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追溯珠三角的港口竞争,香港会如何

相信读者大多都知道,那位来自台湾省的美籍华人YST,绝对是时政评论的网络红人,观察视角非常独特。

他本名,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数学系博士。

他曾在美国某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后转入工业界工作,在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已并入波音公司)担任资深系统工程师,从事与雷达相关的工作。

长文《漫谈香港》,是YST于年创作的一篇旧文,评论比较激烈,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让人感觉有失偏颇。

不过,这篇11年前的文章,全文文字通俗,道理透彻,很具系统性,值得阅读。尤其现在,在之前的占中和旺角骚乱之后,今年香港又出现了持续几个月的风波,可见YST很具预见性,更显他的深厚功底。

本文为长文三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解读香港的视角。

此前,老平发布过不少文字,讲述香港人的心态,曾让很多国人愤怒,比如《港大开学典礼致辞:香港如何走出困局?》一文中的港人自述!老平深深知道,这不是怒其不争,而是怒其被洗脑之后,还以此为荣、陶醉于其间!

老平希望通过这三篇文章,让读者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然后看懂国家在如何对症下药!

本文接续《深度追溯:《漫谈香港》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为各位读者解开香港码头业务被边缘化的现实!YST认为,广州港才是粤港澳的龙头,而不是深圳和香港(请注意,老平并不完全认同)。

香港港口边缘化

年以前,香港是一个小渔村。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香港现在最可能的情况仍然还是一个小渔村。

为什么?因为香港没有成为一个商业大港的地理条件。

一、商业大港的必要条件

一个商业大港的形成有很多条件,从定义上它自然必须是一个优良的海港,所谓优良的海港就是港阔水深,这是一个非常肤浅、谁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仅是港阔水深是不够的,夏威夷也是港阔水深,能成为商业大港吗?当然不能。

一个优良的海港要成为商业大港,它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拥有广大的腹地。

什么叫做腹地?

腹地就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优质人口与庞大的生产。其实重点就在“庞大的生产”这五个字上,“广袤的土地”与“大量的优质人口”,不过是“庞大生产”的保证罢了。

想想看,商业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个海港没有庞大的生产作为腹地,就无物可流,那么要这个港口做甚么?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福州与厦门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港口都没有广大的腹地。福建多山,人口不够多,生产力也不够大,闽江流域太小又贫瘠,闽江口的福州没有什么物可流。厦门是个孤岛,条件就更差了。

这是为什么福建人多往海外发展,因为家乡的自然条件不好,但是出海方便。福州与厦门,即使港口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

老平补充一下:同样属于福建,泉州位于福州与厦门之间,在宋元时期是世界级国际贸易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后来衰弱了。

对比福州和厦门,泉州港脱颖而出,持续繁盛的原因,作者没有分析。

要知道,泉州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刺桐城;就像现在的义乌一样,曾经有大量的外国商人居留;至今,泉州仍有大量古代阿拉伯商人留下来的遗迹。

有文章分析说,泉州位于东海与南海的分界区,与扬州、广州、(越南)交州齐名,却并未分析原因。老平直觉判断是福建的茶叶贸易,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里还大量出产陶瓷和丝绸,也就算有腹地了(只不过比不上景德镇和苏杭)。

相反的,上海的天然条件并不是一个优良的海港,因为水太浅。年以前,赴上海的大轮船都是停在江心,由小驳轮把客货运到岸上。

但是,上海有广袤的腹地(整个长江流域的肥沃平原)、大量的优质人口(交大与复旦等一流学府)与庞大的生产(农产品、农产加工品,以及各种轻、重工业产品),构成物流的充分条件。

重要的是,现代的工程技术发达,人工港口不是问题。于是,中共在东海的大、小洋山岛用人工开出一个深水港,然后修建一条32公里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把洋山深水港与上海连接起来。

即使还没有洋山港的时候,经过疏通开挖后的上海港(水深8-9米),在年的吞吐量达到3.82亿吨,首度超过多年来雄居世界第一的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但是,兴建洋山港是有必要的,因为上海港已呈饱和。而上海的物流量,以每年20%速率在增加。

洋山深水港的工程建设分五期,工程建设从年6月开始。第一期在年2月完工开港,第五期工程将在年完成。

洋山深水港毫无疑问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启用,改写了世界航运的版图,直接影响整个东亚,譬如韩国釜山港的物流估计将减少30%。

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的洋山深水港:港口水深15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米;设计年吞吐量万标准箱;实际能力年吞吐量万-万标准箱。

上面的说明告诉我们三件事:

1、生产力决定一切;

2、福州与厦门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腹地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

3、上海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腹地,人工开挖也可以建设出一个商业大港。

二、广州的优越性

河流决定一个港口的腹地。上海的腹地是长江流域,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就注定是中国的第一大商港,这个地位不可动摇。

那么,中国的南方呢?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虽比不上长江,但也非常富饶。珠江的出海口在广州,这就决定珠江流域的商业大港是广州。

广州又名羊城,YST不知羊城出自何典。不过确知两千多年以来,广州就是中国对南洋各国的贸易中心,繁华的程度远超过新加坡;那时的上海,不过是个小渔村。

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历史上,广州在国际贸易上一直占据中国的龙头地位,直到19世纪才被上海取代。

如果要分析广州,就不能只看广州,必须看整个珠江三角洲。广州位于东江、西江、北江的汇合处,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

今天的广州,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面积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户籍人口大约八百万,但是外来打工的人很多,所以广州的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

无论是政治、经济、人口、面积,广州都有资格成为下一个直辖市(请注意,此文完成于年)。

广州是中国华南的最佳出海口,所以就像上海拥有华东,广州拥有广袤的华南作为它的腹地。

我们要知道,从武汉到广州要比到上海更近和更快。只要华南的高速铁路网建立,广州的发展不可限量。

尤其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饶之地,人文荟萃;不但农产丰富,而且工业发达,还有一所非常优良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

广州的工业有三大支柱,那就是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在“十五”期间(年到年)广州加速发展了汽车、石化、化工、机械、钢铁、造船、电子、医药等八大产业基地。

上一节说过,生产力决定一切。聪明又勤劳的广州人,战天斗地,把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工业生产基地。

于是,一个商业大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具备了,其他都是次要的,完全不足为虑:方圆公里之内,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广州。

三、香港被广州边缘化的必然性

当读者看到上面这个标题,一定会问:香港是一个天然良港,港阔水深,远比广州港优良,怎么可能被广州边缘化呢?

答案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香港远离工业生产基地,完全无法与广州港竞争。

广州人雄心万丈,他们一面建设工业基地,一面改造港口设施、疏通航道、扩张航线与加强营运。

香港拥有的一切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广州都可以匹敌,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广州拥有的庞大工业生产能力,是香港不可能匹敌的。

香港的工业生产能力是0,也就没有物流的自主性。

香港要超越广州港,强迫运输广州的工业产品,其机率也是0。

香港唯一的作法,是动用政治力量,游说北京下令,不准广州发展广州港。这个做法自从回归后就不断地在进行,但是成功的机率几乎是0。

四、广州的物流发展

广州的物流发展是全面的,在这里我们只提三个重点,两个硬件,一个软件。

A/新白云机场

所谓港口,分空港(飞机场)与海港。广州在这方面大手笔,做了两件浩大的工程。

首先,广州在北边兴建了一个全新的机场,叫新白云机场。原有民国时期修建的白云机场,已经不再使用,被改为空旷的一片湿地,供鸟类与浅水小动物栖息。

新白云机场规模非常宏大,不但漂亮,也非常现代化。广州人夸口,亚洲只有韩国新修建的仁川机场,能跟新白云机场相比(老平注:年的大兴国际机场笑而不语)。

YST没去过仁川机场,但是新白云机场,的确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还要漂亮,毫无疑问属于国际一流机场中的前列。

B/南沙深水港

新白云机场不足以威胁香港,真正会把香港边缘化的,是已经部分完成,而且还在继续扩建的南沙港。

南沙深水港是广州,也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大的亮点。

南沙港的一期工程已经在年9月建成开港,二期工程也已经在年9月建成投产。深水码头至少可以同时停泊10艘十万吨的轮船。目前,在货柜码头上,已经形成香港、广州、深圳三足鼎立之势。

不幸的是,香港、广州、深圳这三个港口,是在同一个锅子里面抢饭吃。

随着南沙港的不断扩建,这个属于广州的南沙港,必然超越香港与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港口。

深圳的盐田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可以保住第二。

香港没有任何可能跟南沙港与盐田港竞争,不但一定会殿后,而且有可能完全被边缘化到无物可流的地步。

我们看一下地图,南沙港巨大的优势一目了然(如下图)。

南沙港无可取代的优势有下面几点:

1、南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正中心,这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2、南沙港是珠江三角洲珠江之西唯一的港口;

3、南沙三面环海,港区港口岸线总长将近50公里,大型船只泊位岸线长度26.5公里,其中水深9-15米的天然深水海岸线长7公里;

4、工程改造后的深水码头,水深达到17米,可以停泊装载12,个标准集装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轮船;

5、交通方便,六车道(北半段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联结最南端的龙穴岛深水港和最北端的广州市区,全长72公里;

6、即使用珠江东岸的东莞做例子。

从东莞到南沙港比从东莞到香港,每个集装箱的运费可节省美元。这还只是运费,其他的手续费、装卸费、加上时间成本等等,节省的费用就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了;

7、珠江西岸的货物更不可能由香港来营运,运费成本相差太远;

8、南沙港将兴建粮食码头与油轮码头,计划可停泊30万吨的油轮,进一步便利广州的石化工业。广州每年生产的成品油将超过一千五百万吨。

C/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要做到长期物流的增长,单是扩充港口的硬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做推广的活动,我把这种推广活动归为物流的“软件”。

负责推广广州物流的管道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于展览与交流的会址定在广州,所以又简称为“广交会”。

下面我们叙述“广交会”的几个重要特色:

1、历史悠久:“广交会”成立于年春季,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贸易大会。

2、层级最高:“广交会”是中国商务部主办,属于国家中央级的活动,经常由国务院总理亲临主持。周总理、朱总理、温总理都曾经亲自出席“广交会”并视察商品。

3、周期与时间:“广交会”每年举办两届,“春交会”在4月下旬,“秋交会”在10月下旬。

4、会馆建筑:广州已经在年建成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国际会展中心来举办“广交会”。

5、规模最大:年的“春交会”,展览面积为28.5万平方米,展览商品超过31万件。

6、出口为主:年的“春交会”,出口展览区有14,个商家,进口展览区只有个商家。出口商家与进口商家的比例是46:1。

7、外商最多:年的「春交会」参加的国家与地区有个,到会场采购商品的商人超过20万人。

8、成效最好:年的「春交会」出口累计.9亿美元。

“广交会”对广州的物流影响巨大,广州把订货、生产、运输形成一贯作业,而香港并不在这个流水作业程序上。

当然,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城市,也可以举办一些会议,譬如国际人权大会之类,但是国际贸易之类的会议几乎肯定被广州所垄断。

想想看,中国的国际贸易既然有了“广交会”,还去香港做什么?与中国无关的国际贸易,对香港的物流一点帮助都没有。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港口,它的物流是没有根的。

五、广州港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当我们说的“广州港”,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港。广州港包括四个港区: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

广州港规模宏大,每个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它们运送的货物、货船的种类、吨位与航线都不同,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广州港的发展非常快速,年货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2位,由于南沙港开港加入营运,广州港在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3亿吨,跃升到世界第5。

六、珠江三角洲

前面说过,讨论广州的地位不能单看广州市,必须看这整个珠江三角洲。这里YST借用网友提供的一份地图(如下图),用这份地图解释前面叙述的四个重点:

1、图中的南沙港快速路南端的终点,就是龙穴岛深水港区,它的位置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

2、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三个深水港是南沙港(广州)、盐田港(深圳)、维多利亚港(香港),南沙港的地理位置最好,维多利亚港最差;

3、南沙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海港;

4、世界工厂东莞市的货物,经广深高速公路过虎门大桥进入南沙区,再经南沙港快速路就可以到达南沙深水港区;每个货柜的运费,比到盐田港便宜50美元,比到维多利亚港便宜美元。

所谓“珠江三角洲”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小珠三角”,一个是“大珠三角”。

“小珠三角”是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组成,就是通常说的广东珠三角。

“大珠三角”就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地图,就不难发觉,从“小珠三角”的角度讨论“大珠三角”的意义并不大。原因如下:

1、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都在珠江三角洲的最南端隔海相望,是显然的边缘地区。

2、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区,一个靠转口与金融,另一个靠博彩,都是靠服务业来支撑经济,本身并没有生产能力,也无法创造财富。

3、香港与澳门都是寄生经济,它们与“小珠三角”完全没有竞争能力。

澳门的博彩生意是独家经营,中国内地不允许,所以没有竞争的问题;但香港的情形,就非常严重了。

因为香港的转口经济比重太高,这部份是一定被广州淘汰的。即使珠江以东的货物,深圳也比香港具有运费与操作成本的优势。

4、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香港港口的高运作成本,香港人如果不是神仙就必须减薪才能保住他们的工作。

七、香港人无法逃避的竞争

YST用下面这张图,来点醒香港人(如下南沙新区规划图):

这张地图具体把本文的思想清楚表现。从这个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香港会被广州边缘化。

1、南沙区的陆地面积为54平方公里,是香港岛的70%、澳门的三倍。

2、南沙区原本是个农业区,主要是果园,慢慢地变成工业基地。

3、南沙区的规划已经清楚标明了汽车基地、光电子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钢铁基地和物流基地。

4、物流基地位于南沙区最南端的龙穴岛,所有的深水码头就集中在这里。

看到没有?广州南沙区的工业生产与港口是连在一起的。

谁还需要香港(的物流)?

八、结论

让我们为香港的边缘化作一个总结:

1、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龙头

拥有广大腹地、本身又具有巨大生产力的广州注定是珠江流域上的第一商业大港,这个珠三角的龙头地位怎么数也轮不到香港。

2、香港是一个孤岛

为什么?因为香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而本身既无农业也无工业,只有非常昂贵的服务业。

3、香港未来的地位连旁边的深圳都不如

为什么?因为某些珠三角城市(譬如惠州),距离深圳最近。更重要的是,深圳不但有盐田港(非常优良的深水港),而且有自己的研发与工业区。

4、地缘经济

现代的工程科技,完全抵消香港的天然良港所具有的优势。所以,地缘决定一切。地处边缘的香港,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必败无疑。

5、薪资与地价

香港人薪资太高,香港的土地太贵,造成香港港口营运非常昂贵的成本,使香港失去竞争力。香港必须把薪资与地价下降到比广州与深圳更低,才能抵消地处边缘所增加的运费。

香港地处边缘,没有竞争力;香港人薪资很高、素质却不高,没有能力发展高科技。

香港人吹什么牛?除了吹会说英语还会什么?

香港人除了做洋买办(二鬼子)还能做什么?

你想想,靠转口、金融、观光,香港人完全寄生大陆,收入居然是大陆人的十几倍,真是太超过了!香港能不被边缘化吗?

(未完待续)

:关于YST的本系列文,此部分内容是核心。作者认为,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注定会在广州南沙港和深圳盐田港的激烈竞争之下,慢慢被边缘化,慢慢没落。

虽然老平认同这种大趋势,但是老平这里要特地提醒一下,或许是受到教育背景的限制,作者对香港转口贸易的意义存在认知不足。——要知道,转口贸易是香港贸易的立身之本。

百度百科里这样介绍: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

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或经济体)来说,即是转口贸易。

贸易的货品能够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通过加工(转换包装、分类、选择、收拾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能够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贸易联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贸易。

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素来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什么曾经高大上的装逼产品,一旦我们实现了国产化,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立刻发力,会很快打破西方神话,畅销全世界(甚至返销到原生产国,比如盾构机)!

砸人饭碗,胜过杀人父母!于是,中国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然后,我们内地与香港密切配合,利用香港的独立经济体地位,以转口贸易的形式,成功躲避了发达国家的关税处罚。

当然,各国在WTO机制之下,不认同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也制造了很多关税壁垒。于是乎,拥有国际自由港优势的香港,利用英美法系国家认可的再出口贸易,或者单据处理贸易,也能赚取中间的关税差。

——这相当于各大金融机构的政策套利。也就是说,香港通过转口贸易的获利,是政策性差异带来的,并非完全是中央照顾香港。

老平认为,这是香港在国际贸易领域,充当着内地与国际社会的衔接器,目前还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那么,香港的转口贸易,短期内会没落吗?

请牢记,香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港,以“转口贸易”出名(新加坡、荷兰类似)。香港年出口额.4亿美元,其中.4亿美元是转口贸易,主要来自内地。

理解了这一点,就更能明白港毒分子们游说美国国会,要求取消美国给予香港的零关税优惠政策(有利于中国规避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是多么的可耻及无耻,危害有多大!

年9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审议通过了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为取消香港零关税、终止免签证铺路,遭到了中方的强烈反对。

可以想象,一旦零关税优惠取消,从此以后,更多的转口贸易将不得不绕道,前往新加坡等地!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可见,香港的乱象是与特朗普的贸易战是配合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全面遏制中国!

尽在《平观世界》

深度与广度

源于对读者阅读时间的尊重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qs/11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