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硕海大中国海洋大学简介中海洋考研

一、学校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工程”和“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院校代码:

创办时间: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本科专业:75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

院系设置:

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

校区:

崂山校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号;

鱼山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

浮山校区: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23号;

西海岸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沙路号

二、学习方式和就业方式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我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就业方式为非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多种形式和灵活时间在职学习,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

三、学科专业情况

学校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余人,其中本科生余人、硕士研究生余人、博士研究生余人、外国留学生余人。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博士生导师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余项,授权发明专利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5项。

四、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博士生导师人,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职称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80%,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含非全职两院院士9人),长江、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0人,“四青”人才50人,山东省“泰山学者”84人,“筑峰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72人,“青年英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人。

五、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科学、水产科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环境科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培育学科)

六、奖助体系

我校已构建较为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符合评选条件的研究生可申请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符合资助条件的研究生可享受或申请基本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硕士预修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金、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专项资助。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要求以当年我校公布的通知为准。

七、信息查询及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wlhy/16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