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年是5G商用元年,那么年就是5G技术在港航物流领域的应用元年。5G通讯技术成为港口智慧力量的刚需。从北到南、从沿海到长江,掀起了一股5G应用的热潮。
年港口码头新技术应用上海论坛将于4月20-21日召开的筹备单位国际船舶海工网了解到。
5G之外,年港口智慧化的另一个落地支点是无纸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无纸化加速落地,为港口业远程协作、高效作业提供了助力。
中国港口受益于智慧化的发展,不管是可靠性、稳定性、还是效率,均在全球港航业一枝独秀。纵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没有中断生产经营,并始终保持良好作业效率和服务竞争力。
招商港口:
招商“芯”誉全球
历时3年,招商港口的智慧港口“中国方案”在年全面落地。
招商港口与腾讯公司深化合作,向全面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迈进。在自动化码头建设、AI质检、无接触运维、码头全面感知等多个方面,为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贸易等方面创造更多可能性。共同推进智慧港口平台、智慧港口运营、自动化码头、行业创新应用等建设工作。
年5月28日,招商港口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建设“智慧港口开放平台”,整合三方的产业资源和金融科技优势,结合贸易和港口物流链的业务场景,建立新的开放贸易物流+金融业务联盟,实现场景联动、数字闭环、服务创新。
8月,集招商芯、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应用、北斗系统、自动化、智慧口岸、区块链、绿色低碳共九大智慧元素的招商港口妈湾智慧港项目通过验收,成为国内外传统码头智能化升级的典范。实现AR全景监控、无人驾驶、实时网联无人机等功能,确保实现“安全、稳定、高效、智能”的装卸作业。
作为招商港口码头运营管理解决方案的招商芯,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招商港口与希腊塞萨洛尼基港务局于年7月签约,在欧洲市场率先使用招商芯核心组成部分CTOS系统,作为解决方案进入欧洲市场的示范和推广窗口。
智慧港口的“中国方案”,正走向世界。
青岛港:
智能空轨为自动化码头添翼
码头装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货主和船公司特别看重的关键服务指标。
自动化,是港口效率提升的一大利器,从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运营,到年二期通过验收对外开放启用,其装卸效率,六次超越,六次突破。年12月17日,创造47.6自然箱/小时的最新世界纪录,树立了数字时代智能装卸的新标杆。
为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引入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以立体的思维构建未来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网络,以科技创造智慧交通美好未来。
智能空中轨道将有效解决公路、铁路、水路等传统运输方式弱衔接、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同时具有延展性强、兼容性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新型立体运输方式,代表城市、港口、物流智慧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打通物流瓶颈“中间一公里”,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提供“青岛模式”“中国方案”。(详见案例报道)
天津港:
场桥集卡同上5G
年8月,天津港引进华为和天津移动,成功完成港口场桥与低时延的5G网络远程操控业务商用,并在业界首次实现5G港口业务性能评估监测系统运行。取代传统光纤的传输方式,全程时延降至毫秒级,司机能够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和全景高清摄像头传回的实时图像在操控室内实时控制码头转运作业。
同期,天津移动联合主线科技、华为在天津港太平洋码头进行基于5G网络的无人集卡远程控制测试。无人驾驶的集卡车可以实时从码头生产业务系统(TOS)获取调度和控制指令,卡车内部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将数据和视频传输到港口中控室。中控室的司机可随时接管车辆,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
年9月底,天津港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集装箱公司自动驾驶示范区内实现全无人试运行,距离实际投产,更进一步。
此外,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全流程实船作业取得成功,攻克了传统集装箱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这一世界港口难题。较新建自动化码头节约成本70%,单箱综合能耗降低20%,码头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0%,不仅智慧领先,还更加绿色经济。
上海港:
智能设备助力智能联运
上海港是中国乃至世界港口智慧化推进的领头羊,从码头自动化到业务无纸化,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年5月7日,上海将继续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的消息曝出,开展上海洋山港区铁公水集疏运+自动驾驶集卡物流体系建设,应用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港口新型基础设施重大突破。
不久后,上汽集团宣布,其研发的“5G+L4”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启动准商业化运营,年计划完成20,个标准集装箱运输任务。项目串联洋山港物流园、东海大桥和洋山一期码头,往返共计72公里。
为提升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列队行驶是智能重卡项目的硬性攻关指标。从示范运营到准商业化运营,车和车的距离已从米控制到了50米,今后还将更近。到达目的地,还能精准把车停到最方便吊装集装箱的位置,提升装卸效率。
从年上海临港片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开园,到年5G自动驾驶重卡准商业化运营,上海将继续建设车路协同车联网,并探索开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测试场景。
受益于智能化的投入,曾经的堵车、堵港近两年来已得到较好地解决。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持续投用,上海港的集疏运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中远海运港口:
无人集卡船岸互联
借力5G通讯技术,船岸互联,正在起步。年5月11日,一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边号岸桥下交箱装船,然后到号岸桥下卸船接箱,随后,从厦门远海码头前沿行驶至经一路,驶入F1堆场,完成与轮胎吊精准对位,堆场落箱等系列操作,顺利完成装卸船作业流程。
中远海运港口、东风商用车和中移(上海)通信,联合开发的首台定制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仅由“底盘+传感器”构成,采用“无驾驶舱”设计,双电机直驱、双向转向系统,配备激光雷达、高精定位惯导等技术,可实现环境主动感知、自定位、自主智能控制、遥控控制和远程通讯,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港口作业提供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力争到年,实现初步形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港车协同的智能化系统。
年12月7日,“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在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试验基地正式揭牌,并获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在港区5G专网建设基础上,结合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打造5G智慧港口具体业务场景的成功实践。
宁波舟山港:
为港口设备插上5G翅膀
年5月15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与浙江移动、振华重工集团、华为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将基于5G技术共同开展港口大型港机远程控制、智能识别、定位技术等研究和应用,推动5G+龙门吊远程控制、5G+桥吊智能理货、无人驾驶集卡等应用落地及规模使用,共同打造“绿色、环保、高效”的全球5G智慧港口商用样板点。
早在年3月,宁波舟山港就建成了全国首个5G港口基站,年4月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龙门吊高清视频回传等创新应用试验。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已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规模化应用,并成功试验5G+无人驾驶集卡应用。
华为有关专家表示,宁波舟山港实现了业界首个实现5G+远控龙门吊规模化投用港口、业界首个5G网络切片应用港口、业界首个端到端支持上行增强解决方案等三项业界首创。
不过,宁波舟山港的5G合作对象并非浙江移动一家,与浙江电信合作的5G+智慧港口将在穿山港区尝试落地,与浙江联通合作的5G+智慧港口在北仑港区落地,预计到年底前,宁波舟山港可完成三大港区5G网络的全覆盖,同时做好基于5G网络的设备远程控制、智能理货、无人驾驶、港口在线监控AI应用、集群通信应用试点和推广。
江苏太仓港:
长江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完工
年,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主体完工,轨道吊和桥吊等主要设备开始设计制造,TOS主要生产系统也在同步开发中。这一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示范工程、长江流域在建最大码头项目、江苏省政府重点工程、江苏省在建十大交通工程。
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项目由苏州港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紧邻上游已建三期码头13、14号泊位,包含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及相关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能力万标箱,预计年5月投入运行。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江苏及长江首个堆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配置无人双悬臂梁轨道吊,可减少作业人员70%,节约成本,并确保安全。
江苏太仓港已是长江第一,全国前十的集装箱港口,自动化码头,也承载着其千万标箱大港的梦想。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预计三五年内,太仓港期待实现千万标箱大港的转变。
振华重工:
让智慧港口遍布中国走向世界
年,是振华重工在智慧港口领域的收获之年,这家重型设备制造名企,正逐步成为智慧港口服务名企。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等接连借力5G落地或建设自动化、智能化项目,几乎都有振华重工的影子。
码头24小时作业,严寒、酷暑中的作业环境都是港口发展的巨大挑战。智慧港口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港口的共同诉求。
除了吊车控制,港口待实现的智慧化场景还有AGV,智能监控,远程智能维修等。年,振华重工联合中国移动、华为以及上港集团在洋山港实现了5G智慧港口轮胎式龙门吊远程控制的首批可行性验证。
在宁波港梅山码头,振华重工、中国移动和华为也合作实现了基于5G的轮胎吊远程控制测试,通过MEC部署,控制信号平均时延从28ms进一步下降到了10ms。
未来,5G网络有望赋予轮胎龙门吊堪比纯人工现场驾驶的高度移动性和灵活性,人机比例可由纯人工的1:1提升至1:4,综合人力成本下降70%,且更安全。年,泰国、阿曼等码头也在开展基于5G网络的轮胎吊远程操控实践,全球更多港口启动了类似规划。智慧港口终将覆盖全球。
厦门港:
服务无纸化提效50%
年6月30日,厦门港有了“结算直通车”──港口使费无纸化结算平台正式对外发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航商企业和船舶协作服务企业之间港口使费无纸化结算,助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航商、船舶代理、码头、引航站、理货、拖轮、船供等港航相关部门企业,均在该平台上实现无纸化结算,不仅大幅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实现“数据跑路”。
以引航费为例,之前引航员填好纸质签单后,要将单据带给财务,经过人工计算后,再发给船公司收费。如今,引航员只要轻点移动设备,电子化平台就能完成电子签单、实时算费、自动开票等全流程。
之前,相关港口使费的单据,要打印、邮寄、扫描、录入、整理、审核。无纸化结算平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降低了服务企业的运营成本。
据统计,整体港口使费账单结算时间从21天缩短至7天,综合结算效率提升超过50%。
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