股权风险溢价=沪深指数市盈率倒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行业估值从市盈率TTM的角度,特征如下(以下涉及分位数时,其历史区间为年第一个交易日至今):
食品饮料、计算机、汽车和家用电器市盈率(TTM)所处历史分位数分别是80%、61%、53%和50%;
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国防军工和电子市盈率(TTM)分位数为33%、45%、37%和30%;
采掘(2%)、建筑材料(3%)、建筑装饰(4%)、钢铁(6%)、商贸(9%)、地产(1%)、化工(11%)、轻工(13%)市盈率(TTM)都处于较低分位数水平(括号内为其分位数数值)。
行业估值从市净率的角度,特征如下(以下涉及分位数时,其历史区间为年第一个交易日至今):
食品饮料、计算机、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市净率所处历史分位数分别是92%、36%、5%和62%;
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国防军工和电子行业市净率分位数为5%、32%、20%和35%;
采掘(1%)、建筑材料(8%)、建筑装饰(1%)、钢铁(17%)、商贸(4%)、地产(2%)、化工(6%)、轻工(6%)市净率都处于较低分位数水平(括号内为其分位数数值)。
1.3、陆股通资金流向
陆股通资金净流入。本周陆股通净流入金额为45.3亿人民币,为连续第7周净流入。截至本周五陆股通累计流入额高达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北上资金本周主要流入银行、农林牧渔和电子元器件,流出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家电。
1.4、A股投资者情绪监测
本周投资者情绪较为低迷,体现在以下指标。(注,以下“A股”指的是中证流通指数成分股)
A股日均换手率相比上周的1.16%,进一步下降为1.11%,低于近五年以来的中位数1.20%;本周五涨停家数/跌停家数比(10日移动平均)为2.40,远远低于上周的8.88,显示出上涨的动量明显不足。
截至本周五,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9,亿元,低于上周的9,亿元,是自8月中旬以来的首次降低;两融成交额占全部A股成交金额比重为7.2%,该数值相比上周的9.68%出现较大跌幅,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17%。
上证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指数IVIX本周五最新值为16.5,较上周五16.0小幅上升,仍然处在今年二月以来的低位水平。
2、港股市场监测
2.1、港股市场表现概览
本周港股主要股指下跌,恒指走强于沪深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
股指层面,恒指和恒生国指分别跌1.82%和2.19%,恒生大型股跌幅最小(跌1.80%),恒生小型股和中型股分别跌3.49%和3.52%。行业普跌,恒生原材料(跌4.5%)和恒生能源业(跌4.4%)领跌。
2.2、港股盈利趋势与估值
盈利估值双双下修。本周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预期市盈率(彭博一致预期)分别从上周的10.6和8.3倍下降至10.4和8.1倍。恒指预期市盈率低于年7月以来的1/4分位数,恒生国指预期市盈率略高于年7月以来的1/4分位数。恒指财年一致预期EPS本周环比小幅下降0.1%。
本周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当前静态估值水平(TTM市盈率)下修至10.1和8.1倍,二者均低于年以来的1/4位数,截至8月底,除消费者服务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余行业市盈率(TTM)均处于年以来中位数以下的水平。当前恒生指数的股息率为3.84%,处于年9月以来的中位数上方。
2.3、港股通资金流向
截止本周四收盘,AH溢价指数为.8,高于上周的.0,高于年以来的3/4位数。
本周港股通资金净流入14.35亿人民币,自开通以来累计买入成交净额达亿人民币。从十大活跃成交股的数据来看,最近1周南下资金主要流入银行、计算机和通信,流出房地产、电子元器件和医药。本周港股通/主板成交占比为8.0%,与上周持平。
2.4、港股投资者情绪
本周港股投资者偏谨慎。截至本周五,恒生波指为19.9,高于上周的18.6;本周主板卖空成交比与上周持平,为14.8%;港交所卖权/买权成交比自今年8月中旬以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抬升,本周五该数值为2.4%,中枢水平相比上周显著提高,处在自年以来的高位。
3、美股市场监测
3.1、美股市场表现概览
本周美股整体下跌。中概股本周大跌7.59%;标普指数、纳指和道指分别跌1.01%、2.19%和0.43%。本周,防御板块公用事业(涨1.30%)和核心消费品(涨1.21%)领涨,跌幅前三为医疗保健(跌3.01%)、能源(跌2.61%)和电信服务(跌2.34%)。
3.2、美股盈利趋势与估值
风险溢价水平小幅上升。本周美股盈利预测环比下修0.2%。截至本周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为1.68%,低于上周的1.72%,延续9月13日以来的高点回落过程;股权风险溢价截至本周五为3.45%,高于上周五的3.37%。向下接近年8月以来中位数水平。
注:(股权风险溢价=标普市盈率倒数-十年期国债收益)。
本周估值下降。当前标普预测市盈率由上周的18.16倍下降为18.05,仍然高于年以来3/4分位数;市盈率(TTM)为19.5,低于上周的19.6,处于年以来的中位数和3/4分位数之间。
行业估值特征如下:
·当前信息技术(73.5%)、非核心消费(80.0%)、核心消费品(94.9%)、公用事业(99.9%,接近历史新高)市盈率TTM接近或高于年以来的3/4分位数水平;
·工业(70.8%)、能源(70.7%)、原材料(67.2%)、电信服务(63.3%)和房地产(80.7%,自年以来)介于中位数和3/4分位数之间;
·金融(44.9%)和医疗(26.5%)的估值水平低于中位数。
(注:括号内百分比数值为对应行业市盈率TTM于年以来的分位数)。
中概股估值本周大幅下修,中概股本周五的预测市盈率从上周五的33.5倍大幅下降为30.5倍,从年以来的中位数,跌至1/4分位数附近。
3.3、美股投资者情绪
美股市场情绪维持偏谨慎,体现在以下指标。
·本周五收盘,美股个股期权看跌看涨成交量比例10日移动平均为2.07%高于上周的1.89%。
·VIX指数上升,最新数值从上周五的15.3上升为17.2。
·本周纽交所市场宽度指数(上涨/下跌股票数量指数)与上周持平。
·纽交所个股股价高于日均线占比于由上周四59%下降到本周四53%。
·截至本周五,10Y-2Y美债收益差为5.2bps,高于上周的3.6bps;高收益债利差(相比十年期美债收益)从上周五的3.59%上升为3.77%。
3.4、美股纯因子收益
本周,领涨因子为分红(涨0.54%)、规模(涨0.19%)和价值(涨0.18%),本周跌幅最大的为盈利变动(跌0.87%)和波动率因子(跌0.63%)。最近一个月,价值因子领涨1.5%,动量因子领跌3.1%。
(注:采用罗素0指数彭博纯因子收益来刻画提纯后的主流风险因子表现,纯因子即每单个因子收益与其余因子收益正交。当因子收益为正,表明因子值越高,暴露该因子风格的股票表现越好。比如若波动率因子收益为正,表明高波动率股票表现优于低波动率股票)。
4、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货币政策宽松不达预期;大国博弈风险。
相关报告:本报告中涉及的行业观点及标的研究内容全文均整理自已发布的报告,完整的研究观点和风险提示请参阅正文中提到的相关研究报告全文。
全球风险偏好面临调整,中国秋季行情震荡蓄势
市场情绪提振明显——A港美股市场把脉数据周报
如期确认“黄金坑”并展开秋季行情——A港美股市场把脉数据周报
9月确认“黄金坑”、布局秋季行情——A港美股市场把脉
“极限施压”毁美股殃港股,A股反复筑底“黄金坑”——A港美股市场把脉(0819-0823)
莫负“黄金坑”,秋季行情将拉开帷幕——A港美股市场把脉(0812-0816)
短期暴风雨长期黄金坑——A港美股市场把脉(0805-0809)
黑云翻墨未遮山——A港美股市场把脉(0729-0802)
两朵乌云和拨云见日——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沉睡的菲利普斯曲线或将苏醒?联储降息之路并非坦途——从周期角度看美国通胀
突围,中国核心资产的新征程——中国资本市场(H+A)投资策略报告(6月11日海外中期策略会演讲内容)
夏日寒风,以战促和的代价及黄金坑——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夏日寒风,核心资产的“黄金坑”——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夏日寒风,N型走势的第二折——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简要版)
核心资产牛市的大趋势及小波段——中国资本市场(A+H)投资策略报告(4月23日海外春季策略会PPT详细版)
基本面“预期差修复”继续,精挑细选——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简要版)
拥抱基本面的确定性,利用快涨后的颠簸
基本面和机构资金驱动行情
兑现“倒春寒”,回归基本面
倒春寒时节,科创、开放打造行情新方向——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这个春天有点热——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春水泛滥,A股和港股的春季行情继续——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中美携手反弹第一季,且共从容——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春天的声音,春天的升因;——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华山只有一条路,走出险境须激活资本市场——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山不转,水转——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螺蛳壳里做道场——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一溪流水泛轻舟——中国权益资产年投资策略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短期风险继续释放——A港美股市场把脉数据周报》
对外发布时间:年09月29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2
SFCHK执业证书编号:BIS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本信息材料仅为对公开资料的整理信息,不涉及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及投资建议。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