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江西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研究与分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研究与分析报告

精彩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全国及中部的发展地位,查找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01

社会物流总额实现增长。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亿元,居全国15位,中部第5位,增长8.8%,比全国平均水平(6.4%)高2.4个百分点。

02

社会货运量较快增长。年,全省货运总量17.42亿吨,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6位;增长12.9%,增幅居中部第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7.1%)高5.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量0.51亿吨,居全国第21位,中部第4位;增长6.25%,增幅居全国第2位;公路货运量15.76亿吨,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5位;增长14.2%,比全国平均水平(7.4%)高6.8个百分点,增幅居中部第1位;水运货运量1.15亿吨,居全国第14位,中部第5位;港口货物吞吐量2.5亿吨,增长66.7%,比全国平均水平(2.7%)高64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63.5万标准箱,增长37.2%,比全国平均水平(5.2%)高32个百分点;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9.1万吨,居全国第22位,中部第4位;增长43.7%,增幅居全国第1位,其中昌北机场货邮吞吐量8.26万吨,增长58.1%,增幅居全国排名前35个机场第1位。

03

快递物流快速增长。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完成6.19亿件,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5位;增长41.5%,增幅居中部第2位;快递业务收入67.1亿元,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5位,增长36.4%,增幅居中部第1位。

04

口岸货运量平稳增长。年,全省进出口货物.12万吨,国际集装箱41.72万重标箱,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4位,分别增长0.9%和3.37%。赣欧班列累计开行列,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3位,是年的7.7倍,增幅居中部第1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9倍;铁海联运集装箱快速班列共发送5.84万标箱,增长24.2%。

(二)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截至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4公里,铁路物流基地17个,其中一级铁路物流基地1个,二级铁路物流基地6个;企业铁路专用线条,其中长江港口专用线7条。水运通航里程数公里;泊位数个,其中,深水泊位数个,居中部第2位,亿吨港1个(九江港)。形成以昌北国际机场为中心,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庐山机场、罗家机场、明月山机场、三清山机场为支线的“一干六支”民用机场体系。

(三)物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全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势头,有力推动了全省物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年全省物流产业集群主营收入有望突破亿元,增长9%。重点物流产业集群实现快速发展。

01

物流枢纽建设全面启动。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我省南昌、赣州、九江、鹰潭4市入选,居中部第5位。年9月,赣州市列入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02

物流产业集群运行平稳。年,全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增长8.6%,重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较快。如向塘江西省物流中心聚集物流企业余家,实现物流主营收入44.9亿元,增长9.6%;南康家具物流产业集群聚集物流企业家,实现物流主营收入.35亿元,增长12.6%;樟树医药物流产业集群聚集医药物流企业38家,实现物流主营收入84.6亿元,增长11.3%。

03

物流示范园区创建深入开展。鹰潭现代物流园区获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红土地物流园等7家物流园区获得省级物流示范园区;玉丰冷链物流园区等19家商贸物流园区认定为省级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中心)。年全省物流园区实现主营收入亿元,增长11.60%。

(四)物流成本持续下降01

社会物流成本下降明显。年我省社会货运量为17.42亿吨,按照所消耗的运输费用进行换算,单位货运成本为.27元/吨,下降7.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元/吨),居中部第3位,低于河南(.78元/吨)、湖北(.42元/吨),高于湖南(.86元/吨)、山西(86.75元/吨)、安徽(86.55元/吨)。我省单位货运成本下降明显,总体不高,也说明我省社会物流成本不算高。

02

物流产业集群企业物流成本连续回落。年,全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内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较上年增长6.1%,增幅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年回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9.3%,与上年持平;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7.8%,增幅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03

物流降本增效行动成效显著。年,全省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7.1亿元。启动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减免通行费56.3亿元。推动南昌、九江全国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验收试点项目31个,奖补资金万元。

(五)消费服务能力得到提升01

冷链物流平稳增长。截止年底,全省冷链物流企业家,较上年增加35家。其中4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家,3星级2家。年,全省冷链货运量.5万吨,增长15.3%;冷库容量.5万吨,增长11%;冷藏车辆,较上年增长26.3%。

02

商超配送增长较快。年,全省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个,增长12.2%;总面积43.78万平方米,增长9.5%;自营配送费用84.29亿元,增长7.5%。

03

快递服务能力提升。年,全省快递企业家,分支机构个,备案网点个。拥有各类快递服务车辆辆,增长9.15%。其中快递服务货车辆,增长6.80%。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快件箱组,增长26.5%。

(六)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年,全省物流企业2.2万家,A级物流企业家,居中部第3位。其中,5A级2家,4A级85家。一批龙头企业在全国崭露头角,如正广通、万佶物流成为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江西三志物流进入年全国零担专线30强;阿南冷链进入年全国冷链物流百强;截至年底,国磊供应链等79家物流企业认定为省级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顺丰速运、九州通药业、嘉里物流等全国物流50强来赣投资项目12个,京东、菜鸟、传化等5A级以上物流企业来赣投资项目26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01

物流枢纽不强。南昌、九江、赣州、鹰潭国家物流枢纽货运枢纽建设滞后,产业聚集效应不强。如,赣州南康家具物流产业集群依靠赣州港实现了公铁联运,但一直没有建设具有货物集散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造成家具货物集散功能不强,区域性物流中心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各地物流枢纽建设不足,导致我省货物集散长期受到周边“虹吸”影响在航空货运方面与兄弟省份对比差距较大,昌北机场仅有货运航线5条,航空货邮吞吐量8.26万吨,而郑州机场有货运航线34条,航空货邮吞吐量51.5万吨,只及郑州机场的15.57%。即将建成的鄂州顺丰国际机场,投资近千亿元,到5年将打造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万吨,成为中国航空货邮吞吐量超百万吨的机场。

02

多式联运不畅。因缺乏公铁联运设施,九江港与南昌港没有形成有效联动,九江港区仅外贸码头可以实现铁水联运,红光码头虽规划了铁路专用线,但因货运量不足迟迟得不到落实。全省只有赣州港获批为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未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

03

高标仓储不足。年,全省通用仓储面积.6万平方米,高标仓面积约.1万平方米,占13%。其中南昌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相对郑州、武汉、长沙、合肥、西安、贵阳相比较少。南昌市高标仓占全市仓储的27%,武汉市占41.67%、长沙市占38.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是承载城市发展不足。国家物流枢纽主要依据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基础设施和人口分布布局,从经济总量和人口分布来看:年我省4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GDP分别是:南昌(.67亿元)、九江(.19)、赣州(.02亿元)、鹰潭(.98亿元)。河南6个枢纽承载城市分别是:郑州(43.22亿元)、安阳(.22亿元)、洛阳(.78亿元)、商丘(.04亿元)、南阳(.77亿元)、信阳(.8亿元);年,我省4个承载城市人口分布,南昌(.29万人)、鹰潭(.53万人)、九江(.58万人)、赣州(.71万人),河南省分别是:郑州(.9万人)、安阳(.7万人)、洛阳(.3万人)、商丘(.39万人)、南阳(.12万人)、信阳(万人)。

02

基础设施不衔接。我省多式联运设施主要分布在南昌、九江、赣州等节点城市,其中南昌向塘铁路港还未建设多式联运设施,赣州港缺乏大型货物集散中心,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赣州黄金机场缺乏转运联运设施;南昌银燕物流基地、赣州红土地物流园、九江林安商贸物流园等均缺乏多式联运设施。

03

仓储市场需求较弱。从仓库租金来看,南昌市仓储平均租金(21.13元/平方米·月),相比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贵阳较低;从仓库空置率来看,南昌市仓库空置率为22.95%,相比西安、武汉、太原、贵阳、长沙、郑州、合肥高。

04

公共设施投入不足。我省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而为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的物流基础设施均由社会资本建设。全省个大型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只为企业内部服务。南昌华润万家、绿滋肴特产均为自有门店配送。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大润发等大型外资商超均自营配送。

(二)产业支撑不够01

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下降。年我省工业品物流额占社会物流总额58.9%,首次跌破60%以下。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低附加值的纺织和服装等规模较大,高附加值的烟草、汽车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制造业均低于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等省份;从物流商品价值来看,年,我省货物平均价值(社会物流总额/货运总量)为3.79元/吨,广东(.08元/吨)、河南(.32元/吨)、湖南(.24元/吨)、湖北(.51元/吨),可见我省货物平均价值相对偏低,特别是卷烟、手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较少,纱、布、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产量较高,因我省工业总体不强,所产生的工业品物流总额相对较少。由此可见,相同运量的货物产生的GDP较少,反映我省产业层次较低。

02

农产品物流规模偏小。年,农产品物流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3.8%。从产量来看,年我省农产品产量.8万吨,相比(河南.3万吨、湖北.94万吨、湖南5.3万吨、安徽.66万吨、山西.15万吨),居中部第5位,尤其是在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方面,差距较大。从农产品产值来看,年我省农业产业增加值.3亿元,相比(河南.38亿元、湖北.51亿元、湖南.6亿元、安徽.01亿元、山西.6亿元),居中部第5位。

03

冷链物流短板明显。年,全球冷库容量为0.2立方米/人,我国为0.立方米/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为0.5立方米/人)。我省人均冷库容量仅有0.立方米/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产地型冷库仅占全省冷库容量的8%;冷藏车每万人拥有量仅为0.2辆,低于全国每万人1.29辆平均水平。全省冷链综合流通率仅有13%,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3.9%。全省无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截至年底,我省冷库容量为.5万吨,其中主要为低端冷冻、冷藏库,适合水产品的多温库容量仅12.6万吨,适合果蔬气调库容量仅0.6万吨。全省6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库有8家。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不够。全省99个开发区中有23个建有物流园,占总数的23%。其中,2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13个建有物流园,如南昌小蓝经开区有6个物流园。昌北经开区有8个物流园。南昌高新区的金圣物流园,井冈山经开区的综合性物流中心,赣州经开区的传化南北公路港,九江经开区的上港物流园。78个省级开发区中只有10个建有物流园,如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医药物流园等。

02

农业对物流业带动作用较小。目前,我省共建设了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75个。而河南省有农业产业化集群个,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河南双汇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在31个省市建有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多吨冻肉产品配送到全国各地。我省国鸿集团年产冻肉产品只有吨,相差悬殊。

03

冷链设施投入不足。各级政府普遍对冷链设施建设重视不够,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建设,政府参与较少。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南昌深农批、肉联厂的冷库由国有资本投资。重点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不足,如信丰县的农夫山泉的原浆橙汁年产3万吨,因未自建冷库,产品还要运到南昌冷库存放,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三)物流集聚不明显01

物流园区企业入驻率普遍不高。全省45个已运营的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家,入驻率32%。如吉水县金鸿马物流园入驻率18.6%。井冈山经开区综合物流中心入驻率24.3%。而长沙的湖南省一力物流园入驻率达83.3%。

02

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我省5A级物流企业2家,尚未有进入物流50强企业,而湖北省有2家,湖南1家。在企业上市方面,尚无上市物流企业,安徽上市1家,湖北上市2家。目前国光超市拟在A股上市,安智物流、实顺物流、赣州坚强百货进入了上市储备,万佶物流拟于近年在新三板挂牌。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物流园区缺乏顶层设计。我省大部分物流园区选址不合理,77%不在开发区内,距交通枢纽较远,不具备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货运集疏能力较差。如吉安市有各类物流园区27个,物流园区存在产能过剩。九江市有各类物流园区9个,主要集中柴桑、濂溪、浔阳、修水、瑞昌等县(市、区)。全省商贸物流园区大部分以商品交易功能为主,缺乏货运分拨及仓储配送等物流功能,如赣州毅德物流园、华南城商贸物流园、林安商贸物流园等。

02

低端企业数量居多。全省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仅87家。80%的物流企业聚集在中低端市场,物流模式创新能力弱,专业化服务水平低。如南昌洪城商圈有物流企业家,60%以上属于小微企业。物流企业集团化发展不足,缺乏引领全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0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发挥不够。省级层面,虽然依托万佶物流建立了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由于主体是民营企业,有关部门支持意愿不强,数据共享难以实现。市级层面,吉安、赣州、上饶、萍乡、九江建立了市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县级层面,寻乌县建立了首个县级公共信息平台。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较为滞后,服务水平还未实现大的突破。

02

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较低。据统计,全省物流企业信息化率不足40%,物流园区信息化率不足50%,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但为了获取货源信息,不得不临时使用货源地各式各样的信息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服务质量较低,收费较高,司机负担较重。物流园区普遍缺乏信息化服务,入驻企业享受不到信息服务,导致市场随意降低运价,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政府未参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我省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均由企业承建,比如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万佶物流承建,赣州城市配送信息平台由虔诚物流承建,上饶是由新华龙承建,萍乡是由四顺集团承建,南昌是由风快供应链承建。而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由政府推动建设,承担区域物流数据交换和信息互联工作,整合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邮政等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形成“大交通”“大物流”“大数据”三位一体的数据大平台。

02

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习惯于传统业务模式,多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传递信息。物流园区大多数不参与物流业务,信息化投入只是体现在车辆停车收费上。

(五)标准化应用不广01

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我省目前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刚起步,物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发展规划还未制定。企业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积极性不高。

02

企业物流标准化意识不强。全省1*mm标准托盘普及率仅有21%,省内企业带托运输率约5%左右。除南昌、九江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以外,我省大部分企业仍习惯使用非标托盘,部分企业标准托盘(或周转箱)在内部使用较多,与上下游产业供应商之间的循环共用少。如九江理文造纸,新增自购标准托盘3万余片,与产业园内10余家企业实现带托运输,但在上游采购环节、下游配送环节,未形成上下游带拖运输、循环共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未形成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因我省市场规模偏小,如招商路凯、集保等知名托盘租赁服务企业不愿意进入江西市场,我省托盘租赁服务主要依靠国磊物流和雄鹰木业两家托盘租赁服务商。国磊物流在南昌、上饶、赣州、宜春等4个设区市设立了租赁服务网点外,其余设区市服务网点还在建设中。

02

是供应链体系建设滞后。我省大部分企业因业务规模普遍较小,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未引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标准化提升意愿不强。

(六)营商环境有待改善01

城市通行限制较多。我省大部分城市实行了货运车辆进城限行政策。主要是:

①限行政策执行不一。有的城市在发放配送车辆通行证时,未按政府规定除“两桥三路”以外限行区域,发放通行证时要求企业在通行证上填写可通行道路名称不能超过86个字。

②车辆通行证申请困难。如有的城市因“放管服”改革,原由市交管局发放的通行证改由县区交警队发放,使企业要跑多个县区交警队办理,且互不相认。

③装卸停靠作业设施缺乏。有的城市城区配送车辆临时停靠区域缺乏,特别是进入大型商业区、办公区配送因停靠作业经常被城管处罚。

02

创新试点方法。两个试点城市在确定实施方案时,广泛动员各类企业参与,提出试点思路,制定试点标准,不明确试点企业,让更多企业参与试点。通过专家辅导使参与企业按照试点标准实施,政府部门及时掌握试点进展和动态,当接近或达到试点标准时,指导参与企业申报扶持资金。

03

物流用地供需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普遍反映,物流项目用地指标申请较难,影响了企业发展。万佶物流急需在向塘建设省级分拨中心,以满足全省货运集散需求。九江联商物流仓储陈旧,急需新建一个现代化配送中心。国光超市需建设公共配送中心,需要因用地指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01

城市车辆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城市制定了货车限行政策,对货车进城限行时间、路线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如南昌市每天7点-23点对各类货车禁行,与长沙相比,长沙市货车限行时间为7点-22点,比南昌市限行少1个小时。允许城市配送车辆在中心城区货源密集地区或者划定的道路作为临时停车区域,设置临时停靠点个。

02

物流企业用地效益较低。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用地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物流项目因占地多、税收少政府供地意愿不强。有的物流企业原有的大型仓库、配送中心、货运站因城市发展而外迁,用地指标一时难以落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推进我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制定《江西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年行动计划》(0-2年),开展“六化行动”,推动全省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省物流业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一年打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物流业规模扩大,物流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两年见成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提升,物流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年大提升,通过建设个以上重大项目,投资亿元以上,使我省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增强,物流业规模、效率、质量全面跃上新台阶。初步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万亿元;50个物流产业集群实现主营收入亿元。

(二)实施促进物流高质量发展“六化行动”01“网络化”构建行动

①.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南昌、九江、赣州、鹰潭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赣州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南昌、九江争取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名单。

②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扩大九江港至上海洋山、宁波-舟山江海直达运输船舶规模和航线,加快建设九江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南昌港亿吨大港。有序推进九江港至日本大阪港中日“江海联运”项目建设。发展以江海直达、干支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促进上饶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提升上饶“无水港”运营水平。建设南昌万佶公铁联运省级分拨中心等多式联运项目。大力发展赣州、南昌、上饶发往厦门、福州、深圳、宁波等出海口铁海联运班列。

③补齐集疏运体系短板。推动年货运量万吨以上港区引进铁路专用线。推进肉类、汽车、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等一批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和运营。

④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构建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高标准仓储建设,重点在南昌、九江、赣州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

⑤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实施“邮政在乡”工程,推动全省建制村基本实现直接通邮。持续推进“普惠邮政”建设,在农村邮政网点搭载政务、税务、金融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升级“快递下乡”工程。

02“协同化”联通行动

①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开发区建设物流园,为企业提供集中采购、统一库存、“线边物流”、运输和配送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增加开行面向开发区内大型制造业企业等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加快航空货运发展,推动昌北国际机场、赣州黄金机场积极开辟全货运航线。提升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运营能力,加大“卡车航班”开行力度。

②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业。推动物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在赣产业化。引导各地把物流装备制造业列入招商引资重点产业。

③推动物流供应链创新。加快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链主”转型,通过集中采购、统仓共配向末端门店配送,形成竞争优势。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运用供应链运营方式,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整合嵌入生产经营过程,通过物流链、资金链、技术链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化能力;推动物流“平台型”供应链企业为中小企业及货运个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④发挥物流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围绕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重点农产品产地预冷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冷链物流中心对大型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等末端网点进行配送,满足对高品质农产品消费需求。五是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完善现场查验联运机制,推动口岸物流信息化,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优化赣欧班列开行节点,针对大型企业打造“量身定做”的班列服务产品,促进赣欧班列双向均衡运行。

03“集约化”发展行动

①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全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动向塘综合、九江水运、南康家具等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②打造高标准物流园区。规范物流园区建设,提高物流园区建设水平。开展物流园区专项整治,停止审批地产开发型的物流园区,新建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提升改造一批传统物流园区,淘汰一批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物流园区。继续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创建和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中心)认定。

③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股权合作等方式组建集团化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强背景、物流50强企业和4A级以上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赣投资兴业。重点培育一批4A级以上物流企业。

04“智能化”推进行动

①发展物流服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模式创新,培育网络货运品牌企业。积极开行冷链货运班列和“点对点”铁路冷链运输。发展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

②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快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相关部门跨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推动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大型市场主体的物流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③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支持供应链企业应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提供物流大数据服务。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

④推动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动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推动“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周转箱、筐)+叉车”智能仓储设施建设。

05“标准化”推广行动

①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宣传贯彻国家物流相关标准。开展物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及应用。

②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及单元化物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1×mm标准托盘、×mm周转箱(筐)等单元化载器具,建立共享模式的“托盘池”“周转箱池”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网络。

③规范货运车型标准化。统一推广厢式、封闭式货运车辆。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从事城市配送。四是推广绿色包装标准化。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广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标准化、减量化。

06“便利化”提升行动

①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注册办理流程。因地制宜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住所申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加快道路货运车辆异地审验工作。精简快递分支机构办理手续,全面落实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

②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推动降低铁水联运运价,进一步清理规范铁路货运经营服务性收费,推动货物运输由公路向铁路转移。

③降低车辆通行和港口物流成本。鼓励货运车辆电子道路运输证和ETC卡“两卡合一”,加快推广货车不停车收费。进一步清理港口物流收费,规范收费行为。

④强化配送车辆便利通行。制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创新配送车辆通行证发放办法。鼓励配送车辆统一车型和标识。

⑤提升城市物流管理水平。编制城市配送专项发展规划,完善城市配送装卸、停靠作业设施。支持建设公共型城市配送中心和前置仓等基础设施。

(三)保障措施01

加强调度推进。发挥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推进“六化行动”开展,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跟踪,定期通报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各设区市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02

加强统计监测。落实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探索开展物流成本效率监测。完善商贸物流、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业景气指数、仓储业景气指数等专项统计。制定我省物流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黑名单”管理办法,组织建立全省物流企业信用联盟。

03

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配送体系,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可优先使用省下达市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如符合省重大项目条件的物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参加企业上市“映山红”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赴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全面落实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

04

加强宣传推广。广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及时发现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典型案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江西省商务厅现代服务业处(电子商务处)二级调研员、中国物流学会会员;胡冲,江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党支部书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d/10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