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港口竞争剑拔弩张,千年广州港如何重

8月12日,广州港集团官方网站接连发布多条重磅消息:南沙港三期工程集装箱码头的最后两个泊位交工验收、第17个内陆港在合肥挂牌成立、与广东省航运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广州港口码头业务的龙头企业,广州港集团在提升运力和完善港口服务的同时,注重“强强联合”、加大面向内陆腹地的辐射能力,反映了广州大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发展势头。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日趋白热化的珠三角沿海港口竞争中,广州港正不断找机会重新崛起。

现在让我们追根溯源,看看曾经独占鳌头的千年广州港落后的缘由。现在正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为重拾昔日辉煌,广州港有哪些动作?

千年广州港何以失势?

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年8月,广州港沿海货物、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5.21%、25.11%和31.79%,而深圳港同期的成绩单分别是15.71%、38.24%和46.39%。广州港除了沿海货物吞吐量超过深圳港,在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不敌深圳港。

有着“千年古港”之称的广州港,何以会落后于历史不足百年的深圳港呢?这要从广州港的历史说起。

秦汉时,广州是南海郡治所在地,乃全国十多个商业都市之一,也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因此成为我国海外贸易枢纽。据日本书刊记载:“楚国品物由交趾岭南(两广)蜀各地所输入”。汉朝时期,我国已和海外一些国家有贸易往来,对外贸易有陆海两路:西北部的丝绸之路,从广州港出发的海路贸易。唐朝时,广州对外贸易有更大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我国重要海外航线都是从广州出航,称“通海夷道”,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至印度洋与阿拉伯半岛。在明、清的不同时期,广州因为“一口通商”的政策垄断全国对外贸易。彼时,全国货物云集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国外,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就是那段辉煌历史的印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门大开,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天津、武汉等从沿海到内陆先后成为通商口岸,广州港开始失去了垄断地位。尤其是割让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后,有着更为便捷的进出口优势的香港港口开始崛起,中国的小农经济在西方工业的强势之下几无抵抗之力,广州港逐渐衰落,珠三角航运中心的地位逐渐被香港取代。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内地实施改革开放。因为临近香港,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有了与港商合资建港的先发优势,不仅前期大部分资金由港商投资,还学习了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逐渐崛起为珠三角第一大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在电子科技产业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外贸业务成为深圳港最主要优势。而彼时,船舶吨位的不断提升以及珠江口泥沙的堆积,原来的广州港逐渐沦为内河港口,相比香港港与深圳港优势已然不在。

重拾昔日辉煌,广州港有哪些动作?

开发南沙港,加强港区“硬件”

面对有可能沦为内河港口的窘境,对“千年古港”广州港来说,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深水海港,而开发南沙港区是关键的一步。

?

年4月28日,南沙港项目在一片滩涂上启动。年9月28日南沙港区一期正式投产,不到3个月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万标准箱。年,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万标准箱,年突破0万标准箱,达到.33万标准箱。

凭借南沙港区的助推力,年至年7年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超过50%。这股迅猛的增长势头,正是来自过去几年来广州港大力开发南沙港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向外拓展外贸航线;对内发挥海铁联运的优势,布局内陆腹地的策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沙港三期工程的6个集装箱泊位目前已全部完工,预计今年底实现整体竣工验收,可靠泊达15万吨的集装箱船,设计年通过能力万标准箱。今年9月27日,国际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大会在广州港口中心举行,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一期工程计划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航道通航宽度拓宽至米,满足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广州港通航能力将迎来又一次跨越。

在向外拓展外贸航线上,广州港迄今已开通外贸国际线75条。今年9月2日,载箱能力为标准箱的“COSCOFELIXSTOWE”集装箱船靠泊南沙海港,标志着中远海运开辟的波斯湾航线CMEX正式在南沙运营。9月27日,中远海运的CIX亚洲航线成功首航南沙。截止到9月底,广州港今年已新开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11条,提前完成年度航线开辟任务。

今年,南沙港铁路新建项目也开始环评公示。广州港集团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南沙港进港铁路的建设,将铁路疏运的覆盖区域与广州港内陆港网络对接,开行广州至湖南、昆明的往返班列、省际集装箱运输班列,将海铁联运业务延伸至两广湖南云南等地。

依托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升港口地位

年1月30日,中共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开幕,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工作报告中用大篇幅论述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年广州“两会”《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要把广州打造为“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华南交通枢纽”。

此外,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南沙自贸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而南沙自贸区的建设为广州港突破旧的束缚、提升软实力,提供了制度上的护航效应,给了广州港发展港口物流先天政策优势。

年8月,在广东自贸区挂牌后不久,广州市政府印发《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年)》,提出到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准箱),新增国际班轮航线20条,新增喂给港、内陆港20个,初步形成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奠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今年截至8月,广州港累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1%,而深圳同期比去年同期减少2.9%。

珠三角港口竞争白热化广州港危机仍在

尽管广州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竞争力,都与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广州港的航线数量不及深圳港,而且广州港多为内贸航线,尤其是南沙港区外贸航线数量与盐田港区差距较大。深圳港目前是珠三角地区港口的“领头羊”,年以万标准箱的年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珠三角地区的绝对优势。

现在珠江口沿岸,除了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三大港,还分布着东莞虎门港、珠海港、中山港等较大型港口,而整个珠三角还有惠州港、湛江港、汕头港等。发达的珠三角外贸为各市发展港口提供了足够多的理由,密集的港口以各市的规划和战略为政,不仅在货源上节节狙击广州港和深圳港,而且相继展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竞赛,希望分得更大的蛋糕。

而珠江口即将建成的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时刻警示着广州港危机的到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门、珠海与深圳、香港搭建物流运输通道,进而辐射到粤西腹地区域。未来,珠江口西岸的集装箱转运可以绕开南沙港,选择深圳港或香港港,对尚且很大程度依赖内贸航线的广州港来说有被“抄后路”的威胁。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珠江口交通区位变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广州港大力开发南沙深水港区,利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布局内陆,搭南沙自贸区建设的“快车”拓展外贸航线,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着逆势增长。有机遇,更有挑战,广州港踏实有力的脚步足以振奋人心,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依然任道而重远。

编者按:本文由“招商观察”官方出品。任何媒体及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zgjzzh.com/gkcx/8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