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新民晚报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
上海的城市发展与航海带来的全球化密不可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近代上海城市与海洋的交融”展览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黄包车、旗袍、月份牌等展品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和这座城市深厚海洋文化底蕴。
在近代,上海港因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迅速崛起为中国第一大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自上海开埠以来,上海港不仅是中西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各种文化交流的中心。近百件文物、文献、模型等展品,从“航运、经济、文化、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等多维度展现海洋、航海对上海这座城市产生的深远影响。
黄包车
康熙五十五年,上海附近的苏州造船厂制造的沙船多达多艘;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聚集在上海的沙船有多艘,大船可装货三千石,小的也能装一千五百多石;这时的上海港已经成为沙船的基地,被誉为“沙船之乡”。年,沙船和螺旋桨作为主题元素被纳入上海市徽当中,正是基于航海与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渊源。
沙船模型
上海开埠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到十九世纪70年代,租界街头出现了新式客运工具人力车。年2月4日《字林西报》著文介绍,称它为Jinrikisna,或简称Ricksna。人力车是从日本输入的,最初上海人叫它“东洋车”。民国初年,租界境内人力车车身都涂黄漆或桐油,于是改称“黄包车”。人力车与轿子、小车、马车相比较,具有轻便、迅速、价廉等特点。投入营运,深受商旅和居民欢迎,“雇乘者日众”。人力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较低。破产农民不断来沪谋生,“车夫”来源充足,有车子就有人拉。这样就为人力车行业发展具备了条件。就全上海来说,年至年是人力车行业鼎盛时期,“八·一三”战争后逐渐走向衰退。
受西式服饰的影响下
的旗袍不断变化
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上世纪20年代后,在西式服饰的影响下不断修改,从筒式改为S形,立领逐渐减低为窄领,衣袖时而短及于肘,袍衩高低及袍身长短可随时尚而变化,大衣、毛衣、马甲、西装等成为旗袍的搭配,流行于各阶层青年女性之间,在西方服饰的影响下不断修改。
本次展览还再现了“火车站、电影院、有轨电车站”等市民生活的场景。市民提起电话机的话筒,就能听到“嘎讪胡、派对、麦克风”等洋泾浜英语的演变。洋泾浜英语是19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是英语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上海话中有多个词语是洋泾浜英语发展而来。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展出。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