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话台州港发展方向
12月31日,全市港航系统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贯会暨年工作务虚会顺利召开。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先锋青年社区,台州港引航站及托管国有港务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与。特邀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礼平出席会议。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周建业,全面回顾总结了年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回顾
聚焦港航经济发展,重点指标创新高。目前全市共有沿海船舶艘、万载重吨,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三五”港航目标,船舶运力结构优化明显,平均吨位达载重吨,同比增加20.2%。截至11月底,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2%。截至12月11日,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全年预计可完成约42万标箱,同比增长约90%。目前已受理新造船艘、37.42万总吨,同比分别增长36%、77%。
聚焦港区开发建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年全市共安排6个续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4个新建项目。截至目前,头门作业区一期改扩建项目已完成交工验收并开港运营;二期工程新建5万吨级(兼靠7万吨)泊位2个,陆域工程完成61.4%、码头工程完成84.4%;三门恒投工贸码头已通过竣工验收;振港物流基地、临海天棋油库工程和玉环灵门货运码头项目、台州港健跳港区管理艇码头、大麦屿港区水上管理指挥中心室外配套工程等都在按计划推进。
聚焦港航“三服务”,帮扶临港项目精准发力。一是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取得新突破。争取到交通运输部将玉环LNG项目纳入全国沿海和内河LNG码头布局,顺利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评审。二是积极帮扶新项目入驻。头门上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线位初定方案已通过论证;头门港区LNG接收站项目完成战略合作签订协议;三门通达大型物流项目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前期岸线使用论证评审。三是助推台州湾区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全域口岸开放,加快台州港全面开放步伐,配合做好头门、龙门、健跳等港区航道锚地开放水域的选划工作。
聚焦行业管理,港航监管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港口、渡口渡运和在建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无等级事故发生。认真开展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抓好港口危货企业、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经营资质管理,落实港口安全评价报告、港口重大危险源、剧毒化学品、应急预案、重大隐患排查处理等5项备案制度。继续深化港航业第三方安全监管,将第三方安全监管举措从港口危化品安全生产检查扩展到航运企业安全检查、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提升港航业整体安全水平。完成航运企业信息平台第二期开发并正式推广使用,实现船岸数据标准化、实时化,进一步推动智慧港航建设。
聚焦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活动等一系列的学习教育,确保主题教育收到实效。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6方面31个问题全部保质整改完成,审计的整改也已完成,主题教育和政治纪律专项检查后的整改正在进行中。港航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中心党员干部无违法八项规定等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展望
全力克难攻坚
在港航“十三五”规划目标收官上求突破
年是港航“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规划目标,全力争取完成各项任务。具体到年的工作目标: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万标箱,完成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5亿元,保有沿海船舶运力规模万载重吨。
致力科学谋划
在港航“十四五”规划编制上求突破
年是港航“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年。
一是明确方向。突出头门核心港区的建设,同时对大麦屿和健跳港区,从错位发展的角度,提出各自的重点。
二是加强衔接。积极做好与省交通、港航“十四五”规划的衔接,争取有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省级层面的规划。
三是谋划项目。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把规划落实在具体项目上。
四是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将港航事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港口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原则,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整合信息工作
在智慧港航建设上求突破
进一步深化航运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梳理目前正在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平台,提出归并整合方案,整合打造港航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
加强监控系统建设。对全市重点港口、重点码头、危化品码头、渡口等,要求全面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其他码头、重点航段等,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
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强化网络安全意识,落实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强化风险控制、技术防护和运行维护的综合管理,确保港航信息设施的安全运行。
强化安全监管
在平安港航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抓行业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实施办法和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实施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安全的局面。
二是抓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认真研究分析港航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深入分析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高风险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三是抓第三方安全检验。在近两年开展第三方安全检验的基础上,要继续深化研究,把侧重点放在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上,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化、规范化的优势,将问题整改到位,实行闭环销号。
四是抓特殊时段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