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80900.html
导读
当中国在码头自动化的路上高歌挺进,美国大多数港口都排在世界上技术最陈旧的港口之列。
这一问题在疫情时期爆发,造成史无前例的港口大拥堵,让供应链遭受重创。
首先,必须恭喜山东港口日照港10月9日落地了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我们来看看这个码头有多牛:
全球首创!实现了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集卡车在堆场“自由行”,单箱综合能耗降低50%;
硬核破题!成功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通常需要“安全员”监督的世界级难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集卡全工况、规模化运行作业;
首次成功将“北斗+5G”、国产码头操作系统TOS应用到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全过程,工艺灵活、生产高效,实现厘米级精度操作。
日照港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智”造之路,让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为更多中小规模集装箱港口触手可及的目标。
其实,早在它之前,中国码头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了。
比如,我们有上海洋山深水港,这座被称为“魔鬼码头”的无人码头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
还有单机平均效率高达43.23自然箱/小时,保持世界最高效率的青岛港。
当中国码头一路高歌挺进,为世界提供了N份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中国样本”时,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美国——正饱受老旧落后的码头设施造成的效率低下之苦。
我们知道,今年美线运费一路攀升、破历史纪录,“运价比肩货值”“集装箱一舱难求”“航运堵塞滞留海上”似乎已经成为航运市场的新常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港口拥堵——落后的码头设施,造成低下的港口装卸能力,又导致集装箱船漂在海上排队,无法进港卸货。
美国的大多数港口实际上都排在世界上技术最陈旧的港口之列。当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热情拥抱自动化技术,并将其整合到装卸货运集装箱的流程中时,美国却回避了那些技术上更先进的解决方案。这一隐患在疫情特殊时期爆发出来,让供应链问题不断恶化:
●全球港口拥堵,许多集装箱船排队进港,抵消了多万TEU的运能,约相当于全球12.5%的运力。
●据印度《经济时报》11日报道,美国第三大集装箱港口萨凡纳港当前货物堆积情况严重,8万个集装箱正积压在佐治亚州的萨凡纳港口,数量较以往多出50%,其中近个集装箱已经在港口滞留了一个月之久。
“供应链不堪重负,事情正在向失常的方向发展。”——美国佐治亚州港务局主管格里夫·林奇。
●“弃船和悲惨船员”——从长滩到圣地亚哥,布满了等待卸货的船只,于是产生更高滞留费、附加费,派生出各种联运延误。《华尔街日报》上周五的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债务不断增加。船东债务无法偿还的话,将会导致船只被抛弃、出售或转让。这也导致了船员被遗弃在海上的现象不断增加。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名船员被迫漂流在海上。被遗弃的船员除了很难获得报酬,还面临食物告罄的窘境。
假如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来到上海洋山深水港、青岛港或厦门远海等自动化码头,可能只要不到一刻钟,就能由多个机器轻柔高效、天衣无缝地完成一系列引导、装卸。
这一切24小时地无人进行——操作人员坐在中控室里,轻点鼠标就能完成这一过程。
但假如它开进美国西海岸某港口,在码头工人肉眼和手动操作下,将需要耗时至少半小时。疫情导致的劳动力锐减,进一步削弱了码头效率。
美国作为“第一科技大国”,居然在如此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上远远落后,拖累了全世界的供应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什么?
本质上,这其实是技术和人的矛盾——在自动化、信息化的潮流中,会给一部分人带来改变的阵痛。
码头工会便是一股阻止自动化技术的强势力量。无论是东海岸,还是西海岸,这些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都对码头现代化发展怀有深深的排斥心理和敌意。
码头自动化将减少劳动力,导致一部分人失去年薪10W+美元的高薪工作。(美国蓝领真有钱啊!)
经过协商,工会和码头制定了“最低劳动定员标准”,即规定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工人,这又和自动化技术带来的降低用人成本、“降本增效”矛盾了。
因此,美国工人继续冒着危险,在室外人工实地操作。
为这一决策买单的,是全球供应链,和链条上无数的人。
在高科技的洗礼和冲击下,人要怎么权衡和自处,这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命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