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进行时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0/9380603.html

长三角又有一港口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

今天(11月4日)下午,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23.47吨红橡木板材,经“太仓快航”新海集和谐号接驳,由上海洋山港运抵太仓港。这是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正式运行第一单,标志着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

太仓港图片来源:太仓海关

区域通关一体化企业省时又省钱

所谓沪太通关一体化,就是指从洋山港经太仓港进出口的货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动接卸、视同一港。而此次的“联动接卸”,则进一步将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进口货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提离;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报关单放行后,可从洋山港直接装大船离境,解决了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问题,可大幅缩短通关时间。

以往,江苏的企业想要把洋山港的进口集装箱运回来,需要用集卡经东海大桥从洋山港把货拉到太仓。相比水运,集卡运输费用高、道路堵、效率低。现在,每8小时一班的“太仓快航”,可以直接通过水运将货物从洋山港运送到太仓港,定时、定航线、省心、省钱。

天目新闻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此前,仅苏南地区每天就有4万多辆装载外贸货物的集卡从上海港进出。根据当地物流行业的报价,新模式每标箱可节约运输成本元左右。如果按一辆集卡一趟装3个标箱测算,苏南地区企业每天光物流成本就节约万元左右。

太仓港作为上海航运北翼缓解上海市域的拥堵

太仓港和上海自贸区的港口洋山港是“近邻”,上海自贸区需要周边城市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同时溢出仓储、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需求。这样双向互利的机会,太仓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年,太仓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居江苏省第一位,全国第十位。这两年,太仓港一直在争取与上海的联动。一方面,与上海港合作开展一体化经营,由上海港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太仓港两个集装箱泊位经营,并派团队进行管理。在业务层面上双方合作开展集装箱远洋中转一体化,将原来“长江--外高桥--洋山”的远洋中转模式,改为“长江--太仓港--洋山”模式。

另一方面,太仓港还把集装箱码头的数据、操作系统与上海港无缝对接,把码头作为上海港的一部分,获批上海洋山海关监管场所代码,为现在的通关监管一体化和“联动接卸”奠定了基础。

太仓海关副关长陈康介绍,通关监管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域资源要素快速流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疏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货物压力,有利于太仓港作为上海航运北翼的发展,以及缓解上海市域的拥堵。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港口的定位,太仓港接下来的建设目标是上海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做大做强内贸干线业务,做优做精近洋航线。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港口群市场化整合

长三角港口群是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这当中,又以上海为中心。根据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但这一目标并不是单靠上海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目前,在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港为核心、江苏、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港口群已基本形成。而安徽省的芜湖港、马鞍山港、铜陵港3个亿吨内河港口,在腹地资源方面给其他长三角港口很大支撑。想要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就必须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具体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沪浙杭州湾港口分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深化沪浙洋山开发,做大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第二是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

不过,目前长三角多式联运体系构建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港铁分离,长三角区域内大多数铁路均未延伸到港口,海铁联运货物需通过卡车在码头和铁路货运站之间周转。这一点,还需要长三角地区聚焦公转铁、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构建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多式联运体系。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fx/15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