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一段市场机会主要围绕供给侧改革展开,如去产能预期下的钢铁煤炭股行情、去库存和稳增长结合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预期下的地产股行情、以环保、供求关系变化、行业产能整合等为契机而频现涨价潮的化工行业的一些子行业、有色行业中的小金属等等,都给二级市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交易性机会;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有望成为政府稳增长、促就业的有力抓手。为此我们本期重点结合中信证券等机构的相关研究报告,对基建投资领域的投资机会做简单的梳理。
相关逻辑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将于近日发布,1月新增贷款狂飙2.5万亿,市场普遍预计2月将在1万亿以上,如此算来,今年已有近四万亿的新增贷款,又预示着什么?尽管年的4万亿救市政策换来了几年的经济发展,然而通货膨胀,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分析人士表示,剔除掉季节性因素后,稳增长对于信贷需求的提振仍将持续体现,对于信贷的增长产生正面推动作用。稳增长持续提振信贷2月贸易数据显示,2月进出口数据再次双双负增长,这反映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和外需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由年的亿元增加到亿元。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中国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目标设在6.5%-7%的区间。预计年CPI增长3%左右。预计年广义货币M2增长13%左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配合稳增长来看,短期内银行信贷增长应该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从季节性看,1月新增贷款超预期大增之后,2月新增贷款很大概率会呈现大幅度的回落。
剔除掉季节性因素后,稳增长对于信贷需求的提振仍将持续体现,对于信贷的增长产生正面推动作用。同时,楼市交易回暖,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可能进一步增加。综合预计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1万亿元左右,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仍保持在15%以上。
无独有偶,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表示一旦增长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内生投资下行压力未见缓解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无疑仍是稳增长主力。三大投资领域中房地产投资今年预计小幅负增长,而制造业投资增长亦因地产投资下行、高库存以及出口不善持续下滑。根据我们的预测,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大约要实现20%以上增长,方可实现GDP增长6.5%的目标。基建投资在过去二十年中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实现了42%的同比增长,对GDP增长功不可没。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长有所下降,但年同比仍然达17%。
鉴于此,有人担心,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基建领域投资空间可能有限。那么,中国基建发展到底有多快?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基建差距有多大,还有多大发展空间?未来数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有多快?
中国基建投资还有多少空间?中国基建资本存量过去20多年来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年实际增速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比,基建存量仍然差距很大。我们首先计算全社会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进一步测算各行业资本存量。2基建资本存量于-10年间加速增长,近几年则恢复平稳增长,为8.3%左右。年末我国基建资本存量与GDP比值为0.68,而英国年代就接近2。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年美国以年价格计算的美国人均基建资本存量为1.1万美元,而年我国人均基建资本存量为约美元3。以近三年基建资本存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在不考虑两国人口增速的情况下,我国大约还需要至少33年的发展,才达到年美国基建资本存量的水平。即便是把中国的折算成年美元不变价的,中国也需要20年的时间赶上美国。
图1:-年基建资本存量(十亿元,年价格)与增速(右)
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和水利等方面看,我国基建的确取得巨大的进步。首先,等级公路近几年增长较快,不过高速公路占比仍然很低。我国年公路长度为.4万公里,其中87%为等级公路,但只有2.5%为高速公路。公路长度每年整体增速较缓,同比增长位于2.4%至4%之间(年同比增速为2.47%),但是等级公路长度增长较快,尤其是高速公路经历了6年超过10%的增速,年仍以7%的速度增长。
我国铁路增长也比较快,不过电气化铁路和高铁还有较多空间。年我国运营中的铁路里程达到11.2万公里,其中约58%为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一次投资较大,但运量大,运输收入多,运输成本低,主要是电力机车动车直接利用外部电源,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铁路建设中发展最快的是高铁,年高铁里程达到1.9万公里,年来实现了61%的复合增速,为全球第一。高铁里程占整个铁路里程的比值也从年的0.84%提高到年的14.3%。
中国航线亦稳步增长。年我国航线长度达到万公里,其中国内航线占62%,国内、国际航线长度-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和8.4%。飞机数量从年的架增长到年的架,复合增长率为13%,年颁证运输机场数量为个(我国有个城市),相比年新建了65个机场。近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业快速发展,未来国际航线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油管运输来看,年我国运输管道长度为10.6万公里,其中输油管道占比41%,输气管道占比52%,-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9%和11.3%。
通信设施方面,光缆长度增长较快,但网络增长潜力仍然较大。年我国固定电话保有量为2.5亿,移动电话保有量为12.9亿,移动电话基本实现较高的覆盖率,但是我国目前3G用户为4.08亿,4G用户为3.56亿,尚有5.2亿移动电话用户没有使用3G与4G网络,蕴含一定的市场空间。光缆作为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年高达20%的复合增长率。
从电力方面看,仍以火电为主,但核电增长快。年发电设备容量为15.1亿千瓦,火电占主,水电其次,核电末之,核电容量近两年实现了30%以上的平均增速,而水电容量增速较快下滑。年电力供给为56.2亿千瓦时,相当于所有发电设备满容量连续供电天,实际电力使用为55.5亿千瓦时。年输电线路长达.8万公里,其中35%为高压线,高压线路的同比增长近三年平均为6%,高于总输电电路的5%。
水利基建方面,管道增长较慢,有1/3的污水处理需要新的设施支持。年我国城市水务的输水管道长度为68万公里,排水管道为51万公里,能够支撑的的供水能力为每天2.87亿吨,实际供水为亿吨,相当于最大供水能力下连续供水天。考虑到所有用水情况,年废水排放量为亿吨,全国城镇个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6亿立方米,处理率为67%,有33%的污水处理仍然需要新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运行负荷率达到84%。
我国基建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投资空间广阔。中国的基建投资经历了较高增长,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基建的数量和质量离发达经济体尚有较大差距。,从基建设施存量的数量角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目前现状的差距还有二十多年从质量方面看,我国基建总体上也比较落后,改善空间大。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大陆的基础设施质量在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39,这和我们的经济总量、市场规模与人口数量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综合水平最高的为中国香港特区。其中,公路排名42,铁路排名16,航空排名51,港口排名50,整体上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质量弱于发达经济体,不过比“金砖五国”中的其他四国略强。年我国供电设施全球排名53,弱于发达经济体而强于巴西、印度和南非等。
我国基建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不完全是供应跟不上,部分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从而导致基建需求落后。那么,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可以有多高呢?由于我国财政空间还比较大,基建融资应该不是个问题,所以我们主要从需求方面来讨论基建增速。
从需求方面来看,十三五期间基建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实际增速或可为15%左右。亚开行在年对其成员国的-0年期间基础设施需求(按照年不变价)进行了估算6。基建设施需求受到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的影响,其估算表明,在对GDP采用悲观预期情况下,中国在-0年期间基础设施资本需求大约占到GDP的5.4%。我们把按香港金管局的方法估算的-年间每年实际的基建资本增量与GDP进行比较,再结合亚开行的估计,把十三五期间基建资本增量与GDP之比例设定为近三年的均值,即4.2%。这种情况下,基建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实际增速可为15%左右。如果-0年经济按照6.5%的增速增长来算,则-0年预计基建资本需求为17万亿元人民币,过去五年我们已经实现的基建资本增量为12.7万亿,十三五期间基建资本需求年平均实际增速需要达到6.4%。根据基建资本增速与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意味着-0年之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或可达到15%左右。
未来中国基建投资到哪些领域?
中国基建投资空间大,仍然是今年稳增长的重点。从基础设施数量来看,我国与G7国家的差距还有二十多年,从质量方面看,我国在多个经济体中排名大约为第40名。那么,我国各地区基础设施差别有多大?基建规划的重点是什么?今年基建投资主要在哪些领域?基建资金来源又如何解决呢?
各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差距大,西部地区远比东部地区落后。北京、上海、天津等9个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占全国之比高达90%,其中北上广三地线路长度占比达55%,而从等级公路密度看,公路密度低的地区平均而言仅为密度高的地区的20%。北京的供水能力遥遥领先,而人均供水能力最差的10个地区是最好的10个地区供水能力的三分之一。从污水实际处理量看,广东、江苏、山东等发达地区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北京、贵州和云南的污水重复利用率高于40%,其余地区的再利用程度都较低,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设施仍需投资。
交通建设仍是基建规划最重要的领域,其他规划领域主要是管道、电力、通信和新基建(民生工程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交通领域则主要集中于铁路、公路和机场。铁总表示将进一步扩大高铁的覆盖,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将逐步覆盖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高速公路建设要到年左右会较为完善,而且中国目前才个机场,规划显示未来5年全国需要建设40来个民用机场,未来15年要建个通用机场。电力和通信主要致力于电网和网络、光纤覆盖,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到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看,交通都是今年乃至近几年基建投资最重要的领域。国家发改委年全年批复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中交通、能源和水利分别占总金额的58%、24%和18%。交通领域里铁路建设是重点,金额占总体交通投资金额比重约50%,排在第二位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金额占比约35%,再次是公路,占18%。从地方上看,项目结构比较相似,也是以交通项目占主。比如,湖北省年发布的已批准总投资额中交通、能源和水利分别占比85%、11%和4%,而广东和广西年投资中,交通都占据70%以上。
预期今年基建资金约23%来源于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和专项金融债均占资金来源的10%左右,剩余的55%左右来源于自筹。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至少要增长20%方可实现GDP增长6.5%的目标,这意味着基建需要资金16万亿元。预计其中预算内资金来源最多有3.6万亿,银行贷款至少投入1.8万亿,金融专项债等准财政的投入约1.65万亿,其余8.95万亿需要建设方自筹解决(包括自有资金、发债等)。这说明货币政策要保持相对宽松,基建才能发力,预计今年仍有多次降准可能。
投资策略及建议年主要建设领域任务细分1)铁路:“完成铁路投资亿元以上”。我们认为,年铁路投资计划为亿元,实际完成亿元,仍是基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将新增高铁运营里程1.1万公里,按照5年计算则年均竣工里程应为0公里左右,以高铁项目建设周期平均4-5年计算,则主要投资应该-年间完成。我们判断尽管增速恐将放缓,但铁路基建中期内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推荐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铁二局。
2)一带一路:“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维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建筑企业的重大战略性政策红利,将在未来5至10年间对整个行业持续释放推动力的观点。在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历史使命。推荐中工国际、北方国际、神州长城、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等。
3)公路及水利:“完成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我们认为将利好公路及水利建设企业,推荐山东路桥、围海股份、三峡水利、安徽水利等。
4)棚改及装配式建筑:“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我们认为将利好钢结构企业,推荐富煌钢构、杭萧钢构等。
5)地下管廊及海绵城市:“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0公里以上”。我们认为将利好地下工程、生态园林类企业,推荐苏交科、隧道股份、宏润建设、*ST华赛、云投生态、铁汉生态、东方雨虹等。
6)园林类公司: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升使得园林公司受益。保守假设30%投资额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绿色费城”计划中这一比例超过60%),那么0年之前园林企业每年的业务增量为亿元,对应亿的市政园林和地产园林总市场规模,剔除园林行业5%自然投资增长率,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业务增量为15.5%。推荐标的棕榈园林、蒙草抗旱、岭南园林、铁汉生态、东方园林、普邦园林。
7)营改增:“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我们认为,建筑业由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将对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人工等各项进项若不能及时、足额获得到增值税发票,将请意味看企业运营成本陡增。
基建领域重点推荐标的中铁二局、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工国际、苏交科、杭萧钢构、上海建工、隧道股份、东方雨虹、安徽水利、*ST华赛、铁汉生态、金洲管道、数字政通等.
投资分析师 李殿龙S061018
重要声明:
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长按上图)更多精彩内容,请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