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航运文化地标的前世今生他们的

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85554.html
图说:实践队黄云轩、朱琦寻访董家渡地区商船会馆上海海事大学供图(下同)“十六铺是什么呢?是承担起百年客运重任的码头,是承载城市发展梦想的地方,是停泊人生、却又不断启航的港口,是上海由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见证者,是浦江两岸绝美景光的衔接纽带,也是承接海派文化的历史文脉……”这段对十六铺码头的生动介绍,是上海海事大学“E路同行”实践队队员们做的“航运文化地标漫记:从历史走向未来”之——十六铺码头中的一段文字。今年暑假,上海海事大学“E路同行”实践队的队员们一起用脚步丈量上海航运发展之路,实地探访上海的航运文化地标,结合所学专业全身心投入研究“航运文化那些事儿”,在“海味”暑期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上海有很多航运文化地标,比如烽堠碑作为高桥中学的镇校之宝,陪伴着学生们的成长,十六铺码头如今仍在运作,不同的是有了现代化的加持,董家渡也成为游人常去的打卡胜地。”说起上海的航运文化地标,“E路同行”实践队的队长朱琦同学头头是道,“在时光中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上海同行。”实践队成员从大一到大三年级的都有,主要来自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管理专业。总共十期系列寻访,队员们去到了不同的航运文化地标:董家渡、北外滩、船厂、上海码头号子展厅、十六铺码头、洋山海员俱乐部、海关大楼、宝山烽堠碑、吴淞商船纪念碑等上海特色航运地标。这个夏天,对于“E路同行”实践队而言,是十六铺码头的海风,是董家渡的老街,也是船厂的熠熠灯光。通过实地寻访、拍摄,“E路同行”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上海的航运文化浓缩在不同的航运地标中,等待着人们发现。上海港口发展的见证——十六铺码头,中国航运第一御碑——宝山烽堠碑,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董家渡,这些地方有着厚重的历史,它们如今依然存在,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见证者,也承载着一辈又一辈上海人的记忆。寻访上海航运文化地标是学校与航海邮局合作的“云地标”项目的主要内容,发挥航海院校学生的专业优势,从党史、上海航运发展史的角度,致力于通过新媒体形式,实地拍摄航运文化系列视频、制作实践地专题推送、参与绘制航运文化地标地图并完成相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工作,以这样的方式探寻上海航运文化地标的“前世今生”,传播航运文化。图说:实践队参与制作的上海航运文化地标手绘图来自该校交通运输学院的实践队指导老师孙领表示,通过搭建“大思政课”的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实践队队员实地探寻上海航运文化地标,让同学们在深入挖掘航运文化遗产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同时,传承优秀的航运文化和航运精神,让依水而生、以通为本的航运文化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受制于地理位置,让百年历史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之中,让大家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建设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谈到本次项目的收获,实践队成员游淇同学高兴地说:“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充实的暑假。不但巩固了专业课的学习,还深入了解到上海这座城市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航运文化资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航运文化的传播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上海已开启从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新征程。丰富航运文化服务,探寻并推广航运文化,上海海事大学“E路同行”实践队的队员们已经在计划他们的下一个寻访地标了。新民晚报记者郜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ff/16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