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magina
201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企稳态势明显,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好于内贸;201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108.04亿吨,同比增长7.6%;2013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完成17709万标箱,同比增长8.2%,其中,国际航线吞吐量同比增长2.1%;内贸航线同比增长16.1%;内支线同比增长20.8%
尚普咨询(微信:spzx-bj)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港口行业分析及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海运大国,但还不能算是海运强国从整体上来看,特别是在航运软实力上,包括海运业政策环境与宏观管理竞争力、有关国际规则的影响力、海商海事法律服务、金融保险等海运服务功能等方面,我国距离航运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远洋航运业仍然处于成长发展期,竞争上海港口股票力较弱,与关联产业协调合作不够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航运市场严重萧条,我国远洋运输企业举步维艰而发展现代化港口是未来港口行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港口产业作为以海洋运输为核心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空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作为海运的必经通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道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一体的物流功能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些大型港口如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香港、新加坡港等,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近年来,尤其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沿海港口建设在数量、规模和能力等方面更是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据国家统计港口水运行业局统计公报,到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含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较上年增长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增长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增长18.8%港口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前列,这种发展态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正扎扎实实地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12月份我国港口煤炭发运量保持高位,2013年我国煤炭吞吐量同比负增长4.63%;12月份我国港口铁矿石接卸量保持高位,全年铁矿石进口量为7.45亿吨,同比增长8.52%,较2012年同比增速回落2.45个百分点
港口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最前沿的窗口,是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节点,是沟通国内与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枢纽从建国之初,中国便开始恢复港口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伴随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港口航运板块龙头股进一步对外开放,港口建设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新世纪伊始,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港口建设和发展热潮,港口的建设数量、规模、吞吐能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港口新的格局初步形成,并跻身世界港口大国行列
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