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苏港口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7亿吨,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全省亿吨大港达到8个,总数保持全国第一。
经济回暖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港口的吞吐量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年,江苏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9亿吨,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
淮安港在苏北率先实现货物吞吐量超亿吨。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比年增长10%,位列全省内河第一,顺利实现淮安亿吨大港目标。
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逐渐回暖,港口煤炭、矿石海进江运输增长,长江深水航道效应也逐步体现,一程接卸的外贸金属矿石船明显增多,带动全省港口外贸吞吐量的较快增长。
内贸货物吞吐量也企稳回升,成为拉动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力。据统计,年江苏港口内贸货物完成吞吐量18.3亿吨,同比增长6.1%,增加1.1亿吨,占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增量的73.1%。
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年完成吞吐量17.1亿吨,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不同于沿江港口的高歌猛进,年江苏沿海港口增速放缓,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同比仅增长4.9%。因青岛、日照等周边港口竞争力度加大,同时铁路运输优惠可能全面取消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连云港港煤炭、矿石等传统水铁联运货源造成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1.5米深水航道的经济效应在江苏显现。以江阴港为例,长江深水航道初通后,江阴港大宗散货海进江最优区位特点凸显,江海联运效应扩大,年江阴港共靠泊开普型船舶达78艘,进口铁矿石50万吨,同比增长95.6%。
政策扶持沿江沿海港口加速一体化
自今年1月起,江苏对进出苏州、南京、徐州、南通及连云港等地中欧(中亚)主要铁路装车点和集货点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省内免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优惠期限至00年1月31日。
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文,自年1月1日起,对进出苏州、南京、徐州、南通及连云港等地中欧(中亚)主要铁路装车点和集货点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省内免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优惠期限至00年1月31日。
在此之前,江苏已对进出连云港港、太仓港、南京港的集卡车辆实行通行费优惠政策,年优惠金额约3.5亿元;对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过闸费等也实行了政策优惠,年为船舶节约费用约.6亿元,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港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江苏去年组建中欧班列发展联席会议,加大财政资金对开行线路支持力度,实施中欧班列货物至连云港、南京、苏州、徐州等地铁路装车点(集货点)全省公路集装箱运输免收过路费优惠政策,构建江苏省中欧国际物流陆路大通道。去年江苏中欧班列发送量突破列,同比增长51.%;至亚洲方向班列开行列,同比增长59.7%。
江苏支持港口发展的政策力度颇大。江苏省港口集团于去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整合了省属航运企业以及沿江沿海8市国有港口企业,省级港口经济“航母”出港起航,初步实现了全省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于年11月起正式施行,完善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岸线使用的准入、变更、转让和退出机制。
南通港口集团江海港务分公司码头吊机正在从18万吨级外轮上卸运铁矿粉。截止到年1月4日,南通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亿吨。
地方立法工作也取得进展,年1月18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了江苏第一部城市港口条例《徐州市港口条例》;1月日,镇江市出台了全国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此外,南京市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南通港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张家港等地也积极谋划港产城融合发展。
航线拓展集装箱发展势头强劲
年1月6日,江苏内河最大的规模化集装箱码头——淮安新港二期码头试运行,并开通了淮安至上海外贸航线,为淮安及周边地区外贸货物进出口提供了重要通道。
年,江苏港口集装箱航线不断拓展。连云港港新开辟了美西南、波斯湾两条远洋航线以及韩国、东南亚两条近洋航线,有力拓展了“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地位;徐州港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再次启动,开行了徐州至洋山港内外贸混装支线班轮,开通至太仓港的内河公共航线。太仓、泰州等港口也分别新增了部分近洋航线和长江“精品快航”,实现对东北亚、东南亚主要港口直达航线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集装箱航线条,航班达到班/月。
镇江港大港三期码头雄姿。镇江港是有着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港,其发展势头强劲,于年就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实现了货物吞吐量超亿吨和港口通过能力超亿吨的“双亿”目标。
江苏港口充分发挥免收内河过闸费、起运港退税、免收过路过桥费等集装箱政策优势,通过开辟集装箱航线,积极开展铁水联运业务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全省港口集装箱的发展。
据统计,年江苏全省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同比增长5.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万标箱,同比增长0.4%;沿江港口完成.9万标箱,同比增长7.7%;内河集装箱运输也蓬勃发展,完成5万标箱,同比增长33.5%。
全国36个亿吨大港排名,江苏的港口分别位列第几?1月6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快报数据。数据显示,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预完成货物吞吐量16.44亿吨,同比增长6.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亿TEU,同比增长8.3%。
中国大陆36个亿吨大港。其中,沿海港口占据1个席位,内河港口占据15个席位。36个亿吨大港总吞吐量10.34亿吨,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超8成。
在此榜单上前十位的中国港口分别是:宁波舟山港(第1)、上海港(第)、苏州港(第3)、广州港(第4)、唐山港(第5)、青岛港(第6)、天津港(第7)、大连港(第8)、营口港(第9)、日照港(第10)。前十位港口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排序,天津港由于受到禁运汽运煤的影响,排位由年第四降至年第七。
其中,内河港破亿吨的15个港口分别是: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泰州港、重庆港、江阴港、镇江港、芜湖港、岳阳港、铜陵港、马鞍山港、杭州港、湖州港、武汉港、九江港。其中,除了苏州港以5.74亿吨的吞吐量高居探花之位外,南京港和南通港都以超过亿吨的吞吐量位列前二十,在沿海港口中夺下两个席位。
就增幅来看,沿海港口中长三角港口增幅较好,环渤海港口增长疲弱。秦皇岛港实现了高达31%的增幅,但年秦皇岛港同比降低6.5%,事实上是在填补此前的亏空,逐渐走上增幅正轨。内河港口中,多个港口实现双位数增幅。可以预见的是,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还将为港口带来更多利好。
未来5至10年,港口行业景气度较高,我国港口行业仍将持续平稳增长。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时期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要重点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公路连接线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港口辐射能力与服务水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