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它还是那个周期属性很强公司么

一、贸易数据回溯

从美国特朗普政府拟对钢铁、铝及其相关产品征收关税的3月初开始算起,至今仍未满3个月。期间以下各种商品及服务或数据表现如下:

(1)原油价格;

布伦特油期间涨幅已超26%,而西油的涨幅也超过了23%,双双创造了自年11月底以来的高点。在不足三个月内能让原油基准价格上升这样的幅度,除了反映地缘政治因素,主要还是在于供求关系,特别是全球经济向好所提供的稳定需求。

油价的小阳春、小牛市更带动了整个油气产业链的复苏及好转,包括提前进入4、5月份后我国LNG进口的传统旺季,基于油气价格联动以及我国贫气的大逻辑,绝大多数的研究机构仍然对LNG后市维持量价齐升的判断。

(2)BDI与CCFI指数;

BDI指数在此期间呈现“低开高走”“前低后高”的特征,整体呈上升的波动态势,可见在此事件的高峰期,与全球的贸易相关的海运需求不至于下滑,运力的供给并没有过剩。从侧面反映出全球贸易已经走在复苏及好转的内生正循环,这种过程是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及惯性,至少在此期间并不见明显影响。

而直接反映我国集装箱运输出口情况的CCFI指数,也在三月份后探底持续回暖,攀回年初的高位,对美两大航线亦是如此。

(3)中国主要港口吞吐量;

从中国主要港口吞吐量的实际数据来看,无论是外贸货物的吞吐量或是集装箱吞吐量来考量,皆逐渐回升至上一年的最好水平。集装箱吞吐量的累计同比增速能维持在5-6%水平,大致跟年的一二季度增速持平。

(4)中国进出口数据;

最后落实到较为宏观的进出口数据,进出口金额的当月值及当月同比增速也能维持在上一年的较高水平。

由各类数据反馈回来,我们也许能大致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中美贸易摩擦最终演变的结果或导向可能长期影响深远,但从短期,乃至中期的角度来观察,对全球贸易所处的周期性复苏进程,甚至对中国贸易额的影响至少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所处的进程依然处于全球贸易复苏这一大环影响之下,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及韧性。

二、存在“预期差”和“剪刀差”的中集集团

通过对照以上数据图表,发现中集集团(.HK)自踏入年股价的走势与BDI、CCFI或主要港口吞吐量、进出口等数据高度相关,而3月份以来股价的进一步下滑,恰恰是被投资者不断增强的悲观预期及放大恐惧所致,属突发事件性影响。

事实上,中集集团公布的年一季报来看,中集的经营业绩依然强劲。按公告,中集于年第一季度录得营收人民币(单位:下同).54亿,同比增长高达31.19%。核心板块中,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收72.61亿,同比上升36.89%;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营收47.20亿,同比增加14.27%;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8.77亿元,同比增长28.23%。

到底是什么缘由驱使中集集团的股价与业绩出现了不断扩大的“剪刀差”?为什么中集集团的股价走势要与各类贸易指标及数据挂钩而高度相关呢?以至于被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受损者?

很大程度上,跟投资者始终认为中集集团是强周期股有莫大关系,而且很容易便可联系到其周期性是跟随中国贸易乃至全球贸易的兴衰。周期与贸易,是中集被贴上的最大标签。下面我们就以这两大维度来展示,剖析中集集团在此期间被杀错的缘由。

(1)被错杀的中集集团之缘由一:美国业务对其影响实际不大;

上文的论述我们至少能看出此事件对中国贸易的实际影响,至少从数据上来看,也并不明显。现在我们进一步深入,从集运行业来看,美国的进出口集运体量占全球比例不大,所以可以判定美国业务对早已实现全球性布局的集装箱制造业务或其他核心业务板块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早在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计划对中国展开“调查”时就有不少航运业的专业研究测算过,美国班轮航线货种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预计最少带来万TEU的减少。据航运业的权威报告《年度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回顾》指出,年全球集装箱码头将处理高达8亿TEU集装箱,而且未来数年将保持5%的增长率。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口径来测算,较为悲观的情况下受影响的万TEU只占全球0.5%的比例,意味着,最差的情况下,对于集装箱制造行业的需求也是跟呈上升趋势。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切入,年中国十大港口集装箱的合共吞吐量高达万TEU(较年增长6.7%),而年北美十大港口集装箱的合共吞吐量才万TEU(较年增长8.1%),预期悲观时受影响的万TEU仅占两者年合共的吞吐量1.7%,而这个比例是很容易被稳固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所抹掉的。

(2)被错杀的中集集团之缘由二:中集已不再是以前的它,周期属性已不明显。

中集集团作为老牌蓝筹上市公司,一直以全球集装箱制造巨头的身份被广大投资者所熟知。年金融危机以后,中集不但开始了全球化的业务布局而且更锐意培养起几大支柱型业务板块,实现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而且这些多元化背后更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持,10年时间过去后,已培育起(除集装箱制造业务以外)的业务板块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按中集集团年年度报告公布,集团实现营收亿,其中主要来源于以下业务板块:

集装箱业务收入亿元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收入亿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收入亿

物流服务业务收入82亿元

空港装备业务收入36亿元

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5亿元

首先,从业务结构占比的变动趋势来说,周期属性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由及年的约五成下降至如今的三成左右占比。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则自年的9.82%持续提升至年的14.8%,新增的物流服务大概保持在10%附近,而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则多年大体保持在24%左右的水平,并无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升降。

中集集团的全营收由年的亿增长至的亿,在十年间的过程当中,占比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业务的绝对值其实并无太大变化。反观是,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营收规模翻了一番,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增长了50%以上,十年间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潜力板块,其营收都是从很少增长至如今上一定规模的,比如说空港业务板块、重卡还有海工板块。

也就意味着,过去的十年,中集集团营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不是来自于传统的、周期属性强的集装箱制造业务,而是得益于多元化经营及新业务重点板块的培养及支持,也代表着,“增量”来源是成长性,而非周期性,未来这些分部业务的成长性带来的增量将持续改造中集的内部业务结构,周期属性将被充足的成长潜力给慰平。

(数据来源:WIND)

最后,各重要业务板块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大背景及前景。

集装箱制造业务方面,中集集团在这个行业的市占率已经做到全球领先,未来的发展既跟随全球贸易、运力及港口运营和吞吐量的增长而变动,也跟本行业7-10年间隔的产品更新周期密切相关,上一个集装箱生产制造(需求)的高峰期正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一两年,产品更新周期带来的需求远大于贸易周期给此业务带来的支撑。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方面,根据年年报中显示,此业务已完善好全球运营布局,在欧洲、北美、澳洲市场及新兴市场形成全球四大区域,并取得了各种突破,而于中国本土挂车实现销售6.6万台,销量及盈利大幅增长,在年中集车辆生产了超过12万台的各类半挂车、产销量继续名列世界第一,骨架车和液罐车等品类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可见海外车辆销售与中国本土销售已基本实现五五开,未来海外市场及新兴市场(除中国本土市场外的亚太地区市场)将成为持续增量市场。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板块,除了中美联合声明中预期的中美间将在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的合作——围绕着天然气及LNG领域,中长期来看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年LNG进口量同比增长将超50%,预计在年前后,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LNG进口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此前曾发布年《年度能源展望报告》表示,预计美国最早在年成为净能源出口国,较去年预计的提前4年主要受石油和天然气市场驱动,天然气产量将继续上升至年,被称为液化天然气LNG的天然气运输方式将主导美国的出口流,亚太成为美国重要的目标市场。所以中集的这块业务板块的能见度最强,增长前景最明确,可持续较快增长三到五年。

空港业务板块,中集集团今年刚顺利把空港业务整合到一香港上市公司(代码.HK),实现控股及并表,并改名中集天达。中集天达背靠集团母公司于全球重点发展五大核心优势业务:登机桥业务(PBB)、消防车及救援设备业务、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MHS)、机场地面支持设备(GSE)及自动及自动智能停车业务。有研究分析指出,中集天达未来数年间潜在收入规模可冲击百亿,复合增长速度将大概率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有望成为集团母公司的支柱型业务板块。

海洋工程业务方面,石油价格高企,带动整个油气产业链发展,随着石油公司业绩好转刺激其增加资本支出,用于改善产量及效率,油服行业将迎来复苏时刻。中集的海工业务一直受制于整个油服行业的压制,如今行业的反转复苏迹象明显,有望走出过去数年在此业务的困境。

三、结尾

中集集团在过去三个月因与投资者存在预期差而被错杀,如今中美 停火之时,修复这个预期差或业绩与股价走势的“剪刀差”成为了首要的上涨动力。

而更为长远的股价推动,在于市场参与者逐渐理解中集集团它的业务结构及各项发展潜力,理解其成长性,而非周期性,周期属性在它身上应要逐渐淡化。中集一直没改名,外界的感觉也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希望中集通过更改公司名称以更加准确反映现在的业务情况。

只要这点被市场大多数参与者所共识,那么中集集团的估值依据其中有重要的一项应该是要跟其潜在营收增长速度相匹配。

无论出于修复股价或是反映合理估值水平的角度考虑,此阶段中集集团的明显具备战略配置的机会,值得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wlhy/14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