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简介(一等奖)
项目名称:西部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1、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从港口物流枢纽的基础理论入手,借鉴国内外典型港口在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研究港口物流枢纽内在发展机理,构建港口物流枢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并将其实践应用于防城港、重庆港港口物流系统建设中。项目研究成果为重大科技专项“西部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技术开发与示范”其它子项目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开展港口物流枢纽理论研究探索,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
(1)界定港口物流枢纽的内涵与特征
从港口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港口物流枢纽的内在发展机理,明确其内涵、特征和研究范围。借鉴分析国外港口物流枢纽发展经验,研究港口物流枢纽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2)构建港口物流枢纽评价指标体系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构建西部港口物流枢纽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防城港、重庆港作为典型港口,应用本项目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物流枢纽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与国内外先进港口在综合物流枢纽进行数据对比,从而找出西部港口在港口物流枢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关键问题。
(3)提出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
基于港口物流枢纽内在发展机理研究的结论,按照港口物流枢纽不同形态的定位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研究并解决港口物流枢纽各形态下功能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为实现港口物流枢纽“经济、高效、安全、绿色”的发展目标提供框架和抓手。
(4)开展西部典型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
按照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构思,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理论成果与防城港、重庆港发展实际结合,从基础设施、临港工业、信息化管理和集疏运体系等方面,解决西部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切实提升西部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研究成果是对港口物流枢纽前沿理论的实践分析和再创新。
3、应用推广和效益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运用到“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起草工作中,该意见已于年6月正式印发,为新形势下提高港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提升港口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推进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本项目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防城港,明确定位了港口所处发展形态,评价了防城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加快临港工业、加快集疏运通道建设、促进物流专业化和规模化等重点,为促进广西北部湾港口转型升级,发挥“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项目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于重庆港港口物流建设中,明确定位了重庆港港城物流枢纽的发展形态,评价其发展水平,提出了加快长江中上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江海联运体系、打造物流产业集群、培育航运服务业市场等重点措施,推进了重庆港建设长江中上游航运枢纽的工作,有效指导西部内河港口物流枢纽的发展。
同时,依托项目研究成果,撰写《西部港口物流枢纽内在发展机理和发展模式》,人民交通出版社于年6月出版,成为我国在港口物流枢纽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
4、对行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构建的港口物流枢纽的理论框架,明确了运输中心、港城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三个发展形态下的关键要素、发展特征和空间范畴,提出了运输中心、港城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三种形态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结合港口物流枢纽发展目标,构建了三种形态下港口物流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成果为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枢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港口资源整合、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多式联运等重点领域建设,提供了参考模式,发挥了软科学研究的决策支撑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