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高级海事论坛“航运和港口”专场上,来自航运、港口、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余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智慧相连”的主题,就未来航运业发展理念和战略、港口可持续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候任主席沙丹·卡普坦奥格鲁,法国达飞航运集团副总裁卢多维克·杰勒德,招商局集团董事、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新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企业管理本部副总经理王然,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国际港口及海港协会政策及策略常务董事帕特里克·维尔霍文,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严云福,德鲁里海事研究公司散货航运部海事调查总监纳威·库马出席论坛并作报告。“航运和港口”专场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巡视员王明志、Galbraith’s金融公司财务咨询和资本总经理迪帕克·卡尔基主持。
与会者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海运业的发展机遇不断出现。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也为全球航运和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与会的国际航运巨头和行业组织纷纷表示,将继续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紧密协作为基础,推动企业和专业机构共同发展。
当前,科技发展已为“智慧港口”和“智慧航运”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与会者认为,港口应借助通信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和网络化运营,向“现代化、枢纽化、集约化”转型。航运企业也应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航运业融合。
航运和港口行业在“走向绿色”方面迈出了稳健的步伐。与会国内外航运企业介绍了环境监管的最新要求以及实现清洁排放的新举措。港口主管机构和港口运营企业介绍了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分析了全球绿色港口建设的趋势,分享了关于绿色港口建设的思考。
上海绿色港口建设取得
初步成果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
上海港作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是全球绿色港口重要的引领者和参与者。近年来,船舶岸电的使用、港口油改电项目的实施、清洁能源的应用等促使上海绿色港口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截至今年11月,上海港已投入营运内河货运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57艘,减少了港口污染物排放。
未来,全球及中国各地将加速排放控制区的设立。至年,排放控制区将涉及全球海域,排放控制要求将更加严格,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制也将进一步加强。为此,上海港计划至年,在船舶、港机、集卡3方面实现全港%新能源使用。在船舶方面,将增加使用岸电船舶数量,提高船舶燃油标准,扩大船舶监控范围,从过去仅对靠港船舶实施管控扩大到对进入水域的船舶实现%管控;港机方面,将加快港口机械油改电的进程,在年前全港实现%新能源使用。同时,上海港还将严格执行排放控制区要求并适时进行评估,完善港口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加大岸电的建设推广力度。通过开展以上重点工作,到年前,上海港将建成24个集装箱船岸电泊位、9个客滚船岸电泊位、3个邮轮岸电泊位,4个吨级以上客运船岸电泊位和6个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船岸电泊位。
年航运业面临三大挑战
BIMCO候任主席沙丹·卡普坦奥格鲁
年航运业有三大热点问题值得业内认真思考。
一是网络安全风险。勒索软件引起的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造成包括大型航运公司在内的跨国企业计算机遭到破坏。今年已有航运巨头企业多个站点的系统感染病毒,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航运公司应严格遵循船舶网络安全指南,使用ISM代码作为网络风险管理的监管框架,通过风险评估、检测和经验学习提升自身网络安全等级。
二是温室气体排放。保持国际航运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低于8年水平,到年货物运输1公里的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8年减少50%,都是航运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是航运市场状态。尽管部分细分航运市场有所复苏,但运力总量过大,拆解量不足,运力过剩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使用LNG是减排有效方案
法国达飞副总裁卢多维克·杰勒德
年的硫排放管制将是全球航运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无论是从当前合规性还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使用LNG燃料都是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燃料,使用LNG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硫排放量99%、微粒物质排放量99%、氮氧化物排放量85%。
达飞集团已选择了LNG作为未来2.2万TEU集装箱船的燃料。正如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odolpheSaade所言:“为未来的2.2万TEU集装箱船选择LNG为燃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选择这项环保技术,达飞集团证明了自己的一贯追求——成为环保领域的领先力量,成为创新和生态技术的先驱。”达飞2.2万TEU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设计和建造,发动机供应商为WinGD,船长.9米,型宽61.3米,LNG燃料舱容量为立方米。
推进招商航运可持续发展
招商局集团董事、
招商局能源运输董事长苏新刚
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招商局航运实现了逆周期、跨越式发展。通过采取大客户战略及低成本战略,招商局航运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依旧实现盈利。其中,锁定大客户战略,使企业发展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并与上下游产业实现互利共赢;低成本战略,即船舶开发、建造、融资、运营等方面均要做到成本最低。
除此之外,招商局航运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途径,持续推进结构调整。首先,商业模式的调整促使企业从“随行就市”的经营方式转变为与货主、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相互服务,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招商局航运20%的利润空间均得益于提前锁定了75%的客户。其次,调整船队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使招商局航运拥有当前航运市场一批绿色、环保型船舶。最后,资本结构的调整助推招商局航运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航运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都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智能化技术日新月异;低硫、低排放等环保约束日益增强。面对未来,招商局航运将立足国内市场,放眼世界需求,实现质量、规模、效益协同发展。
海运业发展有机可寻
中远海运集团战略与企业管理本部副总经理王然
在集装箱航运业务上,中远海运正优化全球航运布局。目前,中远海运涉及“一带一路”沿线条航线,投入运力占比为6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运输业务涵盖干散货运输、能源运输及特种大型设备、基建材料的远洋综合运输服务。其中,干散货运量为万吨,能源运输为万吨。与此同时,中远海运大力开展“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推进陆上“丝绸之路”的综合物流业务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我国航运企业需坚持“抱团出海”,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疲软,跨界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航运方面,中远海运将整合产业链,从“船与船”的竞争向“链与链”的竞争转变;在航运企业方面,将实现关键节点一体化,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顺畅流转。此外,中远海运还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推动船队结构调整与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市场竞争力有机结合。
打造智慧港口
促进贸易发展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
在经济新常态下,贸易结构已趋于稳定。港口依靠贸易增长、通过持续投入资源谋求吞吐量和效益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港口为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希望引入更先进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向智慧港口转型。
智慧港口是集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多边界属性的系统化的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代表着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孕育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以及社会对绿色、安全等方面的新要求,上海港迫切需要借助新技术带来的新动能,以价值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开创新格局,着力构建智慧港口,实现智能运营,协同物流和便捷贸易,并逐步扩展至金融和数据的商业化服务,支撑上海港由单纯的物流运输节点向供应链平台和贸易平台转型,切实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IAPH积极促进
国际港口间合作
国际港口及海港协会政策及策略常务董事帕特里克·维尔霍文
国际港口及海港协会(IAPH)是世界范围的港口主管部门的协会,成立于年,目前会员已覆盖全球90个国家的个港口和多个港口相关联产业机构。IAPH一直致力培育和发展国际港口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由IAPH发起的世界港口大会被誉为国际港航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国际港口行业面临着船舶大型化、航运公司联盟化、终端自动化、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全球变暖等诸多新趋势。世界港口行业经过持续演变,目前已经向第五代港口——智能港口发展。
IAPH一直在积极应对国际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挑战,目前已成立了9个技术委员会。同时,为了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等国际规则,IAPH在世界港口可持续发展计划(WPSP)中还新增了世界港口气候倡议。
码头建设面临
集装箱船大型化挑战
振华重工总工程师严云福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在世人的质疑、彷徨和等待中不断突破港行业专家们的预测,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延续。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为业内带来了切实利好,码头建设者和运营者无法回避,必须面对新的挑战。
当前,集装箱船大型化对现有的航道水深宽度条件、码头靠泊能力、水域条件,尤其是码头装卸设备和系统、码头岸桥司机操作技能及码头现有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码头建设须有新要求,码头前沿港池、进港航道的水深、泊位、码头许用轮压和航道等基础设施都迫切需要升级。研发“快速网”码头及其岸桥来装卸相邻箱不失为一种对策。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码头的装卸工艺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等应对船舶大型化对装卸系统智能化提出的挑战。
LNG运输航线发生重大变化
德鲁里海事研究公司散货航运部
海事调查总监纳威·库马
总物流成本是航运公司选择路线的决定因素。目前,巴拿马运河几乎是所有相关路线中最具竞争力的选择。特别是在气体运输领域,自巴拿马运河新闸门开放以来,通过运河的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运输量大幅增加,其中,LNG运输量从年的60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LPG的运输量从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
新的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开放,可能将使美亚贸易路线的LNG运输需求减少34%,可能导致14~25艘LNG运输船在一定时期内拿不到订单。
展望未来,并购和整合是航运业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为了发挥协同效应、共享资源、增加议价能力,班轮服务和码头运营之间将会有更多的战略合作。规模经济仍对航运公司极为重要,船舶大型化趋势仍将继续。通过运河是航运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运河可能会变得更宽。
王进吴秀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