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今天的世界超级港口城市,其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上海的这个特长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改革开放后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要知道改革开放前,上海的年均货物吞吐量只有区区0.17亿吨,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年,才急起直追,突破1亿吨,但是当时还是很低,上海港在全球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即使在90年代初期,上海港都排名在全球10强港口之外,但是上海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其虚心学习、迎难而上的精神才是制胜的砝码,年上海港利用香港丰富经验,沪港合资建港使得上海港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年上海港年均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年超越台湾高雄港居世界第四,年仅次于新加坡成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岛南部沿海,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从60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范围兴起,新加坡港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由于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新加坡港水域宽阔,少有风暴,吃水很深,最大可停靠30万吨船舶,自身条件非常优越,所以近来。新加坡港越发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及地区、多个港口建立业务联系,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国际集装箱年吞吐量常年居世界首位。
和新加坡港吃水深度动辄13米的深度相比,上海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黄浦江有淤泥,每年都要疏浚,而且港口水深只有7、8米,长江口岸也不太理想,宝山码头不过9.4米吃水深度,外高桥港区通过疏浚,水深才能达到12.7米,完全无法与新加坡港相提并论,上海港在这种自身短板明显的情况下,再次发扬迎难而上的传统奋斗精神,果断将目光瞄准杭州湾的大小洋山港,位于浙江嵊泗县的洋山,不用疏浚,吃水就有14.7米,最深处有17米,是建设世界第一流海港的最佳地点,但是距离上海本土很远,上海修筑了著名的东海大桥,将洋山港与后方基地连接起来,并在年完成万集装箱吞吐量,超过新加坡50万集装箱,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上海市实事求是寻求省市资源配置的务实精神,是值得学习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