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89.html3月30日,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获得全票通过,“爱国者治港”得到进一步落地。有了这层政治保障,香港也将尽快走上发展正轨。其实推动香港与内地融合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是实施过程中遭遇诸多阻挠;如今,香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生态脆弱,转型升级问题近乎燃眉之急。如何祛除香港经济中的沉疴痼疾,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观察者网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
·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应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
观察者网:很多人在思考香港政治问题的解决办法,确实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发展香港的经济,用经济受益助推政治认同。记得您也提议过搞科技创新、推动香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但为什么香港转型这么难?
刘兆佳:形势逼人,为势所逼,不能继续因循守旧。
其实香港需要产业转型已经说了几十年了。回归前就有人提出,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逐步变成夕阳工业,不能再这么持续下去,一定要推动新产业的出现。后来内地改革开放,珠三角突然间成为承接香港夕阳工业的重镇,那些本来要淘汰的厂子在珠三角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不仅仍可以保留劳动密集、低技术含量的特征,还可以做大做强,一个原本只有少数人的厂可以发展出几百、几千人的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造就了香港服务业、金融业和地产业的发展。
某种意义上,内地的改革开放也让香港的产业转型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内地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遇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有相当大的好处,从商人的角度来看,继续做地产、搞金融,风险小、回报多且回报快,他们不需要再作出很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利,那为什么还要做那些比较困难和自己也不太擅长的事情呢?
虽然长期依靠房地产和金融业也不是办法,但转到别的行业,是不是能得到更高的利润,特别是短期利润?而从事其他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可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连融资都成问题,香港也未必有足够的人才配套,且去做的时候市场又在哪里?这些都不清楚。再者,香港政府对此既无远见,也不扶持。因此,产业调整,也要看有没合适的条件去做。
为势所逼的意思,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不容易,但我们也已逐渐看到目前这情况若再继续下去,香港不仅产业转型不了,连经济发展速度也不会快,更麻烦的是年轻人得不到发展机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贫穷问题愈益严峻、民愤民怨不断升温。
所以,我们要推动产业转型,特别是注重科技创新、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随着欧美市场的萎缩和西方国家对外的打压,我们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和亚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思考香港长远的出路问题,说服众多个体主动自觉作出调整,这点并不容易,所以现在只能依靠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努力。也就是,开拓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涉及到的人才供应、市场开拓、资金融通、政策优待等支持,既要来自特区政府,也要来自中央、内地。
政府如果不出手,人才、资金只会维持着旧有的产业结构,直到房地产和金融不再能提供机会——这时候再转型已太迟了;只有中央、特区政府从长远的角度、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去想问题、联合出手,尽可能地利用内地所提供的市场、人才、资金、政策让一些新产业杀出“血路”,让港人对新产业逐渐生出关心和动力,才可能让香港的产业结构走向多元化。
可以参考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早就知道经济发展不能只靠几个行业,需要有不同的产业来维持经济增长、满足新加坡人的工作需求,所以新加坡一早就自己投资及引入外资开拓新的行业,譬如发展电子通讯科技、生物科技,甚至是炼油业,同时尽量保留一些原来的制造业。
图自新加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