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丰富多彩
LOVECANMEETALLDIFFICULTIES
本文为个人总结,如有错误,欢迎指出。支持分享。
夜色匆匆
暮暮是你
你与星河
皆可收藏
Catch.
工业概述
一、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利与不利)
常见设问:某工业为何选址在这、某工业选址于此的条件
自然条件:
1.土地(面积、租金、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及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2.水源水质
3.动力:燃料,资源充足(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及资源地域组合状况: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
4.原料(丰富或据原料产地近可节省运输成本)
社会经济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陆空)
2.市场广阔(潜力大,前景)需求量大或需求人群多
3.政策扶持
4.劳动力数量(丰富)、质量(人才)、价格(廉价)
5.基础设施完善
6.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品牌知名度
7.资金雄厚、技术(科技)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
8.产业基础、工农业基础雄厚
9.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0.信息通达度
11.协作条件,例如工业集聚
12.个人偏好
13.乡土情结(例如华侨)
14.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
15.社会稳定(刚果政局动荡则不利于工业经济发展)
16.腹地范围广
17.社会需要,如果解决就业问题
18.国防安全需要,如航天基地的选址
环境要求影响布局
1.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或与居民区之间是否有绿化带隔离)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
2.环境承载力
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如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环境优美)
二、工农业生产特点
1.规模大小
2.商品率高低
3.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地域化程度
4.科技水平高低、技术应用是否广泛
5.创新能力
6.产业链是否完整
7.知名度高低
8.产品市场适应性强弱,更新速度快慢,周期长短
9.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不灵活的如采集工业)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季节性工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制糖业)
三、工业联系
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
2.空间联系: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服务,如道路、电力、通信等,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四、工业地域
形成类型
1.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2.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性质分类
1.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2.发展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制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一、工业集聚
目的: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参考教材工业集聚一课更为详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处理污染物,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环境污染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二、工业分散
1.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长与装配厂)
2.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有许多工厂供应(产品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同一地点难以完成),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根据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数量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Catch.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概况:
1.位置: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2.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3.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注:在重工业区出现纺织工业,目的是为了平衡性别比
传统工业区案例——德国鲁尔区
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距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3.水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莱茵河)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5.市场广阔
新工业区:概况
1.形成: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北部爱尔兰,日本九州岛,中国中关村
新工业区案例1——意大利新工业区
(1)发展条件
1.大批廉价劳动力
2.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3.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4.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5.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更新速度慢,周期短
(3)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
新兴工业区案例2——高新技术工业区
(1)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等
(2)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3.有高等院校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斯坦福大学)
4.交通便捷:临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5.军事订货,市场稳定
6.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比较
工业衰落的原因及措施
我们先以鲁尔区的钢铁工业为例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高度集中于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渐下降,从而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的下降,这是造成煤炭工业的衰落的主要原因。炼钢耗煤量的降低是次要原因。
(3)世界性钢铁产能过剩。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1)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对煤炭、钢铁工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为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甚至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3)加强交通建设。鲁尔区有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莱茵河的水运也很便利。(4)发展科技。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5)美化环境。通过治理工业污染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改变了重工业区污染严重
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故工业衰落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2.对某种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4.产能过剩,而市场需求量下降,供过于求
5.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如钢铁工业中的能源消耗量过大造成成本较高)或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土地成本增加
6.传统型工业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如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和新能源的代替
7.资源枯竭
8.新能源的代替
措施:
1.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3.发展科技教育,为企业改造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5.改善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
6.产业转移
我国四大工业区
Catch.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规律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目的:
1.寻找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土地价格等)
2.降低生产成本
3.扩大销售市场
4.地缘关系
5.实现产业发展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性低,变化大
2.市场(市场变化、开辟国际市场、避开关税贸易壁垒等各方面的限制)
3.内部交易成本(工业联系、接受服务管理、生产组织、职工培训、基础设施)
4.其他因素如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等。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转出区
有利方面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
3.促进环境改善
4.缓解就业压力
不利方面: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多,收入降低,消费可能减少
对转入区:
有利方面: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节省完成工业化所需要的时间,有利于经济发展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增加就业和收入,扩大消费
不利方面
1.加重了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区域景观发生变化
因此,转入地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考虑其对本国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再决定是否接受。
科技进步对工业的影响:
1.原料来源扩大,可替代原料增加,对原料动力依赖减弱
2.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高使工业对市场的依赖性减弱,工业区位选择更为灵活,地域更为广泛
3.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知识素质要求提高,对数量要求下降
4.信息通信网络的发达性、完备性、通达性,工业对信息依赖程度提高
5.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转型升级,大型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最后总结一些问题的答案:
一、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原因
1.先出口产品,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后投资建厂可降低风险
二、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挑战
在发达国家建厂:
1.品牌知名度低,本土企业强力竞争下无优势
2.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高
3.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
4.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工业的政策
5.环保要求等
在发展中国家建厂
1.劳动力素质低
2.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内部交易成本高,投资大
3.产业基础薄弱,协作条件差
4.文化差异(语言不通,风俗不懂)沟通难度大
5.交通不便
6.部分可能涉及气候条件差异如巴西气候湿热,我国工人难以适应
7.环境承载力
三、人才本地化战略原因(以我国在非洲投资建厂为例)
1.与中国距离远,中国人才输出不便
2.非洲人才培训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因此投放工资成本低
3.本地人才利于相互沟通,减少文化障碍
4.增加当地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5.政策优惠而且有利于传授经验技术,促进文化交流,加强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6.气候差异,我国工人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
//END
文字
北纬41度的风
编辑
北纬41度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