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大规模B2B盛会,与名中国B2B精英一起研讨下半年发展大势,掘金产业互联网!
(温馨提示: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报名)
我们觉得中国传统的改造刚刚开始,企业服务、医疗、金融投资的热度,都是在这个方向下产生的。未来三到五年,在企业服务、医疗这块将会出现一些大企业,发展时间不会像陌陌、滴滴快的、微店、饿了么这种两三年变成大体量的公司,还需要更多时间酝酿,年之前肯定会看到一些优质的独角兽公司崛起,而且这个市场不会像ToC只有一两家,可能会更多。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在马来西亚出生,在新加坡成长并求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工程。大学毕业后,徐传陞在新加坡港务局担任计算机系统分析员,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的新加坡港设计运营和控制系统。徐传陞于年以创始管理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经纬中国。自年开始风险投资以来,他主导投资了百度(NSDQ:BIDU)、博纳影业(NSDQ:BONA)、康辉医疗(NYSE:KH)、健友股份(SSE:)、恺英网络(SZSE:)、滴滴出行、有赞科技、果麦文化、瑞奇外科等知名公司。
第一,埋好挣钱的线索
记得年初,当时真是一片形势大好,结果我们的募资刚刚结束,两个多亿的人民币还没焐热,纳斯达克就崩盘了,香港创业板也从点跌到最低多点,国务院随之叫停创业板,这一封就是十年。因此,对经历过年互联网泡沫的人来讲,今天盛传的资本寒冬,其实只是一阵凉风吹了过来。
对当下深感凉意的创业者来说,从那个环境里跑出来的企业就非常值得借鉴。那时的百度和阿里巴巴与如今很多创业公司的处境相仿——左手握着高速扩张的钥匙,右手捧着如何盈利的问卷。而打动VC接受风险豪赌未来的关键因素是李彦宏和马云在困境中的表现。
百度那时已经融到了A轮,但李彦宏把最挣钱的技术支持服务砍掉了,坚持做一个独立的搜索网站。这就有了百度的初期商业模式——把搜索引擎卖给门户网站——带来比较充沛的现金流。
马云要做中国最大线上交易平台的时候,也还没有提出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和李彦宏一样,他把事情给想清楚了。在第一步不挣钱的时候埋好了第二步或者第三步挣钱的线索,这能增强自己的信心,进而更容易去说服团队和资方。今天的创业者也一样,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需要去理会外界对于「烧钱」的诟病,VC愿意把钱给这样的创业者去烧,而且烧得越多越好。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企业在启动期的时候,投资方都不会认为要很快盈利。因为创业公司一般在前面三四年都很难有造血的能力,我们更看重趋势、大方向、产品,希望创业者对自身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的创业公司通常是把商业模式建立起来,产生现金流,由投资方补充部分资金,企业可以慢慢打磨;但在过去两年半内,出现的问题是:很多企业通过补贴「野蛮生长」,买单者是投资方。
在过去的两年里,天使轮和A轮的估值大致上升了50%,B轮、C轮之后的倍数甚至会高到五倍、十倍,我从业十几年来从没有看到过这种速度,这跟中国早期股市的疯狂很像,那时的上市公司拿了钱不知道怎么用就只能去地产行业买楼,今天就变成了创业公司拿着钱用补贴形式赠送出去换来一堆忠诚度要打上问号的用户。
在市场活跃的时候,投资人的热情很高,你可以快速拿钱,但你不能觉得融了一、两亿元就可以乱砸钱。现在融资会有更大挑战,我们对创业者这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创业者也不能以过去两年的资金热潮来考虑,总觉得后面有很多人追着投你,觉得商业模式可以通过依附撒钱来发展。
环境变差,好的一面是能够淘汰掉一些确实竞争力不够的公司,我们回顾泡沫碎掉的那个时期,像谷歌、亚马逊这样真正优秀的公司,一个都没死掉。同时,由于可投的选项减少,那些咬牙坚持的创业者反而更容易进入VC的视线中。
第二,创业需踩中互联网的周期
互联网每过五年就会进入一个迭代周期,大量的死亡陈尸带来许多的新生机会。年以来互联网有过四次刷新,成绩优秀的VC和创业者们无一不是踩准四次刷新而选择到了正确的创投标的。
年:工具导向,互联网作为发起效率革命的工具卷入尖端用户,冰冷、小众,对于主流人群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在意识保守的中国,使用电脑往往还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年:娱乐导向,带宽的增加与PC的普及,让社交网络、在线视频等偏向休闲应用的平台不断冒头,这又反过来推动了用户的依赖性,互联网开始融入大众社会,进而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年:无线导向,智能手机、传感器及GPS技术让用户坐标由二维升至三维,于是计算转移、场景裂变,互联网公司将业务往手机屏幕上搬迁,亦在客观上起到了协力教育用户的作用,从此,使用互联网不需要任何「能力」。
年:改造导向,传统经济的弊端因为有了更好的参照系数而被前所未有的曝光出来,根据行业的不同,互联网的改造进度也会显出差异,既有衣食住行这样高效改造的,也有金融、医疗和教育这样滞后性依然存在的。
这四个阶段,前一次都构成了后一次的基础,发展趋势不会出现逆向的现象,这也是指导我在经纬中国做出投资决策的一项原则。比如工具导向决定了互联网一定是把低效往高效去驱动的,后面无论怎样变化,都会符合最前面的这个基础方向。
而且我们觉得中国传统行业的改造刚刚开始,企业服务、医疗、金融投资的热度,都是在这个方向下产生的。未来三到五年,在企业服务、医疗这块将会出现一些大企业,发展时间不会像陌陌、滴滴快的、微店、饿了么这种两三年变成大体量的公司,还需要更多时间酝酿,年之前肯定会看到一些优质的独角兽公司崛起,而且这个市场不会像ToC只有一两家,可能会更多。
以前的企业服务软件多来自于国外,花销巨大,但现在中国崛起的公司,无论在技术还是价格上都更具有优势,这块市场有非常大的潜力。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应当通过攫取「高含金量」的用户和技术上构建壁垒,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而中国医疗类行业至少会涌现出三到五家市值超过百亿美金的大独角兽公司。这条赛道细分为四条,分别是垂直医疗、SAAS+交易平台、医保服务和医疗大数据,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非常容易从技术端突破。
目前,我也看过很多聚焦医疗器械类的创业公司,一个常见问题是它们瞄准的单品市场并不大,这会导致天花板很低,我还是建议在跨界和互补的团队构成里,创始人一定要想清楚怎样抓到最大的市场,或者成为平台型公司,这很关键。
当然,移动式VR可能是大技术公司的战场。游戏内容、场景应用,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娱乐消费等方面,中国有非常多的场景需要大量的优秀创业公司思考,我们也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