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news/a_9362119.html
编者按:从宪法修改,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实现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国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进的号角已吹响,一派欣欣向荣的革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网推出《迎二十大·数说十年》系列报道,用数字盘点十年伟业。
中国网9月19日讯(记者赵晓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自然资源部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按照节约资源和绿色发展要求,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
十年来,我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草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
坚持系统治理,为自然生态守住安全边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部署实施了一批山水林草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四分之一新增森林面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事业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各级林草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用林草之笔绘就生态画卷。
据介绍,十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种草改良1.65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万亩、万亩和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3%。
我国森林火灾受害率和草原火灾受害率远低于世界平均受害率
李春良表示,十年来,我国林草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行林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近万名,全国有名省级领导干部担任林长。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了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了林草资源“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一张图”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和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稳定在0.9‰和3‰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受害率。
十年来,我国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区位,实施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和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5.78亿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两轮累计实施5.2亿亩,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公里;启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三北工程”,十年集中建设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广袤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
李春良表示,以上数据说明,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生态面貌和生态状况不断向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年我国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增长至9万亿元
海洋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表示,自然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据介绍,-年,我国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增长至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海洋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新兴海洋产业的增速超过10%。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全国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个面积达万公顷
十年来,我国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加强。建立健全围填海管控制度,持续加强管控。在严管严控的前提下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加快盘活围填海存量。年到今年上半年,共落实项目个,确权面积达到了公顷,涉及投资约亿元。此外,加强海岸线保护和利用管理,督促指导地方落实海岸线保有率指标。完善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我国初步建立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国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个,面积达到万公顷,累计实施蓝色海湾、海岸带保护修复等各类工程项目个,整治修复岸线公里、滨海湿地3万公顷、海堤生态化建设72公里。
中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