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外防输入有关情况。本轮疫情中,额济纳旗等边境口岸城市出现了几名从事跨境运输的货车司机确诊的情况。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周旻介绍了公路口岸外防输入工作相关措施。
周旻指出,目前我国有39个公路口岸和个水运口岸开通了跨境货运业务。冬季来临,各口岸面临着严格疫情防控和保持货物运输畅通的双重压力。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周旻
一是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的疫情防控。公路水运口岸一线人员工作辛苦,疫情感染的风险高。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十余项工作指南,涉及外防输入的就有六件,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港口及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已经修订到第八版,进口冷链食品物流防疫工作指南正在修订第三版。交通运输部根据疫情变化特点不断更新修订指南,目的就是指导交通运输行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做好疫情防控,就是要做到闭环闭严、封控封住。目前,各外贸港口涉及13个省份约2.5万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均已经做到集中居住、封闭管理、隔天检测。此外,交通运输部在前期口岸一线工作人员疫苗“应接尽接”基础上,正积极推动为他们优先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公路口岸出入境运输非接触式作业,强化港口登轮通道疫情防控,严格排查出入境交通工具的检疫、货物消杀、垃圾处置等环节的隐患漏洞,确保不留死角。交通运输部还实施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调度机制,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落细。
三是加强口岸运输的远端防控。交通运输部通过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沟通磋商,进一步强化公路口岸出入境运输货物、车辆和驾驶员的防控措施,努力保障公路口岸出入境运输防疫安全。
四是加强口岸货物运输保障。交通运输部指导地方根据公路口岸实际情况,推动开展甩挂运输、接驳运输等非接触式运输方式,进一步优化口岸运输组织模式和作业流程,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缓堵保畅,努力提升公路口岸出入境货物的运输效率。同时,指导港口企业克服近期气象恶劣、作业人员短缺等实际困难,优化组织、挖潜增效,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切实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