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4684.html
党史天天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新形势下怎么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促进人类和平进步发展
D.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答案:B
点击空白处显示答案
年7月,广航局迎来了历史上第一艘万方耙吸挖泥船,舱容量为立方米的“万顷沙”轮,该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之一,每小时的挖掘能力是当时一般挖泥船的近10倍。“‘万顷沙’拥有最先进的疏浚信息化系统,我们一定要尽快熟悉它,管好它,用好它,让它尽快发挥强大的产能!”“万顷沙”轮首任船长董寿山说。由于当时船舶各系统语言还未配备中文,“万顷沙”轮党支部就在全船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船员们小到一个按钮的标识,大到厚厚的英文说明书,借助字典一个个地查单词,逐渐掌握了该船的操作系统,并进行施工作业。
舱容立方米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万顷沙”轮
年,董寿山提出把“用好每一分钟”作为船舶管理理念,并得到船员们的高度认同。大家一致认为“用好每一分钟”很好地体现了“万顷沙”轮作为大型先进挖泥船高效运作的特点,也体现了全体船员力争单船综合效益国内行业领先的目标。年9月,“万顷沙”轮制定了船舶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以“用好每一分钟”的船舶精神为核心的船舶文化理念体系。
“万顷沙”轮在科伦坡港口城施工
“万顷沙”轮把“用好每一分钟”的精神落实到施工生产全过程,工地与工地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用好每一次调遣航行时间,主动对新工地的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预习”,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下耙施工;生产管理实现“零耽搁”,千方百计寻找施工间隙,利用补给时间、抛泥航行期间进行突击抢修和设备维保。自投产以来,“万顷沙”轮的时间利用率平均达90%以上,实现了非正常因素影响的“零耽搁”目标。“万顷沙”轮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中交集团“品牌团队”等荣誉称号。
曾任“万顷沙”轮第五任船长的张群依然清晰记得,年,他刚从学校毕业来到“万顷沙”轮实习,上船后,师傅就告诉他:“我们的工程计划是按小时算的,成本和产值都是按分钟算的,所以我们要用好每一分钟!”目前已经是“浚洋1”轮挖泥船掌舵人的张群,仍牢牢记住了“用好每一分钟”的“船训”。
“万顷沙”轮水手正在加快更换绞耙钢丝
“万顷沙”轮曾在广州港、深中通道、科伦坡港口城等国内外重大工程施工,均保持了高效的工作状态,“用好每一分钟”的船舶精神也逐渐在业内传开,并向广航局其他挖泥船舶延伸。
年6月,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施工现场,“万顷沙”轮、“浚洋1”轮等7艘耙吸船在现场掀起了新一轮建港大会战。由于近一半的泥沙需要抛卸至单程距离达公里的抛泥区,挖泥船每抛一次泥沙,来回就需要航行近20个小时。来回抛泥的航行时间段里,恰恰成了船员们最忙的时候。
广航局参建船舶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船舶进行检修保养,让船舶始终保持高效运转。眼看施工即将完工时,广州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甲板最高温甚至超过50度。但在高温炙烤下,所有值班船员坚守岗位,从下耙、挖泥装舱、满载航行、抛泥,再到下一船次下耙,每艘参建船舶在每个施工环节都分秒必争,力争缩短每一船次的运行周期,以时间换取效率。
年10月,广航局迎来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旗舰挖泥船“浚洋1”轮。相比“万顷沙”轮,“浚洋1”轮设备仪器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接船后,第一任船长张裕山带领船员在短短2个月内就把操作系统、挖泥系统、功率系统等涉及到的英文专业词汇全部“消化”掉。“浚洋1”轮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中,在完成施工交底后当天即下耙施工。“‘浚洋1’轮作为新的旗舰,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好当年‘万顷沙’轮‘用好每一分钟’的精神!”这是张裕山在上任船长的第一天对全体船员说的话。张裕山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办公地搬到了驾驶台,除了指导船员挖泥,还在耙齿选型、设备状态保障和吹岸模式优化等方面下功夫,使得船舶平均装舱时间从高于5小时降低到3.5小时以内。在斯期间,“浚洋1”轮累计完成吹填量约万立方米,占整个港口城项目近4成的回填工程量,成为中交集团在斯里兰卡的一张亮丽“名片”。
经过16年的丰富和发展,“用好每一分钟”的船舶管理理念已深深融入广航局每一艘挖泥船,成为广航局挖泥船的船队精神,也成为多年来广航局全体船员自觉爱护的“金字招牌”。
文章来源
广航局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原标题:《“万顷沙”轮:用好每一分钟,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