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港口管理唐山曹妃甸港区转型

本期聚焦港口管理唐山曹妃甸港区转型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

丁 敏 张志霞 刘 健 王海霞

(中交水运计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探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分析战略机遇、产业环境、港口行业环境等,提出曹妃甸港区应抢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实行港产联动战略、拓展服务功能、调剂优化货种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行西北战略等,推动港口发展,从中转大港向国际一流综合贸易关键港转型升级。

关键词:港口;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转型升级;顶层设计;港产联动

目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剂中曲折复苏,经济贸易增长缓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3期并存”、“3期叠加”的复杂情势。在此背景下,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增长阶段,货运结构不断优化调剂,港口功能不断完善。作为我国北方能源、矿石等大宗能源原材料集疏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建设北方大港的雄伟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推动港口从中转大港向国际一流综合贸易关键港转型升级。

1 曹妃甸港区发展现状评价

1.1 发展现状

自年12月开港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曹妃甸港区已成为我国沿海以大宗散货转运为主,发展速度最快、范围最大的单体港区。曹妃甸港区在开港后,仅用5a时间就跻身于我国亿吨大港之列;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t;年货物吞吐量到达2.86亿t;年受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货物吞吐量略有下落,约2.60亿t。年以来,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到达42%。曹妃甸港区吞吐量变化趋势见图1。

1.2 面临的挑战

1.2.1 货种结构单一,应大力拓展集装箱运输市场

曹妃甸港区煤炭、铁矿石、原油和钢铁等4大货种占总货物吞吐量的比重高达92%,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货物吞吐量增长遭到极大限制。受我国煤炭、钢铁行业景气状态整体欠佳的影响,年曹妃甸港区煤炭吞吐量下落33.8%,铁矿石吞吐量基本持平,致使曹妃甸港区总吞吐量同比下落9.0%。与此同时,曹妃甸港区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体量较低,距大型综合性港口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在“一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结合港口运输“散改集”“杂改集”发展趋势,曹妃甸港区集装箱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不断拓展集装箱运输市场。

1.2.2 集疏运瓶颈突出,亟需疏通铁路运输通道

曹妃甸港区以公路为主要的集疏港方式,除下水煤炭、上水原油分别通过铁路、管道疏港外,其余99%的货物通过公路集疏运,公路集疏港压力巨大,港口可持续性发展遭到极大挑战;同时给城市环境和交通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港城矛盾日趋凸显。曹妃甸港区应以张唐铁路通车为契机,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贯通铁路集疏运通道,大力发展海铁联运。

1.2.3 业务模式比较单一,需要拓展和完善港区功能

曹妃甸港区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仍以单纯的货物装卸、转运为主,增值服务功能较少,对本地经济创造的价值相对有限,明显滞后于国内外先进港口。曹妃甸港区应立足现有发展优势,大力拓展和完善港口物流、保税仓储、加工配送、临港工业、信息和金融等增值服务,加快推动曹妃甸港区由接卸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型升级。

1.2.4 区域内港口竞争剧烈,需协同推动津冀港口一体化发展

津冀沿海港口群各港口距离较近,经济腹地交叉堆叠,随着腹地经济发展空间有限及资源的短缺,港口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特别在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方面,竞争空前白热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曹妃甸港区应以顶层设计为指点,协力共同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

2 曹妃甸港区发展环境

2.1 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重点推动的两大战略,为曹妃甸港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造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随着蒙冀铁路的开通,曹妃甸港区可以更好地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开辟新的货源市场和货种,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物流络战略节点。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领》出台后,曹妃甸作为京津冀合作的重要承载地,北京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落户曹妃甸,为曹妃甸港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临港产业依托。

2.2 产业环境

受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和产能多余的影响,我国钢铁、煤炭产业正处于去产能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粗钢生产处于峰值弧顶下行区,在《关于钢铁行业化解多余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我国将用5a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t;根据《化解产能严重多余矛盾实施方案》和《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省将进一步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将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t。同时,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经济布局调剂延续推动、能源消费实行总量控制、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及国际煤炭竞争不断加重等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情势仍然严峻,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将显著放缓,北方下水煤炭吞吐量增长动力将减弱。曹妃甸港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铁矿石接卸港、煤炭下水港,在钢铁、煤炭产业延续低位运行背景下,港口吞吐量增长乏力,需要开辟新的增长点。

2.3 港口行业环境

“10三五”是我国沿海港口“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关键期,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将出现“增速放缓、货类优化、服务升级、模式转变、整合发展”的趋势。受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影响,沿海港口吞吐量净增量、年均增速将呈“双下落”趋势,大宗能源原材料吞吐量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集装箱、LNG、商品汽车、重大件等成为港口吞吐量新的增长点。这要求港口继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在国家对外开放与区域调和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提升国际中转、临港服务、港口物流的能力,大力拓展航运经纪、商贸展现、金融保险、港口地产、航运交易、信息咨询和海事仲裁等现代服务功能,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曹妃甸港区地处环渤海津冀港口群,由于腹地堆叠、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津冀港口同质化现象严重,远期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将构成港口群协力,但短期内竞争仍异常剧烈,迫切需要曹妃甸港区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强化增值服务支持,提高整体竞争力。

3 曹妃甸港区发展思路

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领》为顶层设计的津冀港口一体化发展目标指引下,面对煤炭、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和港城矛盾突出的压力,曹妃甸港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增进“港、产、城”协调发展,亟需转型升级。

3.1 加强顶层设计及系统谋划,适应转型发展新要求

(1)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港口战略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为避免港口间恶性竞争,打造利益同享、差异化竞争发展局面,增强曹妃甸港区发展后劲,应根据津冀港口一体化发展目标,结合《唐山港总体规划(修订)》,进一步分析曹妃甸港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明确港区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加快港区岸线资源整合。目前,曹妃甸港区中区、东区建设稳步推动,西区也将谋划发展。从港区运营来看,除国投煤码头、中石油LNG码头、实业公司矿石一期及2期码头外,曹妃甸港团体直接或间接运营曹妃甸港区其他码头,同时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拟开发建设西区相应岸线。在市场需求增量空间有限的背景下,港区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易致使港区内各经营主体争取货源的现象日益严峻,不利于整体港区的发展。曹妃甸港区应加快港区岸线资源整合,优化码头功能布局,由一家大型港口企业集团统领港区发展,促进港口岸线公道有序开发、协力运营。

(3)加强岸线资源与其他资源的调和配合,提升港口整体服务水平。目前,曹妃甸优良土地资源稀缺,且土地整理本钱较高,在政府大招商、大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土地划拨给工业项目,而港口物流用地预留不足。应以港口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为契机,预留充足的港口物流用地,保证物流用地与港口发展的良好匹配;同时,整体谋划公路、铁路的布置、线位走向,实现集疏运体系与港口作业区、物流功能区的调和配合。

3.2 实行港产联动战略,增强临港工业服务功能

目前,曹妃甸港区90%以上的货物来自唐山市和内陆腹地,港产分离制约曹妃甸港区发展潜力。一方面,曹妃甸港区缺少临港产业支持,港产难以构成良性互动局面,反而相互制约,港产均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曹妃甸港区泊位功能和货种结构单一,与临港产业的关联性小。曹妃甸港区应捉住曹妃甸被列为我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及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以临港工业货运需求提振港口吞吐量,梳理港口、产业调和联动发展理念,依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实行“以港口引导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以经济增进港口”的港产联动发展策略,发挥港口优势,培养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增强港口的临港工业服务功能,提升曹妃甸港区对临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根据曹妃甸工业区及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曹妃甸深水岸线、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等优势,利用港口产业会聚效益,大力培养高端设备制造、石化、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生产性服务业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建设临港物流园区,构成相应产业集群,发挥港口在引导临港产业落地、转型和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构成港口与临港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实现港产协同发展。

3.3 拓展服务功能,创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作为陆海互联互通物流链上的重要节点,曹妃甸港区除承当货物装卸、转运功能外,还需进一步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构建集装卸、运输组织、保税、仓储、包装、加工、分拨、配送、交易、结算、金融和信息等于一体的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构成完全的服务络,打造独具特色的一站式“门到门”全程综合物流及相干增值服务,构成以曹妃甸港区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另外,积极推动曹妃甸港区综合保税区B区申报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保税储运中心配套功能。

目前,曹妃甸港区具有2个能停靠40万吨级矿石船的铁矿石接卸泊位,单船最高效力能到达t/h,是具有万m2堆场的我国北方最大的钢材出海口;获批煤炭下水泊位能力达2.5亿t/a,已建煤炭泊位下水能力1.5亿t/a、上水能力万t/a;1个10万吨级的LNG泊位已投入运营,正在谋划新建LNG泊位。曹妃甸港区应借助港口现有硬件设施条件、综合保税区等优势,积极搭建铁矿石、煤炭、钢材、LNG等交易平台(中心),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铁矿石保税物流基地、进口煤炭基地及国际煤炭中转分拨中心、出口钢材分拨中心和LNG集散中心;发布铁矿石、煤炭、钢材和LNG等价格指数,实现资源就地加工、交易和增值,增强港口服务软实力,创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推动曹妃甸港区由第2代港口向第3代、第4代港口转变。

3.4 实行集装箱发展战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保持铁矿石、煤炭和钢铁等主力货种优势的基础上,曹妃甸港区应大力拓展集装箱运输市场,提高集装箱吞吐量所占比重。发掘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以高端设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辨认集装箱运输需求,展开专项营销,优先保障临港产业集装箱运输需求;依托蒙冀铁路,开通集装箱运输班列,加强港口运输的“散改集”“杂改集”,带动西北腹地化肥、铝锭、氧化铝、钢材、块煤、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及制品和冷鲜货等的集装箱运输,构成“重来重走”钟摆式的集装箱班列良性发展模式;在与深圳港、大连港等集装箱运输港口资源共享、深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培养集装箱航线,加密航班密度,优化集装箱航线布局,开辟更多的内外贸中转航线、直达干线,提升曹妃甸港区的国际知名度。

3.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在现有泊位设施基础上,结合腹地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为适应腹地运输需求,应加快建设集装箱、液体化工品、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等专业化泊位,壮大集装箱及液体化工品运输体系。结合京津冀及西北地区食品运输需求,展开冷链物流,建设冷藏库,开辟进口鲜冷食品的上水业务及西北牛羊肉的下水业务。加快港池岛、东港区进港铁路线及集装箱铁路专办站的计划布置和建设,有效解决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铁路集疏运络,推动曹妃甸港区进入海铁联运时期。加强监管库、保税仓库、加工库及商品汽车堆场等的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

3.6 实行西北战略,提升曹妃甸港区陆向辐射带动能力

年底正式通车的张唐铁路是曹妃甸港区深入之内蒙古为主的我国西北地区市场的重要通道,使曹妃甸港区具有大规模互联互通的条件。曹妃甸港区应借力张唐铁路,实行西北大战略,实现陆上物流的互联互通,不断拓展内陆腹地,增强曹妃甸港区陆向辐射带动能力,提供良好的全程物流服务。1是在内蒙古包头、乌海、乌兰察布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设立内陆港,开通集装箱运输班列,实现内陆与港口间的货物直通运输;2是在现有货源结构上,通过深入内陆市场,大力发掘具有发展潜力的氧化铝及铝制品、有色矿及产成品、化肥、化工制品和块煤等货种市场,将曹妃甸港区打造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出海口”;3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行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通过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打造中欧班列,进一步扩大货源,争取将曹妃甸港区打造成为蒙古国“出海口”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zgjzzh.com/gkwlhy/2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