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成就了新加坡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香港的繁荣!
何为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
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自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后,作为对外开放的核心承载,我国特殊改革开放区域发展经历了从经济特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自由贸易港的升级。当前自贸港的建设已成为了热点话题,放眼全球,新加坡自贸港历史悠久、成效显著,那么如何让自贸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升级呢?让我们看看新加坡如何做的!
新加坡自贸港建设历程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一直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由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自由贸易港,新加坡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加坡自贸港的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进口替代促进制造业起步(-年)。年起,新加坡颁布一系列政策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例如,颁布《生产控制法令》限制特定商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以避免其他国家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颁布《新兴工业法令》和《工业扩张法令》,吸引面向国内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在新加坡落地和发展,为落地企业减免所得税。此外,成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培育新产业,建立发展了多个工业园区,并在园区内建设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
二是出口导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年)。为促进纺织、服装、家具、日用家电、船舶修理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新加坡政府于年出台出口激励政策,对大型投资所获的出口利润给予5-10年高达90%的减免税优惠。此外,出台《经济扩张奖励法》,将符合法令规定的出口生产商公司所得税从40%大幅削减至4%,且优惠长达15年。在有力的政策刺激之下,-年间,新加坡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60%,化工和石油产品产值增加87%,电子和及其设备产值增加7倍以上。
三是吸引外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年)。随着信息技术催动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政策转向支持包括计算机、电子设备、机器和制药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首先,制定政策吸引国外高科技产业的企业落户,高科技行业的外国投资在新加坡可享受长达5年的免税期;
第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与外资跨国企业联合创办培训中心,通过提高技术工人技能促进本土产业升级。
四是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年至今)。由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快速发展,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受到打击,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优先发展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交通通讯等现代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新加坡将服务经济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作为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并成立了一个服务业总体推进机构,及时监测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扶持行为引导和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其中较为典型的举措是集聚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总部等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和国际金融,从而逐步将新加坡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旅游会议中心。
新加坡自贸港的发展史无疑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国家的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我们从中能学习到哪些经验呢?
新加坡自贸港发展的启示
从新加坡自贸港的经验来看,一个自贸港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三大条件:
1.全面开放的制度;
2.有力支撑的产业;
3.畅通无阻的设施。
首先,开放的制度是前提,包括金融的、市场的、税收的、货物的、人员的等等,只有放开了制度才可能产生经贸的流量,这从过去的经验可以证明。
其次,发达的产业是基础,早期的新加坡没有自己的产业,主要依托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头的产业和市场,而随着本土产业的崛起,自贸港才具有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我国的自贸港建设需要更多依靠当地的、腹地的产业和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外产业之间形成互动,港只是个窗口,而根在于实体经济。
最后,要有能够承载巨大货物流、信息流的现代化软硬件设施,这就涉及具体的管理模式、硬件配套、新型技术等。
未来,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应如何发力这三大条件的创造,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又将如何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还需要更多人不懈的努力,达成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