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十四五rdquo是中国

戴金星1,倪云燕1,董大忠1,秦胜飞1,朱光有1,黄士鹏1,于聪1,龚德瑜1,洪峰1,张延玲1,严增民1,刘全有,吴小奇,冯子齐3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DOI:10./j.issn.-.00.1.

摘要世界10个产气大国中仅有美国、俄罗斯和伊朗年产量达×m3或更多,预计05年中国年产气量将达到×m3。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有3个依据:①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仅为8.6%,具有更快发展的资源优势;②过去35年,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具有更快发展的增长优势;③年以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上扬,具有更快发展的储量优势。近10年的天然气年产量增长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和天然气储采比都支持中国05年年产气量达×m3。最后提出中国“十四五”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建议:①开辟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新领域;②攻克3个(北天山山前坳陷、柴北坳陷和西湖凹陷)隐伏煤系潜在大气区;③加速已探明的陵水17?气田等探明地质储量×m3以上的7个大气田的开发;④增加气井和超深层探井的钻探。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大发展;年产气量×m3;储量;产量;储采比

0引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但伴随着能源的不断使用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多(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达×t)、环境污染严峻等,这就要求能源绿色化。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84.8%,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5.%[1],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估计还要延续许多年。因此,化石能源仍是相当年份的主体能源。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仅天然气为绿色能源,因为获得同样热值,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仅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14%和0.5%;产生的灰分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68%和7.14%;产生的一氧化碳分别是煤和石油的3.45%和6.5%[]。因此,天然气是环境污染的克星,是化石能源的骄子,必须加速对其勘探开发。

0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实施《巴黎协定》重大措施:“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5%左右”,“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3-4]。这些重要指示,为更迅速地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动力。中石油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天然气强国”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上述指示的重大决策。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天然气资源量与探明程度、天然气年产量增长特征以及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与增长规律的基础上,与世界产气大国作了相应对比,深入分析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潜力,明确05年年产气量×m3的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十四五”实现天然气工业大发展。

1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关键依据及重要条件

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基础是要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要成为产气大国,丰富的可采储量是根本。中国天然气工业基本具有上述的基础和根本。

1.1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丰富度如何?探明率多大?生产潜能高低?针对这些问题,只有与世界上产气大国相比较,才能获得科学的和有根据的认识。为此,笔者编制了世界年产气量×m3级以上的10个产气大国图表(图1,表1)[5-10]。图1中×m3级单元选定以年产气量接近或超过×m3,差数最小年产量为该级别。如在统计时段中国没有一年的年产气量正好为×m3,年产气量.6×m3,年产气量1.6×m3,由于年产气量与×m3的差数比年的小,故年是标志中国年产气量为×m3级的年份。×m3级与更大级数以此类推选定其年产气年份。由表1可见:世界10个产气大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均丰富,最多为俄罗斯达.8×m3,最少为英国6.6×m3。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85.4×m3,世界排名第二。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于50×m3的5个国家(俄罗斯、中国、伊朗、美国和卡塔尔)中,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年产气量均超×m3。从可采资源量分析,中国已具备年产量超×m3的条件。表1中卡塔尔年产气量虽然为.3×m3,但其年产气量已达36.6×m3,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了。

图1世界年产气量×m3以上十国分布(国家位置不同色柱代表该国历年曾经达到的产量级别,色柱加斜线则表示历年曾经达到但现在没达到的产量级别)Fig.1Distributionmapofthetencountrieswithannualgasoutputofmorethan×m3intheworld(Thecolorbarsfordifferentcountriesindicatetheproductionlevelsachievedinpreviousyears,theslashbarsindicatetheproductionlevelsthathavebeenachievedinpreviousyearsbutarenotreachednow)

表1世界年产气量×10m级以上的十大产气国重要勘探开发参数Table1Important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parametersoftheworldstoptengasproducingcountrieswithanannualproductioncapacityofover×10m

注: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由表1可见:中国天然气探明率在十大产气国中是最低的,仅为8.6%,最高的是美国为74.0%,一般为30%以上。如果以美国的探明率计算,中国未来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为63.3×m3,当然中国天然气地质条件比美国复杂,其累计可采储量应不及美国。如果以国外9个产气大国中的个最低探明率的澳大利亚18.0%和加拿大9.7%计算,中国未来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分别是15.4×m3和5.4×m3,分别是中国年探明累计可采储量的.1倍和3.4倍。所以中国未来天然气年产量提高潜力大。

1. 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增长优势

年新中国成立时年产气量仅0.×m3[11-1],人年均享气0.m3,是个贫气国[13]。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17];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4]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5-30],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年产气量为.7×m3,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5.83m3。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中国自年之后,即从国家第一个天然气科技攻关“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结束的年开始直至年的35年中,年产气量一直逐年上升。以中国年年产气量近×m3(.5×m3),成为当年世界第11位产气大国[13]为界,其前0年为年增长平缓期,之后为年增长迅速期(图)。中国天然气年产量35年来逐年上升,就连当今世界排名第1至第4位的产气大国美国、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也有所不及。由表可见:这4个产气大国近10年中均有至4个年次的产气量是负增长。在表的世界年产气量曾达×m3级的10个大国中,除中国外,其他9个国家近十年中年产量都有负增长,挪威和英国负增长各达5年次。这说明中国天然气产量正处于高峰发展期,“十四五”将持续在高峰期。

图—年中国天然气(包括煤成气)年产量统计及产量增长阶段划分Fig.Annualproductionstatisticsofnaturalgas(includingcoal-derivedgas)inChinafromtoanddivisionofproductiongrowthstages

表近十年来世界主要天然气产气大国年新增天然气产量TableNewannualnaturalgasproductionintheworldsmajornaturalgasproducingcountriesoverthepastdecade

1.3 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上扬,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储量优势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多少和逐年变化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丰富的剩余可采储量及其逐年上扬趋势,是成为产气大国的根本条件。反之则难以成为产气大国或只能为短暂产气大国,例如英国在—年曾是年产气量(1.7~.9)×m3的短暂产气大国,之所以能成为产气大国是因为其在北海南部发现数个大气田并强化开发的结果,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在这6年年产×m3时剩余可采储量很少,仅为(~)×m3,并处于逐年下降态势。中国从“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剩余可采储量雄厚并基本保持逐年上升的有利态势(图3),即从年剩余可采储量×m3至年为43×m3,14年间剩余可采储量翻了近一番。如此雄厚且逐年上升的剩余可采储量,使中国年年产气量达×m3级,剩余可采储量为×m3;年年产气量超1×m3,剩余可采储量×m3,故中国是长寿的产气大国(图)。美国是最长寿的产气大国,从年年产气量达×m3级至年年产气量9.4×m3连续高产时间达76年。美国年产气量×m3级和1×m3级时的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m3和×m3,比中国稍大,而中国与俄罗斯相比则稍高(图4)。由此对比可见,中国也将是一个长寿的产气大国。

图3中国“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历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统计Fig.3StatisticsofChinasremainingrecoverablenaturalgasreservesfromthe11thtothe13thfive-yearplans图4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m3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分布Fig.4Distributionofresidualrecoverablenaturalgasreservesoftheworldsmajorgasproducingcountrieswithannualgasproductionof(-)×m31.4 预测05年中国年产气量达×m3级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05年产气量在(~)×m3[31-41](表3)。以00年产气量为×m3[4]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8×m3,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m3高33.7×m3。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05年中国年产气量(~)×m3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m3、1×m3、×m3和×m3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图5)可知,中国05年年产气量达×m3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表3不同学者对中国未来天然气年产量预测Table3DifferentscholarsforecastthefutureannualproductionofnaturalgasinChina

图5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m3级与储采比分布Fig.5Thedistributionofreserve-productionratiooftheworld’smajorgasproducingcountrieswithannualgasproduction(-)×m3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m3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m3,“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8×m3。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十二五”只有一年,即年增产气量.1×m3,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m3,增加最多的为年×m3,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m3,达×m3,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m3(热值相当年增产1×t油),05年年产气量可达×m3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1.4. 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具备上产×m3级条件

图4是年产气量×m3级、1×m3级、×m3级和×m3级时美国、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当年的剩余可采储量对比,据此可预测某国某级别某年度的产气量。在×m3级时各国的剩余可采储量在6.0×m3(伊朗)至×m3(英国)之间。从图4可见,凡是剩余可采储量在.8×m3及其以上的国家,其后的天然气年产量均上升至1×m3级,只有英国剩余可采储量太低(0.8×m3),年产量下降为.3×m3;同样,达到1×m3级时各国剩余可采储量从31.8×m3至.7×m3,剩余可采储量最小仅为.7×m3的加拿大,也进入到了1×m3级。从图4也可见世界×m3级产气大国只有5个(美国、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和加拿大),剩余可采储量从31.8×m3(伊朗)至1.7×m3(加拿大)。加拿大产气量从年的×m3至年的×m3,剩余可采储量相应为×m3至×m3。之后从年至年气产量均未超过×m3,由此可见剩余可采储量1.7×m3是×m3级界限值,小于界限值年产气则不能超×m3级。中国年剩余可采储量已超过1.7×m3界限值并达43×m3(图3),故中国已具有成为×m3级的剩余可采储量的基础。

由图4还可见:世界×m3级产气国仅有3个:美国、俄罗斯和伊朗。剩余可采储量从3×m3(伊朗)至6.3×m3(美国)。美国年产气54×m3成为×m3级国家,该年剩余可采储量×m3,年之后美国年产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说明剩余可采储量6.3×m3不是×m3级产气国界限值而应该比该值更低。中国年剩余可采储量43×m3(图3),国家未公布00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数据,在此借用年增加剩余可采储量为89×m3,故至00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m3。据“十四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累计新增可采储量.0×m3,故05年中国剩余可采储量可达6.×m3。此可采储量值比美国成为×m3级时的6.3×m3高,因此在05年中国具备成为×m3级国家的剩余可采储量条件。

图4按年产气从×m3、1×m3、×m3和×m3级对应剩余可采储量是上升或下降,可分种类型:上升型有美国、俄罗斯、伊朗和中国,前3国均成为×m3级产气大国,故中国也将成为×m3级产气大国;下降型仅有加拿大,未成为×m3级国家。

1.4.3 天然气储采比支持中国上产×m3级

图5显示凡是储采比大于17.的产气大国,其后年份天然气产量都增加,例如加拿大年产气.7×m3,处于1×m3级的储采比为17.,从年至年的产量都大于.7×m3;美国、俄罗斯和伊朗在×m3、1×m3、×m3和×m3共4个级别的储采比都大于17.,故产气量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卡塔尔、中国和澳大利亚仅有个级别的储采比但也皆大于17.,产气量也具有梯级上升的潜力。但英国在×m3级时储采比仅为7.,加拿大在×m3级时储采比为8.6,上文已指出该两国其后年份产量一直下降。所以可用储采比预测一个国家年产量升降的动态规律。由图5可见:中国×m3级和1×m3级的储采比分别为7.8和6.4,根据储采比值预测中国今后天然气应处于上升阶段,图已反映了此特征。美国年产气量54×m3时储采比为5.1(图5),比中国的稍低,这从侧面说明中国具有年产气量×m3的储采比条件。

以上从中国天然气探明率、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与世界上9个产气大国作了对比,从而得出中国在05年具有年产气量×m3级的有利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将在“十四五”跻身成为世界年产气量×m3级的大国。

1.5 “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

预测“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从图6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年间年产油量×t以上,年最高达.×t,在—年年产油量下降为×t以下[44],年仅产1.×t[9]。若0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m3天然气相当1t石油,则05年中国产气量×m3就相当于.50×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图6中国近十年原油产量(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00)[44]Fig.6Chinascrudeoilproductioninthepastdecade(accordingtoChinaMineralResourcesReport,00)[44]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对现有大气田和主力产气层扩边扩层增储是重要的,但为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和上新台阶,就必须要开辟新的大气区和新的产气层。

.1 开辟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泥页岩气藏勘探新领域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4,45-49],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m3以上(表4)。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m3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5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7×m3(技术可采储量×m3),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0m3/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0~60m3/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m3。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0世纪80年代至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关系来说明。至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m3;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9×m3(技术可采储量.8×m3),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表4鄂尔多斯盆地—年产气井数、产气量和单井日产量Table4Thenumberofgaswells,gasproductionanddailyproductionperwellinOrdosBasinfromto

据此推测:鄂尔多斯盆地自源气即煤系页岩气储量规模也可能超过目前主力产气层石盒子组(它源气),这是个十分值得加强勘探和研究的层系,将可能是未来接替目前石盒子组它源气的主力生产层。

. 攻克3个隐伏煤系广布的潜在大气区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16,50-53]。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m3以上超大型气田,至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8.×m3,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年底累计产气量14.×m3[54];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m3的大气田[54],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5×m3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1 攻克北天山山前坳陷隐伏中-下侏罗统煤系潜在大气区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3×km,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m,厚度m的面积约为46km,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m3/km[51],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m3。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在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m3,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年已探明地质储量.51×m3,产气量达60.7×m3,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00年1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m3/d、轻质油.5m3/d[58]。天然气δ13C1值为-31.5‰,δ13C值为-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攻克柴北坳陷隐伏中-下侏罗统煤系潜在大气区

柴北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稍偏北,包括西部赛昆凹陷、东部鸭湖—哑叭尔构造带和马海凸起,面积.3km,其中赛昆凹陷面积最大,为.7km1,约占坳陷的一半,而且中—下侏罗统煤系比东部个构造单元埋藏深,含气潜力更好。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坳陷西部,面积达.05×km。下侏罗统为沼泽相,烃源岩为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页岩,一般厚度为~m,最大厚度可达m,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是生气好的烃源岩。中侏罗统为一套淡水湖相烃源岩,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尚未深埋,分布面积(1.×km)和厚度整体弱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干酪根以Ⅱ1—Ⅱ型为主,局部有Ⅰ型,以生油为主。下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m3(可采资源量达.5×m3),而中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则很少,分别为51×m3和13.5×m3,因此下侏罗统是主要气源岩。在该坳陷内及其边缘已发现以下侏罗统煤系为气源(图7)的东坪大气田及南八仙、马北、马海、盐湖及尖北等中小型气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上一直认为属于柴西南坳陷众多油田的伴生气中[59],也出现具有δ13C值大于-8‰的煤成气[60],说明下侏罗统煤系气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具大区域生气过程,故显示了该煤系连续潜伏区具备勘探大气区的良好前景。

图7柴达木盆地柴北坳陷天然气成因鉴别[59-60]①

Fig.7GeneticidentificationofnaturalgasinChaibeiDepression,QaidamBasin[59-60]①

..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邓运华等[63]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km[16],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5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50~m,其中厚度m区分布面积超过×km[16]。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km3[16],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m3[6],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m3[50],至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1为个储量在×m3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m3,探明率低,仅为1.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口/km,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3 加速陵水17-气田等探明地质储量×m3以上的7个大气田的开发,增加年产气×m3

勘探开发和研究大气田是加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年底中国探明地质储量大于×m3的大气田36个,其产量和储量分别占中国当年天然气总产量和储量的65.%和76.%,由此可见,这些大气田在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36个大气田中至年底未投入或几乎未投入开发的有7个(陵水17-、宁波17-1、宁波-1、渤中19-6、合川、广安和米脂),其中前4个大气田未投入开发,后3个大气田几乎未投入开发,至今累计产气量仅84.5×m3,故7个大气田采出率仅占总技术可采储量.59×m3的1.76%,加速开发这些大气田能使我国年增产气×m3。

.4 增加气井和超深层气探井的钻探

即使天然气资源和储量都十分丰富的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气井开发作保障,也很难成为产气大国,实现天然气工业稳定和加速发展。据生产井数量和单井产量,世界产气大国可分为类:一类为多井低产型,如美国;另一类为少井高产型,如俄罗斯。

美国在—年的31年间,气井数基本逐年增加,年气井口,年气井数最多达口。美国—年单井日产量逐年降低,从m3/(d·口)下降至.5m3/(d·口),而—年则反之,气井数有所下降但单井日产量则上升(表5),这可能与钻井开发技术和工艺提高有关。

表5美国—年气井产量、气井数和单井日产量Table5Thegasproduction,numberofgaswellsanddailygasproductionperwellintheUnitedStatesfromto

表6是中石油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四川盆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3个产气区近10年来气井数、年产量和单井日产量统计。由表6可见:中石油及其3个油气田公司,—年气井产量和气井数基本上逐年增加而单井日产量则逐年减少。但3个油田公司单井日产量不同,以致密气为主的长庆油田公司单井产气量最低为m3/(d·口),而塔里木油田公司最高达m3/(d·口)。中石油年产气量占中国总产气量的约/3,所以中石油单井日产量m3/(d·口)基本反映了整个中国的状态,虽然年单井产量比美国.14m3/(d·口)(表4)高1.7倍,但仍属于低产井,所以中国也是多井低产国家。根据m3/(d·口)计算,05年中国年产气量达×m3级每年需增产1×m3,需要每年增加产气井口,再根据单井日产气逐年降低,推测每年要增加气井数约口,而近5年中石油年增加气井数仅为口(表6),所以其他油气公司要每年增气井约口,才能达每年增加口,其中中国石油即“十四五”要新增气井口。多井低产出现在非常规气产量占大比例的国家:美国和中国年非常规气分别占总产气量的80.%和43.3%。

表6中石油及其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和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年气井产量、气井数和单井日产量Table6Gaswellproduction,numberofgaswellsanddailyproductionperwellofPetroChinaanditsChangqing,SouthwestandTarimoilfieldsbranch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fw/13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