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利用区位优势,把握渭南发展机遇
——镇江市京口区高质量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编者按: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大背景下,苏陕协作架起了江苏与陕西“携手奔小康”的桥梁。近年来,在江苏干部入陕挂职工作的同时,每年也有大批陕西干部到经济更加发达的江苏各地挂职,学习先进经验。江苏干部北上助力陕西脱贫攻坚,陕西干部南下学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苏陕一家亲,携手奔小康。00年9月份,以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孙喜民担任领队的33名陕西干部作为第四批赴苏人员,前往江苏挂职学习。挂职是方式,目的是学习。我们将陆续邀请苏陕挂职干部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讲述他们的挂职心得体会。借鉴江苏经验,促进陕西发展。近年来,江苏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旗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00年后半年,我因苏陕协作挂职交流,到镇江任职并参与和推进镇江市京口区经济发展工作。大半年时间中,我切实领悟到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刻体会到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增速,和他们善于思想解放、市场化程度透明是分不开的。
京口区位于镇江市主城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京口产业发达、经济富有活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00年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4%,增速位列镇江市第一。
定位和方向是产业发展的“靶心”
京口区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已经具备规模高度发达和完整多样的产业链。京口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化的生态产业;二是以互联网经济、现代物流、大健康、现代金融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三是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木业精深加工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四是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景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
就我的观察调研,京口区产业还有四个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是产业定位深耕数年。京口区积极发挥镇江主城区的优势资源,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发展的针对性、目标性较强。建立“1+4”主导产业体系,即楼宇经济和新材料及加工制造、木业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材料产业为例,鼎盛新材是全球最大的铝箔生产基地,爱励铝业(诺贝丽斯)是亚太地区最完善的航空铝板生产基地,经过数年发展,在京口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高端产业链条。明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主攻方向,在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深耕细作下,为京口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最明确、精准的“靶心”。
其次,产业布局特色非常鲜明。京口区着力构筑“两园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内的京口经济开发区,是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性能铝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新民洲临港产业园,主要建设打造港口特色镇和生态木业城;大市口中央商务区,以完善楼宇等综合配套设施提速建设镇江城市CBD;滨江金融集聚区,发挥主城区优势,集聚辐射全市的金融资本;大禹山生态创意区,是江苏省共建互联网产业园、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众创集聚区,已成为地方数字经济新增长极;东部工业集聚区,着力对原有工业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当前,京口区正在以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激活城市经济整体活力为抓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布局。
第三,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京口区在“1+4”主导产业体系下,各版块协同发力,各项产业发展迈出了较快步伐,全区的产业基础愈加稳固,主攻方向日益清晰。
楼宇经济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年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已达18幢;新材料及加工制造已集聚了爱励铝业、鼎胜新材、海龙核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木业精深加工方面,新民洲港进口木材量在单体港口中排名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以微软·云—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大数据、数字互娱、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集聚了名通、易乐等科创企业。
第四,配套产业发展措施得力。在搭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各项得力举措的推进,为实现京口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向上的动力。当地推出的“产业政策30条”,计划三年时间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企业上市和金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其中,00年已兑现各种奖励近万元。
聚焦高端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该区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科技成果,为企业导入优质创新资源。此外,金凤凰人才计划助力发展蓄力增效,科技镇长团推进产学研融合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考核推动部门板块协同发力,各项措施持续不断为经济发展蓄能加力,真正把经济发展做到了质量和效益同步。
用创新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长三角一个普通的区域,京口区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认为他们有几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不断攻坚克难,努力永攀高峰,提振精气神实现追赶超越的劲头从不放松。
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全面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这是当前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征程上实现渭南追赶超越的战略指引。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向江苏学习,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真正以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发展,绘就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坚持用先进正确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向,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凝聚最大共识,推动全社会发展理念的革新;决策层一定要具有战略思维,确保新时代发展要求融入到渭南“十四五”的各项事业;务必提升“三种能力”,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服务创新主体,提高服务创新能力,让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全面提升驾驭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认真及时的将中省重大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落实到位,提高政策落实能力,
第二,必须加大改革创新,营造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动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快推进,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渭南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产业的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变革。
首先要革新渭南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传统产业中新动能的培育,积极在新的技术应用、新的制造模式、新的商务服务上实现新的发展。其次必须瞄准新兴产业,推进以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所促成的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服务,增加新制造产业比重和规模。第三,推进现代服务业,把握渭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旅资源,以消费驱动投资转型,以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使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服务型消费作为渭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四,必须加大校地合作,搭建高校、智库、人才与渭南企业的桥梁,通过集中推介、战略合作等方式,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扶持渭南企业在行业内的领航作用。
最后一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水平是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第三,稳固基础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既要着力发挥渭南传统产业的总量优势,又要发挥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我认为这方面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在产品结构上尽快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为主,促进地方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第二步,聚焦“強链”,着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速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我们必须意识到,要想壮大产业链规模,务必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产业链条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第三步,做好“补链”。依托渭南各类开发区、各类园区载体,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符合开发区、园区规划的产业链条上来,扩大各类产业版图,打造最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第四步,注重“建链”。打造新兴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汇聚专业人才,积极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信息科技产业中形成集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第五步,推行“链长制”。以“链长制”推进渭南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建链”,促进“链长”与核心企业“链主”良好互动,优化产业间和企业间各类要素的动态组合,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渭南作为西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渭深度融合是渭南抢抓政策机遇的有利时机。面对发展机遇,针对全市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应该从宏观的角度予以把握和定位,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对于各类开发区,应有区别于其它行政区域的目标考核内容,引用专项的高质量考核指标,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考核内容,通过高质量考核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比如对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我们应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助力“新零售”“新消费”等新业态提升。
对其它县市区要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其中发展基础好的区域,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要更加注重优化城乡结构,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系渭南市委编办副主任,现挂职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更多苏陕故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浏览陕西网“苏陕协作”频道!
来源:陕西网
监制:张国宁
策划:李勇刚
审核:李勇刚
编辑:窦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