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口产业发展研究
(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
1港口产业的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产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最早重农学派提出的“产业”一词特指农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产业常常用来指代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业和非生产性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的内涵不再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而是成为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概念。港口产业是指地理位置以港口及周边地理空间为坐标,相关业务范围与港口关联的产业。港口产业因其地缘性特征,不适合过于笼统的产业分类,产业应尽可能细化,突出不同产业的资源或竞争优势。按照与港口的关联度,可以把港口产业分为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和港口派生产业。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表1港口产业分类
Tab.1Classificationofportindustry
产业分类
产业特征
代表行业
港口直接产业
因港口的存在而直接形成的行业
港口装卸、海运、仓储
港口关联产业
与港口直接产业有前后联系的行业
货代、船代、物流
港口依存产业
以港口存在作为设立的主要选择依据
造船业、贸易、钢铁、石化等一些临港制造业和加工业
港口派生产业
与以上产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服务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旅游、娱乐、港口救捞业等
港口产业的发展与港口功能的转变密切相关。最初的港口一般仅是水陆换装的节点,所以围绕港口形成的产业主要以货物装卸、仓储等服务为主。随着工业化的展开,为追求低运输成本,大量企业纷纷迁址或建在港口周边,从而以临港型工业为代表的港口依存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当港口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港口作为巨大的物资集散地,吸引了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与其相关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港口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复杂,产业结构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过程。港口各产业以港口的建设为先导,通过对各种要素的聚集,带动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广州港口产业的发展现状
广州港由内港、黄埔、新沙和南沙等4大港区和珠江口锚地组成,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交通发达,航运条件优越。广州港通过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形成了各港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南沙港区作为一个综合型深水港区,承担着各种集装箱和散货运输以及保税、物流、临港工业开发等功能;新沙港区以物资运输为主;黄埔港区主要承担沿海、近洋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和沿海粮食中转;内港港区除保留部分泊位的客、货运功能外,其他泊位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4]。港口产业也围绕各港区的主要功能分布。目前,以仓储、装卸、中转物流等为代表的传统业务发展良好,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和临港专业市场,如广州华南石油产品交易中心、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平台、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等。港口周边集聚了一批临港工业:黄埔港区的石化、汽车制造、造船工业一直都是广州重点支持产业:南沙地区凭借其深水港区的优势,先后形成了造船、钢铁、石油炼化、粮食加工和物流等临港工业基地,并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的工业组团。
广州港口产业的发展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首先,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港口作业区纷纷转向自然条件更具优势的海港、深水港,这种转变对航道水深不足的广州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其次,港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仍然滞后,港区分散造成港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通关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再者,广州港区集疏系统过多依赖公路,内河及铁路的输运量占比低,这不仅提高了运输成本,而且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压力。
2.2港口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低
除了业已建成的一些交易中心和交易平台之外,港口关联产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发挥集聚效应。航运服务业集中在码头、船代、货代等传统行业,而港口旅游、商业、娱乐等发展不足,游艇和邮轮等派生产业发展滞后,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和海事法律服务为代表的高端高质航运业更是存在不少空白。
2.3同周边港口产业存在同质化
珠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群之一,它是由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等20个港口组成。由于众港口之间重竞争轻合作,再加上地理位置接近,港口产业之间的同质化也更加明显。
2.4港口区位制约了港口企业的发展
港口附近土地资源的紧张,许多港口由于没有额外的土地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提供额外的泊位和仓库等,被迫向外迁移。目前,广州港老港区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
3广州港口产业优化发展的建议
面临香港、深圳等港口的激烈竞争,广州港口产业发展应该紧抓机遇,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同周边港口展开合作,实现差异化发展。
3.1抓住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广州“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把国际航运枢纽放在发展三大战略枢纽的第一位,彰显了广州市对广州港口经济的重视。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叠加也十分有利。港口产业要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积极创新,吸引资源要素向自身聚集,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3.2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外有关港口建设的学者普遍认为港口的基础设施要领先于经济发展速度至少10-20年,才能保持港口与城市处在一种相对均衡的水平。因此,为实现港城互动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为此,广州要积极推进航道和码头建设,提升港口通航能力,优化布局结构;推进港区铁路建设,发展铁路集疏港运输;继续推进港航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港口的科技含量,把“数字港航”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完成。
3.3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需要政府有所作为,通过制定促进港口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3.4同周围港区错位发展,实行产业差异化竞争
香港拥有综合性的航运服务和良好的国际航运环境,但港口陆地面积狭小。因此,香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港口高端服务业。深圳集装箱发达,在金融、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面对周边港口的竞争,广州港口产业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打造自己的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广州市的发展规划,造船、金属建材、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化工行业将是近几年重点扶持的支柱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港口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发展要素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先进航运制造业,不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航运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
作者:查伟伟(广州航海学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