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新区是智能煤港,也是工业景区黄

《河北日报》8月28日↓↓湖波潋滟,细柳生姿。初秋的黄骅港景色迷人,如诗如画的园林美景与高耸林立的机械设备相映成趣,散发着现代化煤港的独有魅力。很难将这里与煤港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里运煤却不见尘,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环境,就连作业区也是鱼鸟欢跃、草木葱茏的景象。这里是国内首家通过国家AAA级工业景区验收的煤港。从传统污染型企业到现代化工业景区,在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的同时,黄骅港实现了华丽的蝶变。顺势而谋——煤炭“绿色运输”在黄骅港变为现实5年前黄骅港还不是现在的模样。那时受限于煤港环境治理能力的整体水平,且煤粉尘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黄骅港也只能保持着国内煤港较为先进的水平。日常清扫难度大,尤其是出现大风天气时,漫天的煤尘飞舞在空气中。治住污染,让煤港天蓝蓝海蓝蓝,作为央企,黄骅港必须主动承担责任,为全国煤港的转型发展开辟新路,为绿色能源运输行业作出新贡献。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黄骅港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港口,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外的先进经验无法复制到国内应用。自主创新开辟新路的想法在黄骅港人的心里开始萌芽。首先要解决煤粉尘的问题,这项多年来的世界难题也一直困扰着黄骅港几代建设者。传统的清扫除尘措施显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费时又费力。想要彻底改变环境就要从源头入手,让煤炭进港后起不了尘。治理煤尘最直接有效又环保的方法便是洒水,而水往哪里洒、洒多少、如何洒得均匀、怎样解决冬季冷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去设计、探索、试验解决。技术骨干们一遍遍试、一遍遍改,最终发现能够使煤炭细小颗粒有效附着的最佳含水率能够达到抑制粉尘的理想效果,并精准找到了从煤炭入港的第一个环节——翻车机底层震动给料器上加装洒水设备,可同时保证洒水均匀、冬季不结冰。年9月8日,黄骅港长效抑尘系统试验成功,实现了一次洒水全流程近零起尘的良好效果。黄骅港把洒水抑尘原理相继应用到其他作业环节,建成了“翻、堆、转”一整套粉尘治理工程。从翻车机精准控制煤炭外含水量,到皮带沿线加装洗带装置解决煤泥、煤污水排放问题,再到堆场单机智能抑尘系统实现及时补水控制新起尘源,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切合煤炭港口实际,有效治理了生产现场粉尘排放问题。年,黄骅港港区粉尘浓度仅为国标值的18%,治理煤尘、煤污水系列技术对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推动了国内煤港转型发展的进程。煤港,已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污染企业,煤炭能源的“绿色运输”在黄骅港率先得以实现。锐意创新——引领国内煤港环保新标准煤港转型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粉尘治理技术的成功给予了黄骅港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他们提出了煤港环境治理更多的研究命题,进一步加强煤尘、煤污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优化港区环境。由于地表盐碱化,淡水资源匮乏。黄骅港地区绿化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将港区原有的垃圾场和荒地改造成两湖三湿地,分别用于储存雨水和经过处理的煤污水,并将来港船舶中的压舱水进行回收,引入湖中储存,使5个水系相互联通,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水系统。水系中储存的水资源可回用于生活用水,能提供全年50%的用水,每年节约用水成本万元以上,同时彻底解决了暴雨天气污水横流、停产清理的现象,实现了一举多赢,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在治理盐碱地方面,黄骅港积极探索盐碱地绿化新路子,通过采取更换种植土、抬高地面、控制返碱和选择抗盐碱植物等一系列措施,改造土壤,建造绿化带。多年来的接续努力,黄骅港现已建成了绿化面积达余万平方米的环境绿化工程,港区绿化覆盖率达44.7%,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海绿化景观带。同时,在原有废旧物资仓库基础上建成自然生态的果蔬基地,绿色蔬菜水果输送到职工食堂,不断地丰富着职工的餐盘。如今,港区内湖光水色、绿树成荫,茵茵绿草丛中散发出淡淡花香,形成“港在海中建、人在画中行”的美好画面。美景引人驻足,也吸引了适合栖息于此的小动物。湖中鱼肥虾美,绿林中喜鹊、麻雀、啄木鸟安家落户,各类迁徙的海鸟也选择在黄骅港停留。新华社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黄骅港绿色安全评价在全国22个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同年,黄骅港港区顺利通过国家3A级工业景区验收,在煤港中率先建成工业旅游景区。智慧港口——推动5G技术在散货码头应用发展无止境,创新不停步。顺势而上,全力打造中国智能煤港的品牌,黄骅港继续在开辟行业新领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坚持自主创新,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黄骅港先后成立了19个课题组,针对单机设备智能化、协同智能设备工艺优化、生产管控智慧化、智能装船等实践性和专业性强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先后完成了单体单机全自动作业改造、智能堆场协同作业、装船机智能化作业,实现了煤港运输全流程的现场无人化和全自动作业,也是全国首家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的散货港口。员工由机上操作转为集控作业,堆场配员减少了62%,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堆场配煤和堆存标准得到进一步统一,装船作业效率提升了10%。通过集成创新,将原流程上下游设备进行关联融合,实现了全流程设备统一调度和集中操控。根据作业指令自动选取所需设备,组成一条最优的作业流程,实现料流追踪、提前上料和流程在线切换。全流程智能化实施后,翻、堆、取、装各单机效率分别提升了13%、23%、10%和4%。针对一二期工程设备老化、效能低及故障率高等问题,黄骅港提出了设备精准维修周期理论,即根据设备寿命和使用情况,推算出精准的设备更新时段。在部件报废前期及时更新,消除安全隐患,提升设备运行能力。在这一理论支撑下,黄骅港实施一二期工程翻堆作业线整体提能增效改造项目,以少量投资使老化设备全面恢复应有状态,接卸效率提升20%,接卸能力由原设计的1.78亿吨/年提升至2.2亿吨/年。科技创新带给黄骅港的改变振奋人心,黄骅港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不断被激发。目前,全港已获得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这些专利为推动煤港创新发展持续蓄能发力。年7月,黄骅港全面建成5G专网,创造性地推动5G技术在散货码头的实践应用。5G技术主要应用于全流程智能化系统的路由冗余和视频回传以及流动管理等,同时成功实现海上区域5G信号全覆盖。尽管在绿色、智能化方面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面,但黄骅港人创新发展之路不停步,继续向着打造世界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高效能源大港前进。出品:沧州渤海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建玲

编辑:赵铁军

审核:王晓乐

新闻

投稿邮箱:bhxqrm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wlhy/11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