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加快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借鉴香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提出如下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将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
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已经不能支撑以加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国际产业分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逼迫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服务贸易为核心的新国际贸易规则(TPP、TTIP)促使我们需要改变以产品贸易为主的传统思维。目前我们正处在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阶段,工业整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容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像上海一样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
(二)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逐步与国际最新服务贸易标准接轨
服务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种税制、规制和法制因素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要将上海自贸实验区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性政府,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和反垄断法,依法管理市场,最终与国际最新服务贸易标准接轨。
(三)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城市处于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各地应根据所在区域和本身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服务业发展战略,要依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不同城市的服务功能定位,建立基于比较优势和产业链区别定位之上的区域分工体系,东部沿海城市要借鉴香港的产业升级经验,在将加工业迁移到其他地域时,将产业的两端留在本地,迅速发展起自己的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城市要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确定适合自己的服务业发展策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发展服务业要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府要为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定位好政府规划、服务、协调、和监督作用,发挥好行业协会维护市场次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修改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对中小服务企业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切实简化服务行业征税环节,解决服务企业税负高于生产企业的问题;应把技术服务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完全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等。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服务业集聚水平
没有城市就没有服务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是形成服务业需求的基本条件,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就越大。一方面,人口集聚给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集聚为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发展机遇。只有加速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服务产业集聚度,才能为发展服务业奠定基础。
(六)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强创新融合,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着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导航定位、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深入研究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及再工业化战略,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实施中国制造战略,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与此同时,加快新技术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围绕移动生活服务、数字休闲、娱乐、旅游、空间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等数字生活领域,大力发展以网络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将“互联网+”作为服务业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作者为中国经济年鉴社社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