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港口整合蹄疾步稳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蓄势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年)》(下称《方案》),围绕与海洋相关的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在航运方面,《方案》提出,福建要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智慧港口,要着力打造厦门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建设福州国际深水大港。

其实一直以来,福建省都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港口整合蹄疾步稳

“与国内其他港口相比,福建省沿海港口发展有三个特点。”业内人士表示,福建省沿海港口发展主要集中在厦门港、福州港和泉州港三港,三港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89%。

同时,福建省沿海港口具有较多业主码头,五大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仅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50%左右。

此外,福建省的港口整合多年前已经启动,并逐渐推进中,如厦门港与漳州港的行政一体化整合基本完成,泉州港与莆田港对外统称湄州湾港,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全资或控股了福州港务集团和莆田港务集团。

“与许多沿海省份一样,福建诸多沿海港口功能相似、货源腹地重叠、投资和经营主体过于分散,港口经营集约效应一般,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持续存在。”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兴湖认为,在新时代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做大做强海上福建”,加快推进福建港口一体化改革十分紧迫。

因此,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务集团及福建能源集团和漳州、泉州、宁德、平潭等地拥有的国有港口企业资产,组建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实现省内国有港口企业一体化经营。

港口整合以来,企业经营取得初步成效。福建省港口集团年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货物吞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3.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同比增长2.9%,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为万标箱,与上年持平。

《方案》提出,到年厦门港年吞吐量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到年福州港年吞吐量达到2.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李兴湖表示,未来,福建港口集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发挥福建“海丝”核心区和对台区位优势,科学定位沿海各港口功能,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港口效率和效益,打造“引领两岸、服务海丝”的国际一流港口集团。

多式联运量稳质升

“今年一季度,福州港江阴港区新增江西上饶内贸滑石出口业务,预计全年到发量标箱。同时新增省外新余、协塘至江阴港区2个海铁联运通道,货物主要为东北的石油焦,预计全年到发量标箱。”福港集箱操作部负责人梁卫星介绍,依托海铁公路联运优势,集运板块成增长亮点。

“目前海铁联运业务辐射福建及江西全境,主要到发站点是南昌向塘、吉安、上饶、宜春、萍乡等地。省内主要发往邵武、光泽、建阳等地。未来会进一步延伸至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梁卫星说。

港口作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基础性设施,不断完善的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为港口运行带来了更高的循环效率。《方案》提出,要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宁德漳湾、白马铁路支线对接衢宁铁路。建设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对接可门疏港铁路。规划建设江阴港经莆田至兴泉铁路货运通道,串联江阴港、湄洲湾港、肖厝港。推进厦门海沧至兴泉铁路货运通道建设,实现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续建港尾铁路。加快推进白马支线、漳湾支线、城澳支线、罗源湾北岸支线、松下支线、秀涂支线、古雷支线等疏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推进铁海联运、公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

厦门海沧港区、湄洲湾东吴港区、泉州港近年来纷纷以多式联运为重点,出台《关于加快泉州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厦门市促进厦门港海铁联运发展的扶持意见》,推广多式联运运单,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把发展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大宗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骨干通道作为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实践路径,确保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拓展港口腹地,加快建设海铁联运通道,逐步形成以海港为依托的四通八达物流网络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内陆各省市和福建开展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厦门市交通局物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来自东南亚、非洲、欧洲的矿产品、木板材等原材料在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转运至江西及各大内陆城市;而内陆城市的箱包、家具等制成品也频繁通过海铁联运方式,从厦门港出口至世界各地。

政策支持保持力度

4月8日,在年“丝路海运”春季推介会上,“丝路海运”港航发展专项资金解读这一环节引起参会嘉宾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gl/15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