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港口与自然美美与共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全媒记者陈俊杰通讯员孙耀楠颜明东

日前,在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有限公司老塘山中转五期码头,3套高低压岸电设施项目完成装表,合闸送电,这是舟山市首个高低压混合港口岸电系统,为宁波舟山港的绿色港口建设增添了新助力。

近年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坚持绿色引领,持续推进龙门吊、港作集卡等港口设备设施向“绿色”升级,加速构建“港口智慧大脑”、应用港口低碳技术,强化港口运营管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走出一条港口与自然“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

机械设备换“绿”装

6月中旬,一套价值万元的低压船舶岸电系统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启用,并顺利为船舶供电。听不见船舶发动机的轰鸣声,看不见驾驶台顶部的黑烟,又一场“绿色”装卸接力赛在悄无声息中展开。这样的场景在浙江省海港集团各大港区、码头每日上演。

在港口机械设备上做“加减法”,是浙江省海港集团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浙江省海港集团通过龙门吊“油改电”、皮带机节能改造、供配电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项目,新购入新能源集卡、新能源堆高机等流动机械,以及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大型机械、国Ⅲ及以下柴油动力集卡及传统柴油动力流动机械等手段,不断提升港口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目前,宁波舟山港域“油改电”龙门吊已实现全域覆盖,港作集卡清洁化能源率达50%。年内,浙江省海港集团将新配备台相关新能源设备,力争龙门吊等大型港作机械清洁化能源率达92%以上。

完善船舶岸电、“风、光+储能+微电网”及车辆充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浙江省海港集团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另一有力抓手。该集团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等上级部门要求,新建和扩容改造低、高压岸电设施,不断提高各大港区的岸电覆盖率。

目前,已建成高压岸电设施25套、低压岸电设施套,其中宁波舟山港专业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已实现岸电全覆盖,年内还将投用3套岸电设施。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港集团逐步提高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量,要求新建码头按照“能设尽设”的原则建设光伏设施,开展临港风电建设;推进港内公共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公务电车、部分班车、职工电车提供便利的充电条件。

“智慧大脑”降能耗

6月12日19时,“丰祺发展”轮在江苏靖江港卸下吨铁矿石,标志着浙江省海港集团大宗散杂货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完成首单全程物流服务业务。

据悉,浙江省海港集团大宗散杂货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是智慧港口建设重要任务之一,于年12月正式上线。该系统以电子单证为纽带,以铁矿石货种为试点,解决了传统散货业务模式下码头和客户之间线下业务操作存在的交互方多、单据格式复杂、流程不统一等问题,可为货主、贸易商、物流方提供散杂货计划申报、电子放货、提货权转移、全程物流等一站式线上服务。

今年2月以来,浙江省海港集团数字运营散改专班和信通公司项目组调研船货代公司等全程物流运营商,针对散杂货制定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方案,在大宗散杂货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中全新打造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综合物流上下游链条,实现航运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3月17日,历时4个月建设的宁波舟山港新数据中心顺利启用,成功与宁波、北仑两地数据中心实现并网连接,标志着宁波舟山港“两地三中心”架构初步形成,为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信息化系统发展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港口“智慧大脑”的统一调度下,各生产作业环节紧密相扣,远控桥吊、远控龙门吊、无人集卡作业衔接有条不紊,大幅降低了设备无效运转能耗。

此外,浙江省海港集团在全省港口复制推广宁波舟山港域“无纸化”实践模式,加快港口业务无纸化进程;大力推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的技术研究,探索开展风、光、储、氢多能源融合应用。

运输结构“绿”意足

5月31日,随着标准箱太阳能产品、白色家电等货物搭乘“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抵达宁波舟山港穿山港站,“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5月业务量顺利突破00标准箱,同比增长21.5%。这是宁波舟山港在浙江省外第一条单月业务量破万箱的海铁联运线路。

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转型升级,是浙江省海港集团打造绿色港口的关键之举。“传统公路运输单位运量低、能耗大、排放高,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局限性和脆弱性等问题也不断凸显。”浙江省海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新形势,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的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积极做大江海联运,着力完善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全力推进运输结构转型升级,持续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浙江省海港集团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海河联运业务量分别完成62.8万、28.4万、27.8万标准箱,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港集团将“碳达峰”工作与生产运行管理紧密结合,不断完善“碳达峰”工作管理体系。根据各单位碳排放情况和实际特点,该集团分解下达年度碳排放控制指标,并加强相关监督指导和落实工作,形成了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的工作闭环管理机制。

“绿色低碳,人人都是参与者。”浙江省海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绿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绘制出一道道靓丽的港口风景线。

执“绿”为笔绘蓝图

□陆民敏

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邮轮、客滚、3千吨级以上客运、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75%;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节能改造平均应用比例达到66%;大部分可得数据的港口集疏运中铁路和水路占比达到60%以上;绝大部分港口均已具备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一组组数据,展示出“十三五”时期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图景。目光投向“十四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港口企业更应以奋斗之笔,答好节能减排降碳的“必答题”。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需久久为功。在减污降碳的双重目标下,港口应选择最佳措施组合,以达到减排效果最优、成本最低。可与政府合作,用“奖惩结合”的方式推动岸电使用常态化;建立排放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以新能源替代为主的减排路径,提升港口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通过电动化实现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不能只注重末端减排。“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定能把港口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ff/15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