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临港区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部M55J碳纤维项目“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正式通过验收。这也是该企业承担的第四个国家计划。
M55J碳纤维项目由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北京卫星制造厂共同承担,经过三年的协同攻关,项目组攻克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纤维性能表征技术、纤维应用技术和超高温石墨化炉设计制备技术后,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要求的全部内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指标与进口M55J碳纤维相当。
这也是拓展纤维承担的第四个国家计划。年4月,科技部立项国家计划,对碳纤维M55J进行科研攻关,在科技部发布指南后,全国只有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和常州中简科技具备石墨纤维的生产能力,经过专家评审,两家平行单位同时入选。
当时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的科研水平虽然遥遥领先,但研发的碳纤维M40J也仅处于起步阶段,要对难度更大的M55J进行工程化攻关,没有人能够预言结果。然而这一步却非走不可。国家正在生产的军工产品急需碳纤维M55J产品,国外的供货一度封锁,碳纤维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对M55J进行科研攻关迫在眉睫。
于是,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和另外两家碳纤维应用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在去年4月,小试成功。
随后,课题组马不停蹄进入工程化中试实验。石墨化炉在℃高温环境下极易氧化,经过多次结构优化,工程化攻关也成功破题。去年10月,威海拓展首批工程化样品下线,课题组根据样品检测结果不断进行参数优化,直到近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现场随机抽样碳纤维送由第三方盲测,测试结果满足项目指标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标志着项目的顺利结题。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自主研发并掌握国产QM(M5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6K)制备关键工艺技术,自主设计研制成功高温石墨化设备,形成了M5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工程化生产能力,项目组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和技术就绪水平要求。在此基础上,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将生产线规模设定为25吨级,远超过项目要求的10吨级,受到专家组的一致肯定。
项目的验收通过标志着国产QM(M55J级)高强高模型碳纤维材料实现了从工艺到装备的完全国产化制备,提高了航天应用领域对该高强高模级别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意味着我国碳纤维产品依赖进口的时代将彻底结束,碳纤维发展将进入崭新纪元,航空航天事业也将迎来里程碑式的跨越。未来,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还将继续对产品参数进行优化,争取早日实现稳定生产和批量供货,同时将对M65J产品进行科研攻关,在碳纤维振兴之路上稳步前行。
◆◆◆
信息来源: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编辑制作:临港区宣传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