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及港口腹地经济协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

及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运用场强模型计算长江中游主要港口的场强值,对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参照钱纳里多国模型划分腹地经济的发展阶段,运用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腹地与其所属港口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从而把长江中游港口-腹地隶属关系和协调关系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年以来长江中游主要港口的场强在递增的同时空间异质性也在扩大。各港口腹地范围差异显著,但总体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且港口腹地演变呈现扩大、缩小和趋于稳定三种态势。港口与腹地的综合协调关系整体处于港口发展滞后于腹地经济发展的磨合阶段。

1.

引言

科学界定港口腹地范围、明确港口与腹地间的隶属关系,是准确把握港口定位、避免恶性竞争的基础性研究;定量辨识港口与腹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是优化腹地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港口体系区域化升级的关键所在。长江中游港口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联结内陆经济腹地与海港的重要枢纽。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九江港、南昌港、岳阳港、长沙港均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到年底,上述8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超过4×t,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TEU,分别占湘鄂赣三省港口总量的65%,98%。本文以这8个港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能够为长江中游港口资源合理配置、港口-腹地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2.

方法与数据

长江中游地区港口众多,港口腹地交叉现象较为严重,各港口与其腹地经济的协调状况也复杂多样。为了能清晰的把握长江中游港口与腹地的主要发展关系,构建“港口与腹地间隶属关系与协调关系”研究框架(图1),对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特征和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特征进行全面的时空分析。

图1研究框架

3.

研究发现

港口场强演变特征。高场强区分布在各港口的核心港区周围,低场强区广泛分布于远离核心港区且交通网络不完备的外围地区,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分区域而言,在武汉城市圈内,港口场强增加显著,后期高场强区基本连成一片。在荆门、荆州、宜昌所辖县区,场强值较低,尚处于发展初期。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区,由最初的双核结构演变为九江港的单核主导。在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港口场强的双核结构越趋明显,岳阳港和长沙港周围为高场强集聚区。

图2长江中游主要港口场强分布

港口腹地演变特征。由于武汉港在港口实力方面的优势、长沙港和南昌港在陆路可达性方面的优势,3个港口的腹地范围始终处于前3位,占到所有腹地数量的7成,黄石港腹地范围始终最小。港口出现“离散岛型”腹地和非连续性腹地,印证了Notteboom等学者所描述的航运集装箱化后腹地发展的一般特征。此外,根据某一港口对其腹地的影响力大小与该腹地受所有港口的影响力大小的百分比(表1),可以廓清长江中游各港口腹地演变态势:武汉港、九江港、岳阳港的腹地范围有扩大态势,荆州港、南昌港、长沙港的腹地范围有缩小态势,黄石港、宜昌港的腹地演变趋于稳定。

图3长江中游主要港口腹地演变

表1腹地所属港口的场强占综合场强百分比(%)

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特征。在长江中游港口与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综合类型中,Ⅳ型在研究期间各经济发展阶段中所占比例均超过40%,即综合协调关系处于港口发展滞后于腹地经济发展的磨合阶段。处于港口超前发展状态的港口-腹地单元集聚在各核心港区,向外依次为港口同步发展和港口滞后发展状态的单元,大体呈现出圈层分布规律。

图4长江中游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类型

4.

结论与讨论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之一。长江中游港口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联结内陆经济腹地与海港的重要枢纽。明确长江中游港口与腹地间的关系,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港口与腹地间的关系体现在隶属关系和协调作用关系两个方面,而这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联性。明确港口的腹地范围是探讨港口与腹地作用关系的前提,港口与腹地的作用强度、协调性、相对发展状态等反过来又会对港口的腹地空间演变产生影响。

本研究首次尝试将场强模型与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相结合,在区域层面上把长江中游港口-腹地隶属关系和协调关系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

实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主要港口的场强在递增的同时区域异质性不断扩大,且根据场强值确定的港口腹地范围差异显著,但总体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即武汉港、长沙港、南昌港的腹地范围始终处于前三位,黄石港腹地范围始终最小。武汉港、九江港、岳阳港的腹地范围有扩大态势,荆州港、南昌港、长沙港的腹地范围有缩小态势,黄石港、宜昌港的腹地演变趋于稳定。

根据钱纳里多国模型,对腹地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引入港口场强,代替港口吞吐量或综合实力,有效揭示了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腹地与其所属港口的协调关系,整体处于港口发展滞后于腹地经济发展的磨合阶段,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何丹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

城市地理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城市政治经济学、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发表SSCI及CSSCI论文40余篇。主持了纵向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4项和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主持纵向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和规划项目40多项。

作品简介

英文标题

ResearchonHinterlandEvolutionofPortsinMidstreamofYangtzeRiverandCoordinationDevelopmentofPort-HinterlandEconomy

发表刊物

地理科学

课题资助项目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11JJDZH)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1JZD)

关于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城市地理系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何丹(副教授)

高鹏(博士生)

作者邮箱:dhe

re.ecnu.edu.cn

编辑:江祥雪潘雨

······

何丹高鹏

赞赏

长按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zgjzzh.com/gkwlhy/9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