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预计将达到94.4亿t,同比增长4.%,基本实现预期增长。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年略有减缓(本文转载自《中国港口》杂志)
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
与年展望
文|贾大山徐迪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一、年经济、贸易发展和年展望
1.我国经济稳中趋缓、结构优化,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增速呈现逐季回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6.6%左右,较年放缓0.3个百分点。见图1。
图1我国GDP季度增速变化
针对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国家提出“六稳”政策以稳定经济下行态势。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
(1)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
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0.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1.3个百分点。全年呈现“先降后稳”态势,1-8月增速为5.3%,创历史新低,之后在政策带动下有所回升。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8%,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房地产继续成为拉动整体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加快,随着财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金融监管持续趋严,融资难度和成本大幅上升,基建投资增速仅为3.7%、放缓16.4个百分点。
展望年,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将加大补短板力度,另外减税降费政策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高技术、技术改造投资仍将带动制造业投资。旅游、文体、健康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粤港澳、长三角等将成为投资热点。农业、环保、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将较快增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企稳回升,增速在6%左右。
(3)消费平稳增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稳固
年,在外部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国内消费保持了平稳增长,充分发挥了经济稳定器作用。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年以来,汽车和住房两大耐用品消费明显降温,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6%和1.7%。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趋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和1.1%,分别较上年同期放缓6.5和0.6个百分点。
展望年,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支撑消费增长企稳提供支撑,随着“六稳”措施实施,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综合预计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化
综上,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随着“六稳”、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到位,对稳定经济预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平稳发展仍具有良好基础。预计年全年GDP增长6.3%左右。
二、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略低于原预期增长,集装箱实现较快增长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预计将达到94.4亿t,同比增长4.%,基本实现预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中美贸易摩擦进程和影响超过预期,沿海港口生产在经历了年大幅反弹之后,有所放缓,全年增速仅快于年和年。
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月度增速变化
年以来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变化
(1)港口能源类大宗散货运输保持较快增长
①港口煤炭运输较快增长,下水格局大幅调整。年煤炭需求较为旺盛,1-11月火电增速为6.%。煤炭供给侧改革使先进产能不断释放,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1亿t,同比增长5.4%,年末电厂补库存,达到较高位置。在此背景下,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将达到8.1亿t左右,同比增长9.0%。9-11月,为迎峰度冬,下游企业补库存较为积极,下水增速分别达到了14.9%、11.6%和18.3%,带动全年下水增速继续快速攀升。
煤炭外贸运输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月度增速大幅波动。一季度,为冬季保供应,港口外贸煤炭进口量实现了14.8%的高速增长。进入二季度以后,受相关政策措施影响,4月、5月、8月、9月、10月均出现负增长,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1亿t,同比增长3.0%左右。年沿海港口煤炭及其制品生产在内贸运输的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将达到16.4亿t,同比增长6.5%左右,继年重新夺回沿海港口第一货类的位置之后,继续巩固规模优势。
北方港口煤炭下水格局大幅调整。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四大港口占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的份额达到9%左右,近年来的政策使内部格局连续大幅调整。1-11月份,秦皇岛港受制于大秦线能力限制以及功能转移的影响,煤炭下水量同比下降4.0%;黄骅港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天津港禁止汽运煤运输影响仍在持续,下水量同比下降13.6%;唐山港实现50%超高速增长,超过秦皇岛港和黄骅港成为北方煤炭下水第一大港口,所占份额大幅上升至30%。北方第一大煤炭下水港的位置三年来三度易主。
②铁矿石进口出现下滑。年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引领下,钢铁市场供需形势好转,价格高位运行,钢铁行业扭转了多年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钢铁生产实现较快增长,1-11月完成粗钢产量8.6亿t,同比增长6.7%。贸易摩擦继续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在年下降超过30%的基础上,继续下降8.6%。
年钢铁行业良好的形势并未传导到铁矿石需求上。受到三大因素影响,1-11月份,国内铁矿石产量、进口量均出现下滑。(1)废钢替代增加,年我国废钢消耗量将达到1.8亿t左右,同比增长万t左右,废钢比达到19.4%;进口矿石品位提升,随着我国环保要求不断提升、钢铁行业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品位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企业效益好转,有利于高品位铁矿石的应用;港口矿石库存下降。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1月降至1.4亿t以下,较年初下降约万t左右,较年内高点下降万吨。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铁矿石进口量降至约10.1亿t,同比下降3.0%。在内贸转运增多以及其他金属矿石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沿海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达到15亿吨左右,同比微幅增长0.5%。
③原油进口保持较快增长。年国际油价总体攀升,均价同比增长3%,10月初一度达到74.9美元/桶,但此后由于伊核制裁落地、美国库存攀升、经济发展动能减弱等因素影响,市场开始担忧原油供给过剩,国际油价出现暴跌,三个月时间跌幅超过40%。在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14.3%,地炼加工明显增长的带动下,原油加工保持7.%的较快增长,而国内成品油需求低速增长,说明原油加工逐步由生产原料向生产化工原料转型。国内产量未受到高油价作用的提振,同比下降1.6%。在加工需求旺盛、国内产量下滑、贸易商投机行为等因素带动下,我国原油进口保持9%左右的快速增长,带动沿海港口外贸原油进港量实现9%左右的增长,达到4.1亿t,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
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依然强劲。年中国天然气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7.0%,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近8%,实现超预期增长。天津、深圳、舟山、防城港等多个新建LNG接卸项目投产,为市场保供起到重要作用,冬季天然气价格基本保持平稳。需求继续带动天然气进口快速增长,沿海港口外贸液化气、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1%。为了解决中国北方的天然气短缺,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交通运输部批准开展了海上罐箱LNG试点项目,今年11月将个40尺罐箱LNG由海南洋浦港运送至北方龙口港和锦州港,开创了罐箱LNG海公联运先河,并进一步开辟了日照-南京江海罐箱LNG运输。这种联运模式进一步规模化和商业化推广,将延伸至内陆市场,新的LNG罐箱运输模式可以进一步应用到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对我国清洁能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建设投资继续下滑,码头能力适应性维持在适度超前水平近几年,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保持在适度超前状态,一度触及超前水平,供求关系和新港区开发使竞争加剧,经营效益受到一定影响,部分码头公司债务问题开始显现,市场调节作用也发挥作用,建设投资连续6年负增长,供求关系趋向改善,资源整合不断推进。年沿海港口建设投资预计不足亿元,降幅接近0%,预计全年新增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45个,吞吐能力适应性进一步降至1.,依然处于适度超前区间。
沿海港口吞吐量能力适应性变化
3.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1)降成本持续发力。年交通运输部继续规范港口服务性收费,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进一步放开港口收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港口价格形成机制,明确驳船取送费和特殊平仓费由政府定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并入港口作业包干费计费范围,精简后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由17项减至15项,进一步规范拖轮使用和收费管理。上海、天津等7家港口主动调减港口作业包干费,进一步减轻外贸、航运企业成本。天津等沿海城市先后出台口岸“阳光价格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改善营商环境。
()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继续推进。沿海各省港口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了“一省一港”格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议价能力、有效避免区域内竞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年辽宁港口资源整合继续推进,辽宁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正式签订相关协议,完成相关股权转化工作,成立辽宁港口集团。山东省以山东高速集团为省级出资人整合滨州港、潍坊港和东营港,组建渤海湾港口集团,青岛港整合威海港,与烟台、日照形成四大港口集团格局。南京港55%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苏港口集团,迈出实质性一步。广东港口资源整合方案出台,以广州港集团、深圳港口集团(深圳市内部整合组建)为两大主体,分区域整合沿海14市及佛山市范围内的省属、市属国有港口资产(广东省港口资源中,地方国资控制比重为33%,招商等央企控制比重为5%,和黄、现代等外资控制30%)。此外港口整合步伐逐步由沿海向内河加快推进,11月安徽港口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外,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协同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绿色发展、率先发展。
(3)港口绿色平安发展继续推进。一是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水运行业应用LNG工作继续推进,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意见(征求意见稿)》《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0年)》,进一步完善LNG码头布局规划,在环渤海5港口16泊位布局LNG码头,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二是加强港口污染防治。印发长江经济带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运输环节整治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港口污染防治相关相关工作的通知,推进港口污染物接收处置工作,强化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治理。推动港口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作业机械。三是沿海排放控制区继续扩容,由原先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扩展到全部沿海区域。四是交通运输部开展安全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港口危险货物安全履职情况专项督查,先后印发了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指南,以及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台风安全工作指南。
(4)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00年)》,要求推动集疏港铁路建设,推进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并对铁路货运提出增加11亿吨的目标。其中煤炭增加6.5亿吨,一部分由“西煤东运”唐呼、瓦日线承担,由北方港口下水。北方17个主要港口疏港矿石铁路运量增加4亿吨。-年津冀、山东、长三角区域港口煤炭集港公路运输大幅下降,逐步转为铁路或水路运输,年沿海7个主要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5%。港口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例如唐山港以其良好的后方集疏运能力以及码头装卸能力逐步成为北方第一大煤炭下水港。
三、年沿海港口发展展望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年略有减缓。
1.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港口吞吐量一直是经贸形势晴雨表,年沿海港口生产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对世界经贸形势以及我国经贸发展趋势的判断,并结合港口自身发展趋势,综合判断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97.7亿吨,同比增长约3.5%[1],增速较有所减缓。
.大宗散货进口有所减缓(1)煤炭下水稳定增长、进口将基本持平。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趋稳回升,全社会用电量将保持在5%~6%的增长,而新增火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对于煤炭需求仍保持健康状态。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有效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生产格局不断向“三西”地区集中,有利于运输需求的释放。另外国家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00年国家铁路每年将新增煤炭运量1.5亿吨左右,其中“西煤东运”的主干线唐呼线、瓦日线等是增量的重点方向,总体有利于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的增长。预计年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同比增长6%左右,且重点增量集中在唐山港。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平衡、并向宽松方向转变,煤炭价格存在整体下移可能。国家积极推动煤电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合同并加强执行力度,进口煤炭将受到合理控制。预计煤炭进口将趋于平稳,港口煤炭进口量将与年基本持平。综合分析,年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4.6%。
()矿石进口继续下滑。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将小幅下滑。一是年我国粗钢生产消费仍处于峰值平台期,甚至可能出现小幅下滑,不利于铁矿石进口需求的增加。二是港口铁矿石库存仍处高位,进口补库动力不足。国际铁矿石市场总体将趋向宽松,价格上涨空间不大,贸易商投机存货动力有限,港口库存大幅增长的概率不高。三是废钢替代因素增加。年以来我国废钢在整个炼钢流程的应用不断增加,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将有一定替代影响。四是矿石品位提升。由于我国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对于高品质矿的需求不断增长,进口矿石品位可能将继续有所提升。综合分析,预计年沿海港口铁矿石进口同比下降1.5%,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小幅增长0.3%,主要依靠其他金属矿石增长带动。
(3)原油进口稳步增长。尽管商务部下发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允许量为.0亿吨,较年大幅增长万吨,同比增长4%,但目前我国炼化产能总体处于过剩状态,预计非国营炼厂进口原油增长达标难度较大。国内石油(特别是成品油)需求不旺,国内原油有望稳产或小幅增长,均对原油进口带来一定抑制。年国内炼油能力增量全部来自民营炼厂,包括恒力石化(上半年投产)、浙江石化(年底投产)、山东地炼等,虽然总体能力增长较快,但考虑投产时间,年实际能力增加在1万吨左右。年成品油出口依然保持旺盛,同比增加9%,是拉动原油进口和原油加工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年我国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煤改气”是重要推动力。综合分析,年沿海港口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4.%。沿海港口原油进口同比增长3.6%、液化气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0%。
3.集装箱保持平稳增长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增长速度可能越过本轮增长周期的顶点,出现小幅回落。而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存在较强不确定性等消极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增速将有所下滑。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六稳”政策不断发力,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国内消费需求基本稳定,投资企稳回升。结合对世界及我国经贸形势分析,预计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亿TEU,同比增长4.0%,其中国际线增长.5%,美国航线不确定性较大,“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内支内贸线增长约5.6%。
4.港口建设投资继续维持理性节奏,盈利将有所改善从外部环境看,年全球经贸发展不确定性增强,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仍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港口吞吐量将继续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放缓,码头大规模建设动力不足,而沿海港口建设投资连续6年放缓,但总体能力适应性仍处于适度超前区间。-00年运输结构调整将对现有港口结构造成较大影响,直接影响部分集疏运不完善的港口生产,而使货物更多向集疏运体系较为完善的港口集中。上游大宗散货、制造业流量流向变化对港口行业带来的影响,年港口主要投资在于完善集疏运通道、提升服务功能、应对结构调整。
年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大幅推进,基本形成一省一港格局,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与全球船公司的议价能力,而改善营商环境、降成本要求将继续影响港口收费,综合判断,港口装卸收入、利润将较年有所增长。另一方面,港口盈利水平还取决于业务结构、服务水平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等。总体上港口行业盈利状况将趋于改善。在盈利的带动下CPSI将略强于大盘走势,同时由于盈利能力差异、资本结构调整各港口企业股价走势将出现分化。
5.年港口发展值得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