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八桥地区与江南的唯一通道猜猜它

在滚滚江水边,曾经有个繁华的地方,有忙碌的渔业、拥挤的人渡、呜呜的船鸣……它就是“码头”。

码头是老扬中的特色。虽时过境迁,但码头留给我们的记忆,仍挥之不去。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八桥思议港,寻找属于岛民的码头记忆。

八桥镇思议港码头地处思议港的出口处,现堤顶公路70-71公里之间。它的对岸是丹阳吕泗港。

众所周知,扬中盛产刀鱼、鲥鱼、河豚,所谓长江三鲜。然而捕捞这三鲜之人却大多不是扬中本地人,即使现在的打鱼人也基本上都是本地化了的外地人。每年春天的二三月,这些外地捕捞大军齐聚扬中并分散至扬中各港口驻扎捕捞。思议港码头也不例外,每年都有人来捕刀鱼。

鱼汛一过,他们中有的回原籍,有的留在当地谋生。扬中人要走出扬中必须乘船,渔民们有船,因此每次出几个鸡蛋或半升、一升米酒可以渡一次江,渐渐地在思议港出口处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码头。

这些渔民都是各自为政,并没有统一的渡运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码头由渡人到人、物皆渡运。扬中出产的树、竹、芦、柳也从码头装船运住江南各市场销售,码头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解放后这里才有一条正式渡船,并由扬中县有关部门正式定名为思议港码头。

年4月21日这一天,也许是思议港码头历史上最热闹、最繁忙的一天。大批败退的“国军”就是从这里撤退到江南的,撤出的队伍大约有一个营,他们先前驻在红光村(兴安桥),每家每户都住了“兵”,有的人家二三人,有的人家七八人。

4月21日,解放军即将渡江,解放全中国。这支“国军”眼看性命不保,于是猖狂逃跑,武器、弹药、物资、人员一齐涌向思议港,然而运输工具只有三四条小船,每船一次只能渡运十来个人,运力严重不足。大家争先恐后蜂拥上船,有的人来不及从跳板上船,只好涉水登船,甚至出现以超载为由将抓住船帮欲上船的人推下水的惨状,直到黄昏才基本渡完。

撤出江南的“国军”疯狂地向这边开枪打炮,炮弹落在圩内爆炸,子弹打着竹枝发出哗哗的声音,吓得躲在竹园里的大人小孩发出阵阵尖叫。第二天早上人们爬上江堤一看,江堤上江滩边到处都是丢弃的棉衣、棉被、毛毯、子弹箱,几个胆大的就顺手捡回家,胆小的则视为烫手山芋,视而不见。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思议港码头是八桥地区百姓与江南沟通的唯一通道。人们出行可以通过常州班(常州开沙家港)赴苏、锡、常、沪。八桥出产的水竹、燕竹由于家家都有,在本地是卖不出价钱的,必须出口到外地。从思议港往南可以运到界牌、小河、孟河,向北可以运到蒋华桥、过船港、泰兴。在那里水竹可以卖到每担四十元,燕竹三十元。人们把竹园戏称为不会说话的儿子。

到了近代,随着交通的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水运已不是人们的首选,思议港码头便光辉不再,逐渐萎缩。进入21世纪,扬中市率先停运了思议港码头,由吕泗港码头单方营运。三、五年之后他们也停止了渡运,思议港码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END-

整理

舟瑞文字

朱秀俊编辑

余稚

制作

大胡子小编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zgjzzh.com/gkhyfx/6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