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听余

寒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172051.html

  年9月,我们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来到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的川外,来到了最具生命力与活力的新传。三年转瞬去,弹指一挥间。三年里,我们在新传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三年前在这里开始,一年后将在这里结束。

  “一开始你并没有让我一见钟情的模样;四年后你早已是我挥之不去的第二故乡。”这样的话语,传达了一届又一届学子对川外的不舍与留念。今天,当我们上完大学最后一门课,新闻班的45位童鞋也想通过《夜问》,向母校、向新传说说真心话,表达心中的不舍与期望,以此祝福川外和新传成为更好的自己,早日成为让川外学子一见钟情的模样。

拿着报纸讲观点

最后一个点评分享

最收获:拥有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可以一辈子相处玩耍交心的好朋友。

最缺失:川外因为地段特殊,缺失一些与其他学校联合沟通的活动与机会;新传缺失一点变通的圆滑。

最需要:加强与重庆各大高校的沟通与交流;更多实践的机会,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赵乐伊

最收获:带我走进媒体这个刺激的行业。

最缺失:理论课程多些规矩。

最需要:硬件设施需要完善。

龙坤宇

最收获:技能、友谊与成长。

最缺失:爱校教育。

最需要:老师多一点的陪伴。

张斌

最收获:有机会接触到日语,对于喜欢日漫的我来说。

最缺失:一个信息综合平台。比如今天有些什么类型的讲座或者某某来访,抑或某某届返校。这些信息不分院系,所有学生都可以查询的。

最需要:给所有寝室都安装电信宽带接口……

朱古亮

最收获:爱情。这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最缺失:创新意识和精神。

最需要:希望在川外各学院间能多合作联络,开展活动,在互相碰撞交流中共同提升;希望新传教师更加和蔼可亲,不古板不封闭,学生更加活泼可爱有创造力。

沈星宇

最收获:将新闻思想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keepreal。

最缺失:敢字当头的决绝。

最需要:积极创新的思想。

刘一泽

最收获: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和老师,也学习了写新闻稿、用PS做图、   时光如梭!大学最后一堂课在杨老师的陪伴下悄然结束,这让我们怅然若失,甚至还有些措手不及。是啊,毕竟三年前42位梦想青年的第一次相遇还记忆犹新,大学第一堂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毕竟第一次的分组合作、课前展示,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做动画、网页,第一次拍摄和剪辑的感觉仍使我们念念不忘……

  

  离别有期,相聚有时。此刻的结束亦是开始,生命中下一段奇妙旅程正等着你我开启。这三年来在川外和新传的所得所感所悟,我们就把它留在《夜问》,衷心祝愿川外和新传的明天更加精彩!

财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互动提问也可以很精彩

最收获:完整的大学体验,开放的学习、学术氛围,很多优秀的女同学。

最缺失:整体的学习氛围不够,学生的惰性太强,老师有时候的责任心也不太够。学生没有进入过社会,所以对于社会的竞争其实重视度是不够的,虽然一切靠自己,但是没有外界施压其实效果是不好的。

最需要:英语的硬性指标要突出,端正的学习态度,尤其希望提供一些好的资源,例如好学校的交换,好单位的实习,一些大型比赛的重视度。

郑亚昕

最收获:能理智清醒地面对网络与新闻。

最缺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精确,感觉什么都学了,其实只会皮毛,没有深度。

最需要:加强网新专业的课程精确度和深度。

余羽桐

最收获:学习到了知识。

最缺失:学生团体之间缺乏组织度和凝聚力。

最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观念建设。

贾平帆

最收获:专业技能和自信。

最缺失:新闻教育专业人才。

最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外交流,构建更高水平、更高知名度的平台。

邓靖琪

最收获: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明白我未来到底要做什么,我热爱的是什么;遗憾的是用了三年时间才发现我所热爱的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缺失:新传人最缺失的应该是匠人精神吧,什么都去做还不如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还不如只做一件事。

最需要:坚持自己真正热爱的。

袁飞

最收获:通过在新传学院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知道了自己可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阶段性的规划。

最缺失:缺少了扎实打好新闻基础的思想,很多同学包括自己在内到了高年级才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能力存在很多不足。

最需要:大一大二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一些重点课程应该分为两学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切实运用到实际中。

邢佳振

最收获: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并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地去看待身边的事物还有我们的国家、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不能以偏概全,学会换位思考。对任何人、事物都应当怀有敬畏之心。在生活中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最缺失:我的老师们很优秀,有高学历教师,也有社会阅历丰富的教师,但是对学生思维与性格有影响的老师不算多。

最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要求及对学生性格与思维的培养。

徐启然

最收获:学习到了相关的传媒知识,并且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最缺失:对于课本知识的深研。

最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学术方面的要求,提高深度。

杜健

最收获:作为新传的学生,在川外也没有落下英语,被动授课、主动学习兼有,向双语专业人才靠拢。

最缺失:川外新传作为西南地区一流的外语院校中的新传院系,带地域元素指导性的教学不够。

最需要:面向全校提供的高效益、便捷的外语资源,以及增加融入地域特色的教学指导。

王莹霏

最收获:相遇一群有情怀、负责任、致真心的“长辈”,感谢!

最缺失: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近视”教育多于“远视”培养。

最需要:学生视角——有效的业界接触渠道,有用的科研参与渠道。

周佺

最收获: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最缺失:游泳池。

最需要:强化川外“品牌”。

眭贤君

最收获:在川外认识了不一样的文化。

最缺失:严明的纪律,比如要求自习等,用于激发懒惰的学生学习。

最需要:男女比例尽可能协调。

王艳娜

最收获:更多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自己负责。

最缺失:思维与眼界开阔的条件受限。

最需要:与其它学校加强互动。

敬雪平

最收获:专业知识和能力,美好的校园生活。

最缺失:系统和稳定的培养计划。

最需要:减少课程数量,提高课程深度。

华超逸

最收获:扩展思维,转变视角。

最缺失:与他人间的互动交流。

最需要:学以致用。

石杰

最收获:看待和思考事情的方式不同了。

最缺失:新媒体方面的课程不是很多。

最需要:新传学生学习态度有些懒散,应该多加强学风建设。

刘双

最收获:获得知识、学习到为人处世。

最缺失:实验课程、实验教室设备。

最需要:加强技能培养,少理论多实践。

陈玉娇

最收获:更新我所认识的信息世界和交到几个知心朋友。

最缺失: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热情。

最需要:希望院与院、系与系之间凝聚力更强,摒弃偏见。

秦雪莲

最收获: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很幸运自己一直是班上的学委,能跟老师有更多接触和交流。每一位老师都有让我欣赏的独特人格魅力,而且他们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建议和鼓励,真的很感恩。

最缺失:新传的确是一个整体上看来挺活泼积极的学院,像我们的活动、比赛什么的都搞得很好,但我觉得我们院的学生还是缺乏了那么点“职业精神”,缺失未来新闻人的活力和激情。

最需要:新传最需要学生们有更强的责任意识,不要懒散和浮躁,身上要有年轻人的勇敢和坚强。

陈飞扬

最收获:交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涨了见识;学习了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我跨进新闻行业大门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最缺失:素质的培养。大家都知道,新传是一个很活跃的学院,活跃有活跃的好处,但素质也有待提高。

最需要:个人觉得,新传的课程有点杂乱,而且有点少,所以希望在课程安排上更多点。

刘曾珍

最收获:良师益友、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最缺失:学术大牛的讲座不算特别多。

最需要:专业著作的阅读和课外实践。

朱诣琛

最收获:体验了各种各样的大学生活,有过逃课也有过很努力的学习,有过迷茫期也有过奋斗期,有过平淡无奇的日子也有过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日子,我认为到了最后,这些日子里的不同心境与成长,就是大学给我的收益。

最缺失:缺一种学术氛围,缺人文学科的人文氛围,学生也缺乏一种新闻人的自我意识,大一大二的时候深深的感觉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规划感到迷茫,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这个时候又缺乏老师的指导。

最需要:加强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

傅梦婷

最收获:学到很多新知识,也愈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

最缺失:物料设备吧,犹记得体测五六十人吹同一个肺活量测量仪的场景。

最需要:性别比例失衡,心理健康、两性关系教育尤需重视。

熊航

最收获:良师益友、摄影摄像技巧,还有她。

最缺失:没有多看书(还挂了一科!)。

最需要: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更接地气的实践机会!

徐建军

最收获:遇见了一些有思想有内涵、踏实认真的好老师,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人生的态度和学习思考的重要性。

最缺失:没能在大一大二时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为自己的理想一步步打基础。沉迷于各种无意义的活动中浪费了时间。

最需要:对于不少人来说大学就在没人管没人问的情况下这么混过去了,虽说革命靠自觉,但我们绝大部分学生的自制力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希望老师们能多多和同学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发现他们的问题,帮助学生管理自己。

张雪峰

最收获:一群认真负责的老师。

最缺失:深入学习知识的机会。

最需要:不流于表面的教学,不是注重教学数量,而是质量。

汪富驿

最收获: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最缺失:很多时候没有集体归属感。

最需要:加强课程安排,大三大四课业太少。

李雪萍

最收获:一段好的感情,一群要好的朋友。

最缺失: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不到位。

最需要:合理安排校园里垃圾桶的摆放位置。

贺双丽

最收获:人成长了,思想和行为变得更加成熟了。

最缺失:实践活动太少,导致学生得到的实践锻炼太少。

最需要:课程避免多而杂,应该注重精于某些方面。

张成容

最收获:在大学里面认识了很多朋友。

最缺失:实践课过于仓促不完善。

最需要:在理论跟实践能够更加均衡。

王鹏

最收获:更广阔的思考维度。

最缺失:真诚一点,最缺失的就是最需要的。

最需要:创新思维。

韩兴玥

最收获:友情和成长。

最缺失:思想上的影响力。

最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从“筑梦”到“圆梦”。

易柯

最收获:一群可以一起哭笑的好朋友。

最缺失:没有真正好好感受大学生活。

最需要:好好读书,不是混过一天算一天。

王丹

最收获:看待问题的方式。

最缺失:完善的培养方案。

最需要:让学生尽早搞懂自己的专业,才能针对性学习。

吴虹霞

最收获:遇到了非常专业的优秀老师和非常友好的同学:四年,尤其是大三大四的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在思想层面也上了一个台阶;也非常庆幸有一群很好的同学,一个非常和谐的寝室,网络上一些对大学同学关系的恶评都没在我身上发生过,我的大学生活很幸福。

最缺失:个人感觉新传学风确实不太好,之前三年过得轻松快乐,大四才知欠下很多,尤其准备考研时。知识积累不到位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己,但就新传整体来看,大多数应该都是我这样的同学。感觉新传的同学们在学习上放的心思太少了。

最需要:抓一抓学风建设,在大一就跟大家强调四年的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告诉大家这四年应该做什么,不要到了大三才告诉你们差的太多了,读的书太少了,你肯定考不上研或者肯定没办法到哪里哪里工作。我知道老师们已经在努力改变了,据说下一届学弟学妹有一个精英读书班,这个就很好。老师们都辛苦了,希望新传可以蒸蒸日上。

李雅润

最收获:川外让我明白了选择和努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事。

最缺失:虽然理想化不是好事情,但新传教给我们的新闻工具是远远多于新闻理想的。

最需要:作为外国语院校的新传学院最需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外语特色。

刘子豪

最收获:在实习中认识了很多学弟学妹。

最缺失: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需要:要求多一点,考核严一点,学习氛围浓一点。

张鉴

最收获:个人心智上的成长。

最缺失:新传在川外所有院系中因美女和帅哥而闻名,但在许多老师眼里也因学风不够好而出名。

最需要:尽管川外有很多非语言专业,但英语的教学应该同等重视,突出川外特色。

廖田丽

最收获:知识与教育。上大学让我意识到继续接受教育是多么重要,不仅让我在专业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一些美好的品质,比如孝敬、感恩、善良等等,让我在心理和思想上更加成熟。还有就是收获了美好的友谊,遇到了两个很好的朋友,在大学三年多里我们相互陪伴,互相支持与鼓励。

最缺失:专业性和学风。专业性是指专业课程安排和就业方向可以更明确,更有目的性,老师授课可以更深刻。学风是指学院学习氛围不浓,很多人大三还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院可以严抓学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更多人越早思考自己的未来而为之做出努力。

最需要:多增加专业实践活动;区别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

张梦桃

最收获:结实了一堆志同道合的足球爱好者。

最缺失:院系与院系之间的沟通及院系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较少。

最需要:增加院系之间及院系内部之间沟通交流的课外活动或者学习课程。

李瞳

最收获:认识自己的勇气,改变自己的耐心。

最缺失:全国名校面前不露怯的自豪感。

最需要:发展特色,持续积淀。

杨璐

最收获:学会了使用各种制作视频、音频、图片的软件,这对我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

最缺失:课外课堂太少,一直处于关在教室里上课的状态。

最需要:川外最需要的是多一点课外的课堂,在实践中学习。

赵涵瑜

级广电班39名童鞋如是说

  39个广电班的孩子在雾都相聚,携手走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也结束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书齐了,人散了。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是我最珍贵的朋友。时光太匆匆,只愿永远记得这段青葱放肆的岁月,祝各位此去一帆风顺,前程繁花似锦!

答对问题奖励月饼

危机公关可以坏事变好事

最收获:良师、益友、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最缺失:实践+专业结合的能力。

最需要:设施条件更好的图书馆。

胡佳思

最收获:新传的人思维特别活跃,不拘泥于书本,给了我一定影响。

最缺失:沉下心来学好理论知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最需要:丰富新传的文化底蕴和课堂形式。

孙姝楠

最收获:遇见出色的老师们、可爱的朋友们、还有现在学会多向思考的自己。

最缺失:新闻传播理论体系未潜心探索,时间未有效利用。

最需要:与老师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时间。

董一凡

最收获:教会我谋生技能。

最缺失:说多做少,缺乏实践。

最需要:与确定以外语为特色,专业为根本的发展道路。

傅至

最收获:收获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和美好的友情。

最缺失:缺失学习氛围,整个学院学习氛围不浓厚。

最需要:以理论为主,实践偏少,需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凌佳娴

最收获:多角度看待问题。

最缺失: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最需要:学校给新传学院开门二外。

王丽

最收获: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最缺失:外省对口的实践机会。

最需要:校车、食堂便宜点,增设小吃街和学长学姐旧物处理摊位。

徐路明

最收获:友爱的室友和男朋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鲜的空气和开阔的眼界。

最缺失:课程设置偏向传统媒体,新媒体方向的课程少;专业设备过少,租借不便。

最需要:灵活的教学方式;深度的教学内容;实践机会和资源的提供。

么恩倩

最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读书静心。

最缺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实践操练。

最需要:“阴阳平衡”的男女比例。

刘静

最收获: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再者就是心智,最后是思想。感谢川外,感恩老师。

最缺失:各种活动和素质拓展都做的很好了,没什么特别缺失的地方。最需要:定一个汉服日,希望以后传统节日可以毫无顾忌地穿汉服。

姚松莎

最收获: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的自我调节。

最缺失:培养学生面对参与社会竞争的认知和读足够的书。

最需要:新传的设备器材能更多,学校与更多的公司合作,有更多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

蒋海欧

最收获:养成了乐天派和淡定的性格,还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最缺失:对于新传,我们这一届最缺的是实践和参与。

最需要:新传学生的实践和亲身体验应该占学习内容的50%。

陈霞

最收获:喜欢的朋友、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知识。

最缺失:男子气概的男生。

最需要:除了针对性的记者讲座以外,更多方面地培养专业人才,实践周开设更多大一大二的新传特色实践。

陈思羽

最收获:认识接触了很多人,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有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很多方面的。经历了很多不一样的第一次,知道了人生努力奋斗的方向。

最缺失:感觉实用性的课程稍微少了一些,对于我们这个学院来说,掌握技术方面的东西是更实用的,当然理论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需要:建议在课程安排上面可以更加合理一些,可以在课程上面增加一些实践的内容,这对以后是很有帮助的。

何洁

最收获:志趣相投的朋友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最缺失:新传在同学实操课程和活动平台等方面还有些缺失。

最需要:新传专业可以将理论更多安排成实践课程,实践周可真正带同学们做点有意义的实操。

柳霞

最收获:美好的友谊,开朗的性格和永远珍藏的回忆。

最缺失:实践方面感觉略有不足,课程理论性太强,课程安排范围太宽泛,学生没有一项专精技能。

最需要:学院可以安排更多的实践课程,实践周可以带同学们外出到电视台等地进行活动。并且希望可以将广电专业的课程范围缩小找到专业精准定位从而安排合适的课程。

谢寒露

最收获: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培养了一些爱好。

最缺失:一个像样的校门。

最需要:在室外增设一些可供学习的场所,缓解图书馆没座位这样的状况。

付孝莉

最收获:个人的独立,除了文学类书以外,增加了对传播学类书籍的喜欢。

最缺失:对大学生活的规划以及专业实习经历。

最需要:希望学校从大二开始就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王海琼

最收获:和蔼可亲的老师、有缘相会的友情、难以磨灭的知识。

最缺失:缺乏有趣的灵魂个体。

最需要:人才培养的差异和知识内涵的深度。

王娟娟

最收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最缺失:没有好好利用在校时间多看一点书。

最需要:希望新传可以多一点社会实践活动。

徐慧

最收获:自主学习、独立生活。

最缺失:学院联谊、相互交流。

最需要:校车改革、调控收费。

郭若曼

最收获:校风活泼,多语言的学校环境开阔了视野。

最缺失:男性生物较缺失。

最需要:最需要加强学校课外文化活动的举办。

桑秦

最收获:学会了独立。

最缺失:与其他学校同专业间的交流。

最需要:老师可以对同学们要求再严格一些。

江羽洁

最收获:对学科的认识对学科价值观的建构。

最缺失:缺失偏向技术和行业的技能型应用。

最需要:技能应用要是再能活泛一点就更好了。

刘子昱

最收获:歌乐山下烈士墓旁,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东西融合齐头并进,川外新传一骑当先。

最缺失:广泛撒网,多而不精,广电专业定位略显尴尬。

最需要:办学理念创新,突破陈规俗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山城优势。

张懿娴

最收获: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气氛。

最缺失:勤奋刻苦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学风。

最需要:师生之间的协作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

魏晗冰

最收获:学习到许多新闻工作者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比如新闻编辑学、出镜记者报道,以及专业相关的软件操作。

最缺失:广电专业学习面广而不精,似乎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只是会些皮毛。

最需要:系统深度的学习某专业领域,并非泛泛而谈。或者在打好基础后,根据个人取向,深度学习某专业领域,例如:新闻、电视、新媒体等等。

黄秋月

最收获:友谊和新传人的团结,尤其体育场上的新传,让人热血沸腾。

最缺失:新传缺失一种专精的精神,无论什么专业,学的东西都很杂,没有特长。

最需要:教学内容应该再专精、深入一点,各专业的特点应该更加鲜明。

李阳

最收获:人生之道。

最缺失:软硬实力。

最需要:刚柔并济。

杨宏宇

最收获:学校风景很漂亮,国家AAAA级风景区中,适合山中隐居,潜心学习,扩展了很多知识面,知道得更多。

最缺失:缺少专业性的培养,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几个专业区分不大,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

最需要:加强针对性的专业学生培养,加强专业老师和学生们的联系。

戴唯

最收获:学到了很多和新闻媒体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也结交到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朋友。

最缺失:对大学学习的认知不清楚,所以很多其实应该在大学自己培养的技能和掌握的知识都没有做到很好。

最需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明白学业规划的重要性,清楚自己的目标,再去努力实现。

黄佳颖

最收获: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学会不断充实生活,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最缺失:硬件设施不足和社会实践机会不多。

最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练习的能力。

蒋雯倩

最收获:明白了学校是个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

最缺失:阳刚之气。

最需要: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尊重个体差异性。

鄢露瑶

最收获: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最缺失: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很多实践机会的平台。

最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

胡玲

最收获:大学课堂的知识和同学朋友们的感情。最缺失:就新传来说,缺失专业设备以及课外实践拍摄机会;就川外来说,缺失男性阳刚,直男容易被带偏。最需要:注重学术发展的同时加强硬件设施的设施。

陈芷琦

最收获:在新传我学会了摄影摄像还有视频剪辑,最重要的是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做活动,一起创作……最缺失:实践课程。对于我们广电专业来说实践的课程真的屈指可数,而且很多课程也只是皮毛,并没有深入开展。最需要:可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多一些好的设备,让同学们可以把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巩固。

刘艾琳

最收获:在学习生活与社交生活中拥有了更完整的人格。

最缺失:学生没有足够多自由创作、自我发挥的空间与机会。

最需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及时更新与完备。

赵洋

最收获:在大学校园这个微型社会学会了更好地待人处世,性格更加包容。参与过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

最缺失:课堂上师生之间活跃的教学氛围,更加新鲜活跃的教学方式,比如增加自由讨论时间,教师给出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可以运用手机查询相关资料),并各自发表最终结论,老师进行相关补充。

最需要:提供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作为学生在实习资源的寻找和获得方面是有难度和局限的。

宋艳玲

最收获: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同学间真挚的友谊。

最缺失:对于我们专业的专业性实践课少,未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当前国家就业形势。

最需要:“民以食为天”,学校饮食卫生安全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吃得放心才能学得踏实。

刘琴

主编:杨清波

编辑:野筱蜜 萧君

您阅读了分秒,分享只用1秒钟

苹果阻止不了亲对原创的赞赏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夜问·全球精品超市店铺,带你发现货真价实好东东!购物或开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kouxingye.com/gkhyfx/11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