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联合创办的公司今在港上市,一文读懂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3月23日,港股迎来了一家头顶光环的明星级生物医药公司——诺诚健华,公司业务主要押注在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药物研发。诺诚健华此次IPO拟发行2.5亿股,定价为8.95港元/股,拟募资总额为22.4亿港元,截至发稿时,股价涨幅达10.06%左右,总市值为亿港元上下。

很多人可能从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但其创始成员中却有着一个在科研界响当当的名字:施一公。得益于此,诺诚健华上市之前就赚足了资本市场的眼球,同时也是年首家登陆港股市场的生物制药公司。

施一公本人的履历就有十足的份量,作为我国知名结构生物学家,经常被媒体称为“三合一”院士、明星校长。他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后被保送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年—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被聘为终身讲席教授。

年,施一公归国发展,在年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后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医院院长。

图|施一公

科学家从单纯做学术科研到开公司创业如今已不算稀奇。

作为参照,同样出身河南,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的王晓东曾于年创立百济神州,公司也是聚焦在抗癌药、肿瘤药领域,目前已是一家市值超过百亿美元,并同时在美股、港股两地上市的医药企业。不过,由于药物研发的巨额投入,财务上的亏损似乎难以避免,据百济神州年3月初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年亏损约9.49亿美元,单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就高达9.27亿美元。

上市前的诺诚健华同样处于连年扩大的亏损状态,作为后起之秀它能打好翻身仗么?DeepTech采访到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健康组)张骁,他表示,没有企业经营亏损是健康的状态,但对于诺诚健华这类企业亏损上市却是合理的,因为这是生物医药行业基本属性决定的,生物医药企业整个的技术研发以及未来的产品上市、生产、销售等壁垒都非常高,前期的大额投入为的是产品上市之后能有非常大的回报率以及非常高的净利润水平,资本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环境是支持这类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评价这类公司应该主要还是以他们的产品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为主,现有的财务指标应当说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张骁说道。

图|诺诚健华港股上市采用“云敲钟”的方式(来源:HKEX)

施一公坐镇研发,核心团队阵容强大

从该公司IPO前的股权架构来看,施一公本人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名单上,而是作为联创、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非执行董事的身份与公司关联。年,施一公曾创办InnoCare北京诺诚,后经多次股份转让交易,目前已是诺诚健华的全资附属公司。

马来西亚籍人HebertPangKeeChan是诺诚健华最大股东,占有16.12%股份;施一公的妻子赵仁滨及家族成员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5.54%,也是主要管理层成员之一;联合创始人崔霁松担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本人及其家族成员持股占比为14.23%。

图|诺诚健华股权架构(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招股书中重点提到了施一公和癌症基因组学专家张泽民,诺诚健华分別与两位大牛订立了独家战略合作协议书以支持在研药物的靶点识别及验证。

施一公将负责在新药发现中提供相关问题的协助和指导,包括蛋白质的结晶筛选、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功能分析及目标蛋白质和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最佳结合以及药物靶点的选择,特別是在前体信使RNA剪接调控靶点和相关家族药物靶点方面。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诺诚健华会向施一公支付项目的研发合作费用,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其次,施一公根据战略协议所开发的知识产权,诺诚健华在取得授权、许可及使用权方面享有优先权,并可以基于有关知识产权进行许可或以其他方式进行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而与张泽民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基本与此类似,张泽民将主要负责探索癌症与癌症特异性驱动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对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作为“独家协议”,这份协议也禁止两位大牛向任何类似或存在竞争关系的第三方对手转让或外包其协议范围内的研究项目及成果。

另外从高管团队来看,注册成立于年的诺诚健华,多位核心高管都是来自前PPD旗下保诺科技的科研成员,包括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崔霁松、首席技术官陈向阳、生物学及商务管理副总裁刘瑞勤、执行董事兼生物学以及临床开发策略执行总监赵仁滨等。

图|诺诚健华核心成员(来源:天眼查)

据了解,保诺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综合新药研发项目和服务的新药研发外包公司,在年被美国制药领域的CRO(ClinicalResearchOrganization)巨头PPD公司以万美元收购。有意思的是,保诺科技创办者欧雷强(JohnOyler)在公司被收购后,于年携手王晓东共同创建了百济神州,以研发抗癌新药为主营业务,王晓东负责把握研究的大方向,而欧雷强则专注于百济神州的商业运营。

诺诚健华与已上市的百济神州有着类似的团队阵容,同在港股上市,同在生物医药行业,瞄准的目标都在癌症肿瘤药物领域,以及旗鼓相当的院士加盟助阵。初步来看,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必定少不了一番直接竞争,但考虑到两者背景渊源的微妙关系,将来是否会寻机合作也未可知。

对于医药公司而言,实现盈利是个紧贴药物开发周期的问题,且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药物未获批上市之前基本都是投入,就算是获批开卖,市场能做到多大规模,也不确定,目前有的只是实验数据、故事和希望,而亏损上市,是解决研发资金不足的一种必然策略。

招股书对此也挑明了,自成立以来已产生大量亏损净额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且预计可见未来将继续产生亏损,也可能始终无法盈利。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诺诚健华报告期内亏损状态正在逐年扩大,年亏损3.42亿元、年亏损5.54亿元,年Q1-Q3亏损6.53亿元,同比扩大约41.5%,主要的成本都投到了研发和行政开支中。而收入及收益很大一部分资金则来自于政府补贴和银行利息、理财收入等,年前三季度政府补助为万元,银行利息收入为万元。

图|诺诚健华报告期内财务数据(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目前,诺诚健华在北京和南京都设立了研究中心,北京研发中心占地约平方米,配备了最新的化学、生物学及CMC实验室,以及平方米的AAALAC标准动物房,南京研发中心则是一个平方米的实验室空间,拥有用于多晶型物筛选的先进固态研究实验室,支持结晶过程开发和药物物理稳定性研究。

此外,虽说药品还没获批上市,但诺诚健华已在广州在建一个占地平方米的生产设施用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年产能在10亿粒药片水平,预期于年第四季度完工并接受检验,工厂设施的设计基本遵循欧美、日本及中国的GMP标准。

如果新药能顺利投产,接下来就是开卖。招股书透露,预计截至年底公司将拥有80至90名销售代表,全国范围内覆盖约医院,倘若旗下的核心药物“奥布替尼”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公司则会进一步扩大业务团队至名销售代表,并覆盖医院,以支持药物迅速抢占市场。

张骁对DeepTech表示,对生物医药公司来讲,亏损倒不是融资最大的障碍,核心还是公司本身产品的质量以及开发的速度和进度。股东利益当下只能靠整个公司的运营以及整体价值提升来保证,短期是不可能靠分红或者财务指标的方式去让股东实现利润,要看产品的临床试验结果、研发进度,然后它所能针对的适应症范围,还有整个的竞争环境以及能否在中国及全球顺利打开市场,这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当然,这其中也还是会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成败系于新药“奥布替尼”

据诺成健华招股书介绍,旗下临床药物奧布替尼(ICP-)是目前正在中国及美国的广泛临床计划中接受评估的一种潜在同类最佳、高选择性及不可逆BTK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最新的公开消息显示,年1月1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评审中心(CDE)已将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3月6日,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奥布替尼(ICP-)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NDA)。

图|诺诚健华主要的在研药物(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据了解,诺诚健华目前已共有9种高分化型或新型候选药物,临床阶段除了奧布替尼外,还有两种处于I/II期试验的候选药物(ICP-、ICP-)及6种处于IND准备阶段的候选药物(重点提到两种小分子抑制剂,ICP-、ICP-)。

从药效来看,ICP-是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的泛FGFR抑制剂;ICP-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ICP-用于治疗不同肿瘤类型的N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ICP-是一种介导免疫信号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作为旗下可能很快就可以上市的奧布替尼,面临的市场老手并不少。在已上市的药物中,面临第一代BTK抑制剂强生的ibrutinib(通用名:伊布替尼)竞争,在第二代BTK抑制剂的竞争中则直接要对标阿斯利康的Acalabrutinib(通用名:阿卡替尼)和百济神州的zanubrutinib(通用名:泽布替尼)。

图|排名前十的竞品药物进度,红色箭头代表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状态,白色箭头代表全球范围临床试验状态(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药物的定价是门学问,尤其是对于抗肿瘤或癌症的药物,真可谓每一粒药都是在燃烧钞票。目前奧布替尼价格尚未公布,但作为市场参照,强生的伊布替尼在美国的价格约为每瓶(90粒)美元,在中国的价格约为每瓶(90粒)人民币元,年该药物在中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约为元/盒。

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在美国的价格约为每瓶(60粒)美元,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30天用量的价格定为美元。

“每年标价”则是指MCL或CLL/SLL患者以天为基准按每名患者推荐剂量针对不同适应症的平均成本,大体来看,患者一年的用药成本就在10-1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要百万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来讲真是有点吃不起。

从行业平均价格来看,价格战在这个行业基本是行不通的,奧布替尼的突破点就在于能否在施一公等大牛的加持下实现更好的疗效,借此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医院的名声。

毕竟对于药物来讲,大家又没什么品牌忠实度可言,花了大价钱疗效好才是硬道理。

根据诺诚健华在招股书里披露的对比实验结果,奧布替尼已展示出了几个优势。

靶点选择更准:KINOMEscan是一种活性位点竞争结合测定,可定量测量测试分子与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对种激酶的KINOMEscan测定中,奧布替尼显示出了更精准、更好的靶点选择性。

图|奧布替尼与竞品药物的激酶靶点选择对比(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靶点选择不精准会有什么后果?通俗讲就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药物不仅抑制了癌症的激酶靶点,同时也抑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质酪氨酸蛋白激酶(BMX)及肝癌中酪氨酸激酶(TEC)等十几种其他人体激酶,而抑制这些激酶通常会造成病人腹泻、出血及心房纤颤等不良反应。

药力足:病人可以吃更少的药实现同等的药力,要实现同等效果,奧布替尼可每日一次给药毫克,而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则需要每日两次给药毫克,强生的伊布替尼则需要更多剂量,每日一次给药需要毫克/毫克。如果都按每日服药一次的话,奧布替尼一天50毫克的剂量就能实现与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一天毫克差不多的药力效果。

图|奧布替尼与竞品的药力对比试验(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副作用小:目前已获批的BTK抑制剂已显示出常见毒性,副作用的原因就如同上文提到的,目前已获批的BTK抑制剂的脱靶效应,造成如腹泻、出血及房颤等症状,截至年9月30日,已有名患者接受过奥布替尼的治疗。

图|临床试验常见药物副作用比例(来源:诺诚健华招股书)

从实验数据来看,诺诚健华凭借奧布替尼这款药似乎可以一战,不过,目前奧布替尼临床实验的程度相比竞品还不够充分,具体还得看三期试验和推向市场后的临床救治效果,而如果疗效更好,溢价空间可能也会更高。

然而,不可控的风险还是比比皆是的,生物医药行业水很深,而且同行都是顶尖高手对决,棋差一招可能就满盘皆输。目前,化疗及放射疗法等治疗肿瘤和癌症已在医学界普遍采用,一款新药进入总是需要医生、患者及医学界多方认可才行。

此外,新药同时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上市本身是个耗时且不可预测的过程,比如资金掣肘耽误了开发进度被对手以更好的新药赶超,那就直接葬送了商业机会,因为公司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几个候选药物的成功,前期研究和试验结果未必就预示着在真实的市场业务上能击败对手,临床试验、监管批准及候选药物商业化每一环都是一个坎,这是诺诚健华绕不开的路。

如果这款新药失败了会造成公司退市的风险么?张骁认为,核心产品失败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讲,肯定是非常大的打击,但并不一定造成退市,还要看后续其他产品线的潜力以及公司资金储备和运营、融资的能力。诺诚健华核心药物的实验结果是考虑其产品未来能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还不足以支撑其未来一定会占有不错的市场份额。

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调研数据,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达亿美元,而自身免疫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为亿美元,这就是诺诚健华为什么要在这两个领域掘金的原因。

其中,BTK抑制剂在年的全球销售额已达45亿美元,按照复合年增长率23.3%来算,年有望达到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年估计能达到10亿美元。这个赛道,切蛋糕全凭研发实力,很适合顶尖科学家大显身手,有时候发现一款比别人都强的新药,就足矣扭转战局。

图|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测(来源:FrostSullivan)

还有一些惊人的数字是各种癌症和肿瘤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这让药物市场水涨船高。临床比较常见的比如淋巴瘤(NHL),全球新病例已从年的例增加至年的例,在中国,NHL新病例在年达例;尿道上皮癌(UC),全球新病例由年的例增加至年的例;胆管癌(CCA),全球新病例年达208例;肝细胞癌(HCC),全球新病例于年达例。

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涉及一些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癬、多发性硬化症、狼疮性肾炎等等。

综合来讲,诺诚健华成为港股的生物医药新星,在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立足是有很多利好因素的,除了在国内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施一公作为名人背书也给公司的市场开拓打造好了名片,如果IPO能让运营资金无后顾之忧,那几乎就看应用市场对新药的接受速度和程度了。

从中短期来看,诺诚健华仅凭奧布替尼一款药摆脱公司亏损状态还是有点儿悬,而且为了保证其他新药的研发进度和生产布局,成本投入在未来几年可以预见仍会进一步扩大。新药研发如同一场带着科学属性的豪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股民们可以自行权衡下注一博。

张骁对DeepTech表示,肿瘤癌症药物领域近年来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中国医药创新公司80%都是针对这个领域的,整体来看,可能是有些红海,但在一些细分的适应症以及某些治疗方案中,这类药物是非常有价值的,即使针对的人群不大,但如果是全球性的药物,这种权益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尤其是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中国企业能够跻身全球竞争力水平的最核心的一个细分领域,虽然现阶段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很多还是偏早期,但随着整个产业生态的成熟,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在全球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qs/13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