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怎么建世界级滨水区防洪堤成步行长廊,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拥有着驰名欧洲的港口城市更新案例。

当过去的防洪设施和老码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何让它们在功能升级的基础上重新焕发新生,把更多市民、游客引向水边?汉堡的做法或将带来一些启发。

堤坝上建步道,斜坡减少通行障碍

防洪堤是水系发达的城市的“标配”,但它们在守护河岸的同时,也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如何让大片的灰色水泥地变为焕发活力的滨水空间?汉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年,风暴潮攻击汉堡,直接摧毁了6万多人的家园。风暴过后,汉堡决心提升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等级,便在年至年间于易北河岸边建造了一道高7.2米的堤坝,以保护城市不受洪水侵害。

后来,随着现代水文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城市的洪水特征。汉堡通过计算机模拟洪峰冲击后,得出了最新的结果:原先结构的支撑元件负担过重,且过去所建的防洪堤坝拦截洪峰最大高度仅为7.2米,如今必须有达到8米高度的堤坝,才能确保汉堡可以抵御将来风暴潮和恶劣天气里极端浪潮的冲击。

年,汉堡发起了易北河岸niederhafen区域的重建防洪堤坝的设计竞赛,最终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赢得设计比赛。此后,经过了十多年的酝酿和设计改造,焕然一新的防洪堤坝终于在年亮相。

易北河岸niederhafen区域重建的防洪堤坝。?图片源自网络

令人惊喜的是,防洪堤坝不再是人们无法踏足的水泥屏障,设计师在堤坝的上方铺设了人行专用道,构成了长达米的滨河长廊,人们可以一边漫步、一边饱览易北河与港口的美丽景观。如此一来,滨河长廊不仅会成为人们喜欢的河岸空间,它也会与周围的社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参与设计的建筑师向媒体表示:“汉堡niederhafen防洪屏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包含了著名的滨河长廊,这是游客参观的主要景点,也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防洪屏障的重建就是为了将汉堡的滨河长廊与周围的城市结构重新连接起来。”

新建成的滨河长廊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西侧空间较大,能俯瞰河流,而东侧旨在为城市码头周边提供更加私密的空间。整个长廊最狭窄的部分也有约10米的宽度,这是因为设计师希望确保在长廊的每个地方都有足够的空间,供路人、街头表演者和食品摊位使用。

从空中俯瞰,长廊蜿蜒的造型仿佛是在摆动。这也是设计师的匠心所在。他们在长廊的两侧雕刻出一系列圆形剧场式台阶,朝向河流和朝向城市的台阶在结构中交替出现,与邻近街区的道路和建筑物相呼应,形成一个具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面向河流的台阶为市民提供了通往水边的路径。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长廊的可达性,设计师还在街道层增加了自行车道,并在长廊两端设有供轮椅使用者和服务车辆使用的无障碍斜坡。长廊上还建造了小型商业设施,目前开设了两个食品店和一个三层高的餐厅。餐厅的顶层从长廊上突出,俯瞰着相邻的台阶剧场,那里是欣赏易北河风光的绝佳之地。

巧妙利用高低落差,构筑弹性水岸

随着城市产业和功能的变更,许多老码头都陆续被废弃,曾经的繁忙之地,是拆还是留?汉堡选择了后者,并将其改造成一个亲水空间。

汉堡海港区曾是这座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繁忙的码头,经过十年多的设计与建造,如今,它成了汉堡港口新城(hafencity)富有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年,汉堡市议会通过了港口新城总体规划,宣布这一荒废的港口码头片区将被改建为一个集居住、办公、商业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域,并作为汉堡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名片。值得注意的是,港口新城总体规划从最初就确立了新开发区域和保留水岸区域,以及建成环境和水岸之间的剖面关系。年,西班牙embt事务所赢得了汉堡港口新城公共空间的设计竞赛。

一只海鸥飞过滨水区。?新华社发

公共空间总体规划保留了原有的滨水空间形态,利用现存河道作为街道和地块的划分。但由于原有码头地坪无法承载新建建筑的重量,在总体规划中,新街区离水岸线需要有20米的后退。这一做法既保留了历史岸线,也形成了兼具亲水和防洪作用的弹性水岸。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近年来风暴潮灾害的频发使得弹性水岸日益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wlhy/15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