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海绵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从此我的武汉会

12月19日,武汉大学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努力建设成为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高端智库。(长江日报)

一条简单的新闻消息,但造成的影响却很巨大。原因就在于上面提到的四个字—海绵城市。

在当今这个智能化时代,貌似各行各业都能与科技创新挂钩,就连人民居住的城市也被冠以前缀修饰,海绵城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当然,之所以市民反响这么强烈,肯定是因为它的到来必将给你的生活带来另一番新景象,而研究中心的建立,更为武汉乃至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对于在大部分人眼里还陌生的“海绵城市”,它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今天不妨研究下。

海绵吸水“海绵城市”当然也能吸水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必要时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吸水,众人皆知,当把海绵与城市结合起来,道理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

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里,处处都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但在海绵城市的结构下,请看上图,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简而言之,就算下大雨,在海绵城市的功能下,可以轻松排涝,或是重复利用。

武汉“海绵城市”如何建?

未来规划建成个分区

将目光移到武汉,11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曾做出公示,为建设海绵城市的未来15年规划,征集公众意见。规划同时将武汉划分个海绵城市分区,最终实现2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这则《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年)》所提个建设分区,以江南片最多,有83个,包含武昌、洪山、青山、江夏等;汉口东西湖片共有36个,包含硚口、江汉、江岸等;汉阳蔡甸片共35个,包含汉阳、汉南、蔡甸等;黄陂、新洲片共17个。

在规划的内涝防治上,重点新改扩建出江泵站18座,建骨干通道工程34条公里,需进行退养、清淤及退塘还湖的湖泊共11个;利用三环线防护林带及中小型湖泊等构建生态内、外环,配合城市公园抵御内涝。(楚天都市报)

“海绵城市”效果佳青山江滩做示范

年3月,《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目前正在青山和四新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试点。

而位于青山区的青山江滩,则是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青山示范区已建设为完成。

青山示范区东起工人村路,西至建设一路,北抵临江大道,南到欢乐大道,总面积23平方公里。示范区内同时开展了青山港综合整治工程、海绵社区改造、“红房子”海绵改造、海绵工业改造工程等。

现在的青山江滩,就算雨一直下,你也很难从江滩的道路上看见大量积水。

“青山江滩在下雨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工作人员介绍,青山江滩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道路采用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

下雨时,雨水能透过混凝土和透水砖的缝隙渗入地下,一部分自然回灌地下水,一部分经由地下埋设的透水盲管收集,用作浇灌附近花木。

有了“海绵城市”

武汉城区排涝更通畅

武汉坐拥大江大湖,这个条件就可满足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个要素,“海绵体”。城市“海绵体”除了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期待,未来的武汉城区建设将会更加美好。

武汉绿化

发布武汉市园林与林业管理工作动态,







































白癜风哪治得好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zgjzzh.com/gkhyfx/5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