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中国与印尼发展战略的对接与经济合作作者:金英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本文来源:《太平洋学报》,年第11期
中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路径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从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经济互惠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四,剖析了对印尼贸易投资的国内风险和外交风险;最后,为深化中印(尼)经济关系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中印(尼)经济合作;全球海洋支点;海洋强国;海洋经济;经济发展战略
印尼人口居世界第四位,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全球第十五大经济体,也是东盟创始成员国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其战略地位显著,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合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两国发表了《中国与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规划》。年10月佐科上任后提出将印尼建设成“海洋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能够相辅相成,中印(尼)以海洋为载体,推进各领域合作,两国的海洋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
1.1“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背景
印尼是“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领土面积的70%为海洋,海岸线长达公里,国际贸易的90%依赖海上运输,是东南亚名副其实的海上大国。印尼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形成了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多种海洋产业,具有建设“海洋强国”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自20世纪末开始,印尼经济发展有所成就,但经济严重偏颇,发展重点一直放在陆地,海洋经济长期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海洋资源开发严重不足,海洋捕捞能力有限,渔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下;其次是造船业、港口和码头基础设施落后,岛屿间缺乏联接,推高了岛际商品运输成本,高物流成本导致国内一些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进口商品。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限制了印尼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也阻碍了印尼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是非法捕鱼活动猖獗,海军能力薄弱。这些问题成为了阻碍印尼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岛际物流联通、加快海上通道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开发、强化海上力量建设、提高海军能力,成为印尼面临的当务之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佐科在年大选获胜后提出将印尼建设成“海洋强国”的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全球文明枢纽”的愿景,以图振兴印尼经济,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东盟峰会上,佐科重述将印尼打造成“全球海洋支点”的施政目标,优先考虑的“支点”有五个,即复兴海洋文化、保护和经营海洋资源、发展海上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海上外交、提升海上防御能力。
1.2“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目标、内容与路径
(1)目标与内容
佐科就任总统后不久,对印尼的发展方向进行重大调整,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和“全球海洋支点”的战略构想,其中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捍卫海洋主权是这一构想的两条主线。“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从佐科的总统竞选纲领转变为印尼的国家发展战略,力图以此将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从重视陆地转向重视海洋,加大海洋经济建设力度。
(2)路径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突出了海洋的重要性。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其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印尼优先规划海上基础设施,如海上高速公路、深海港、航运业和海洋旅游业等。印尼政府表示将修订“海上高速公路”计划。根据年至年《印尼国家物流蓝皮书》,印尼交通部行将开发一些港口,包括中加里曼丹省的桑皮特港、西巴布亚省的索隆、北苏门答腊省的瓜拉丹戎港、北苏拉威西省的比通港。印尼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急需加强港口建设,提高物流能力。佐科提出“海上高速公路”战略,包括开发建设大型商业港口,加强岛屿间互联互通,促进货物运输和贸易发展。
年12月18日,佐科宣布了—年政府中期改革日程和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是促进国内生产、刺激经济增长和改善财政平衡。佐科表示将特别重视以海洋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兴建大型水坝和现代化港口、新建机场,加大高速公路、铁路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年工业增长率从目前的47%提高至88%。
为此,佐科承诺将不断简政放权,通过放松贸易和投资管制,持续改善印尼经商环境。印尼政府认识到官僚习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对此十分重视,并下决心予以清除。此外,印尼政府还要加大力度建设港口、铁路、仓储等,为经济发展铺路架桥。
②捍卫海洋主权
印尼的非法捕鱼活动十分猖獗,佐科就任总统后决心严厉打击非法捕鱼,整顿和提高渔业管理,开展海洋外交,增强海军实力,加强海洋国防,维护海洋资源的主权。因此,捍卫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成了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1.3“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评价
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意图在于改变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从重视陆地转为促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或减少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提升海军实力,以保障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为顺利实施这一战略,印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印尼经济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之一。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重点,也是佐科兑现大选时的承诺,即在其任期内改变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促进经济发展。
“海上高速公路”建设计划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财力非常有限,资金的80%~90%需要引进外资。1政府希望利用其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等投资优势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也正在努力调整现有法律法规、改善投资环境,以此来鼓励外商对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产业的投资,确保“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得以实施。同时,印尼已经向亚投行申请了贷款。
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历时漫长。印尼资金严重匮乏,指望引进外资来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本国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消除或减少有碍于外商投资的各种弊端,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在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允许外资开发和利用其资源,开放本国市场。而目前全球经济有所萎缩,景气乏力,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和提振,因此这一愿景的实现任重道远。“全球海洋支点”的另一个内容是“海洋强国”战略,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为目的,这也是印尼经济建设转型计划的重点。佐科认为海洋、海峡和海湾是印尼文明和印尼经济的未来,海洋强国战略旨在提升产业附加值,使印尼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努力使其再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提高在亚太地区经济与政治地位,力图利用其地缘优势,发展成为影响力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世界性海洋强国。这一目标沿袭了印尼历来谋求区域大国地位的对外发展与外交理念。
为此,政府设定了以农业、采矿、能源、工业、海洋产业、旅游业、通讯业和战略核心地区发展为重点的“八大项目”和建设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厘—巴布亚“六大经济走廊”。3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有效开展海洋事务,佐科整合了海洋和渔业部门,将其升格为新的海洋事务统筹部,负责协调海洋和渔业部、交通部、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及旅游部的各项事务。
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佐科提出新做法和新思维,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军防御能力,捍卫海洋主权,力图建设“海洋强国”。但在其政党国内政治地位不稳、经济发展裹足不前、外交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全球海洋支点”的溢出效应和对国内经济的提振作用有待观察。
二、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
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前景广阔,受到各国尤其是亚洲投资者青睐。日本和韩国的一些企业试图把印尼打造成制造业中心和出口集散地。印尼扼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又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头羊,完全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合作国家。中国目前是印尼非油气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居第二和第三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东盟。因此,加强与印尼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主要路径是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这五个要素的互联互通。中印(尼)两国提升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海上互联互通,既能推动印尼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有助于将中国和东盟连接起来,使亚太经济圈结合得更加紧密。
早在年印尼就提出了未来15年加快经济建设的三大纲领,以建设六大经济走廊为重点,在主要岛屿上建立经济和商业中心群,并通过高速公路将其连接起来,集中各自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并形成经济发展合力。1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和发展海洋强国战略需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外援,也需要融入到全球生产与贸易链之中。因此,印尼急需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综上所述,中印(尼)两国都有必要加强双边经济联系与交流,进行两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需要中国在历史与文化情境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理解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海洋为核心,开展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管控双边的潜在冲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2.2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可行性
(1)近期两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年8月中国与印尼复交后,双边关系发展总体健康稳定,两国领导人保持互访和接触,双方政治互信有所加强。年,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两国首脑会晤频繁,年3月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访华,年10月习近平主席回访印尼,中印尼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年11月,印尼新任总统佐科参加APEC会议并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会晤。年3月佐科再次访华。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正是习近平主席年在印尼国会演讲时首次提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周边外交中对印尼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与印尼友好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步入新阶段。
(2)两国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印尼是东盟的创始国之一,又是东南亚地区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本地区的一大龙头。作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印尼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市场为世界制造了巨大商机,并日益成为很多国家最大的经济伙伴。
(3)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提升。首先是双边贸易连创新高。复交以来,中国与印尼的经济关系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尼也是中国在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其次是中国对印尼投资不断增长。两国在双向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领域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印尼是中国在东盟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来印尼寻求投资机会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大型投资项目不断涌现,印尼已成为中国企业十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中国对外投资日益增长,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成为印尼最大投资来源国,印尼可因此受益。
(4)两国发展战略有很多耦合部分。习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佐科总统提出的“海洋支点国家”、“海上高速公路”规划高度契合。近期,印尼也已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加入亚投行。亚投行于年1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印尼政府已向亚投行申请了第一批贷款。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建设的优先领域,在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而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也是以海上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鼓励外资参加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中印(尼)两国是近邻,都重视海洋保护与开发。
(5)中国鼓励海洋大省开展海洋产业合作。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对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产生了明显促进作用。我国鼓励和支持沿海海洋经济大省参与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观目标,把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国务院正式批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