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94苦等了3年的大语文纪录片终于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qsnbdf/

米粒妈

有些用来思考,有些用来治愈

米粉们都知道,米粒妈是个不折不扣的哈迷,在我的威胁熏陶下,米粒和米粒爸也都成了《哈利·波特》的忠实读者。

可以说米粒妈是以一己之力拉全家入坑的霍格沃茨优秀毕业生了。

收集原版书籍影像资料是“入学”必备,还要为爱发电写文《《哈利·波特》20周年重聚:那些被选中的孩子,现在都怎么样了?》。

跟乐高合作的城堡积木也要拥有;

疫情之前我们还会去打卡电影片场和取景地;

就前几天放寒假,米粒妈还带米粒去了趟环球影城,在里面念了好一会儿咒语才走呢!

《哈利·波特》中除了光怪陆离的魔法生物,就属那些咒语最吸引我啦!

米粒妈当初看的是英文原版,每每读到小巫师们一边挥舞魔杖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着“Expelliarmus”、“Lumos”、“Incendio”就觉得特别过瘾!

后来偶然间我读了这套书的中译版本,看到了这些咒语的翻译,我立马就被迷住了!怎么能翻译得这么的信达雅?

简直是赋予了它们灵魂!比如Expelliarmus是除你武器,Incendio是火焰熊熊,Lumos是荧光闪烁,Silencio是无声无息等等,既准确地表达了意思,又不失东方的韵味!

我一度真的很好奇马爱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结果好巧不巧,前几天米粒妈看了个纪录片,正好给我解开了这个疑惑!

这部片就是米粒妈之前力荐过的高分大语文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二季!没错,鸽了我们3年多,它终于出第二季了,刚上线不久,豆瓣评分就高达9.4,比第一部还高呢!

第二季的故事更为丰满,有图书馆的扫地僧、有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作家们、还有像马爱农这样的词语摆渡人。

马爱农的翻译之路,或多或少是受了爷爷的影响,她的爷爷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深译者马清槐,读清华的时候和钱钟书是同届同学。

年,当时还是外文编辑的马爱农被一本英文长篇小说深深地打动,她觉得书中描绘的那个女孩的生活太生动有趣了,她想把这本书翻译出来。

20多万字,多页,对当时从没独立翻译过整本书的马爱农来说,可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但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向经验丰富的爷爷求助。

爷孙俩隔壁而坐,她翻译一页就送过去给爷爷看一页,然后爷爷再给出修改意见,这么一来一回地,足足磨了3个月,终于翻译出了这本欧美经典名作《绿山墙的安妮》。

此后的十多年里,她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彼得·潘》、《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等,也正是从那本书开始,马爱农找到了自己钟爱的方向和人生规划。

年,《哈利·波特》的原稿被送到马爱农面前。

收到霍格沃茨这封魔法信时,她已经在童话世界里磨砺很久了。

可面对如此庞大繁杂、层次丰富的魔法王国,马爱农还是被震撼住了!

且不说《哈利·波特》的原文中涉及的那些欧洲经典的神话故事、巫师文学和炼金术等古老神秘的元素,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作者JK·罗琳根据想象创造出来的,比如,魔法咒语。

一开始,马爱农用的是音译,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的漂浮咒“WingardiumLeviosa”翻译成“羽加迪姆勒维奥萨”,还有开锁咒“Alohomora”翻译成“阿拉霍洞开”。

但很快她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魔咒在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仅仅靠音译没办法表达出它的含义。

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干脆换了思路,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咒语想要表达的含义,用铿锵有力的4字短语重新翻译了书中的咒语。

所以才有了“幻影移形”、“神锋无影”、“倒挂金钟”等等经典的咒语。

马爱农把一个巨大的奇幻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孩子们会与书中的角色共情,感受到他们的勇气、坚持、闪耀的品格。

有些书让你深刻思考,有些书负责温暖治愈,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能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走向这些能量、拥有这样的能量。

米粒妈一直很庆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能给孩子无数好书,让他们能去拥有无数个自己的“星球”。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有这样一个角色“扫地僧”,他终日里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打扫,武功深不可测,并具有大智慧。

在这座拥有多万册藏书的国家图书馆中,也有这样一位“扫地僧”,他就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顾晓军。

他的日常工作重要而琐碎,要为读者答疑解惑,什么书放在哪里,怎么借阅图书等等,就像图书馆里的NPC,这一干就是天。

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顾晓军而言,图书馆的确是他的天堂。在国图工作的十二年间,他没有借助任何智能工具或互联网,在业余时间全凭看书自学了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波斯语等十几种语言!

普通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几乎都会带着一些目标,也许是为了通过考试、出国留学,又或者是为了能看懂外语影视剧等等,但顾晓军学习语言的旅程,更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畅游。

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的他,始终对中西方的古典文献情有独钟,为了读到更多的一手资料,顾晓军选择了来到国家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直到今天。

因为对他来说,诗和远方,都在这里了。

读书读到激动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那是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语言、文字的传承得以让文化留存,这种传承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让我们尽情寻访古人的智慧。

所以孩子再抱怨看不下书、拼音繁琐、笔划难记时,带他们一起看看这部纪录片,相信他们会理解,通过阅读可以找到心里的慰藉。

人总要找点事情做,不能总是玩嘛

读书人对书籍的热爱总是相似的,那份由心而发的纯粹最为动人。

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水之于鱼,一刻也离不开。

沈燮元沈老今年98岁了,在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他是元老级的人物。

沈老一辈子都在与古籍打交道,还参与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工程,被奉为“古籍活字典”。

版本目录学主要研究的是各种古籍版本的源流,鉴别版本的真伪与优劣,光是听听这个介绍,米粒妈已经能觉出其中的高深与晦涩。

从上世纪40年代入行一直到今天,沈老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70多年。

哪怕已经退休30多年了,沈老还是放不下他心爱的书籍。每天早上八点钟,他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风雨无阻。

这几十年的积累,让沈老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随便拿一本古籍,他看一眼刻工、纸张和字体,就能立马说出是哪个朝代的。说这话时,沈老的表情满是“傲娇”和“得意”,像个意气风发的小孩子,特别可爱。

讲起最爱的古籍来,沈老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让米粒妈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他讲述为图书馆买《华严经》的经历。

那次,他在大街上和一个藏书人当街交易,他只打开了一点点卷轴就确定了真伪,对方不识货,开口要了块,沈燮元一听连价都没还,生怕卖家后悔,他付了钱带着古籍就逃了。

这段经历沈老至今提起来还是很得意呢。

沈老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能老是玩,要用时间做点事情嘛。”

他也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诠释着这句话。

退休三十多年了,沈燮元依旧没有选择闲下来暗度晚年,而是着手完成一个自己惦念了20多年的计划,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

从搜索黄跋的线索、向中外图书馆、研究所、博物馆、藏书家求取书影到校正等等,工程量巨大。

到年,沈老已经完成了八十多万字的《士礼居题跋》。但他还没打算停下脚步,每天依旧坐着公交车,来到图书馆中他的一方天地,继续着新的研究。

就像片中所说,图书馆一个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它保存着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未来的新知。它是一些人休憩心灵的桃花源,也是另一些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它是迷宫,是港口,也是乐园。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有权利去学习、思考、探寻自己的精神之路。

米粒妈常说读书改变命运,这不应该被简单地解读为一种功利主义,它代表的是内心深处的觉醒和视野的改变,它会带着我们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玛利亚·塔塔尔所说:

“好的书籍和故事,就像一个个奇境,即便没有得到智力或情感的锻炼,孩子也会从里面打捞出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会在他以后的某一天,像某种深埋在记忆灰烬中的火花一样,突然点亮孩子的大脑。”

阅读,应当是一件伴随所有人终身的事,那也是为自己擦亮世界的过程。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wlhy/16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