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征程新昆山”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规划、建筑、景观、市政、智能城市、战略投资等多领域的46位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昆山设计工作营”活动调研成果展开了深度研讨,用经过反复论证、缜密思考的发展策略,为昆山量身定制城市提升的“未来蓝图”。
迎来“十四五”开局,昆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宏大目标。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沪苏同城化发展的新机遇下,面对土地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型城镇化要求下外来人口市民化压力巨大等发展困境,昆山积极谋求破解新路,通过这种“集智”方式,对标先进地区,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寻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规划设计解决路径。现将研讨会上,36位深度参与过国内外发达地区、新区规划建设的专业机构代表的汇报发言和10位经验丰富的一流专家的点评建议纪实记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与您分享。如有想法和建议,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专家点评和主题发言
周俭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规划)、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专家周俭认为各家设计机构谈文化、智慧、风貌、交通、绿色市政、产城融合等不同角度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昆山的建议都很到位。同时他就自己对昆山的了解提出几点看法:第一点指出昆山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地处上海和苏州两大经济强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以往昆山就是依托区位优势和创新精神,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现今这些比较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渐弱化,如何打造现阶段昆山独一无二的城市吸引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要锚固区位与苏州和周边县市统筹发展,也要充分借力上海五大新城建设,与嘉定、青浦新城产业互补、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第二点指出什么是昆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昆山的特色是水,如何做好水的文章,梳理好昆山多公里的水网体系,处理好水与城市的关系、与生态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农业的关系,昆山可以率先提出和打造“水乡城市”样板。第三点谈昆山的城市设计。谈到了吴淞江,东连上海(苏州河)西连苏州,是横跨昆山中部蜿蜒曲折的城市水体。未来昆山的建设区域重点能否与吴淞江结合,打造吴淞江城市走廊而不是生态走廊。第四点谈产业创新,不要面面俱到,可以搞一些试验区,如低碳街区、智慧街区、吸引创新人才和产业的街区、绿色交通街区等,规模不宜过大,是未来城市的探索,昆山应该承担这样的担当。朱祥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景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专家朱祥明认为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规划,都是围绕城市设计展开的。当下中国城市大多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昆山也不例外。专家朱祥明认为昆山未来的城市发展,不应局限于对标周围的上海与苏州,而是应深度挖掘自身特色,打造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昆山名片。从景观角度上来说,他认为应该突破传统规划对指标和面积的依赖,转而着重挖掘昆山特有的自然本底与蓝绿空间,他还给出了昆山蓝绿橙空间结构的具体布局建议。专家朱祥明深度解读了英国湖区经典案例,提出要将昆山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湖区,就应借鉴世界优秀范例的成功经验,凸显昆山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他相信昆山往大湖区方向发展,搞大的生态、旅游,将会是使昆山脱颖而出的一个良好机遇。与此同时,他认为蓝绿生态空间的构建应与现代化的服务业相结合。景观的营造也应服务于高科技产业园区及相关产业,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吸引年轻一代并产生商业价值的一种新的途径。刘恩芳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设计与规划专委会主任
专家刘恩芳表示,昆山当前的发展诉求是在已经发展到高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向未来更高的水平发展的快一点,进步的更大一点。她认为这几个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第一,我们城市定位如何定出我们的特色,如何定出我们自己发展的核心,思考先锋的定位在哪里,先锋城市它体现在那些方面;第二,思考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战略位置,不仅仅是要考虑和上海的关系,还要考虑和江苏本身的一些城市,以及浙江嘉善、嘉兴的关系,寻找自身的创新点,探索诸如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大会一些特色会议的召开;第三,产业的立足点,一方面要承接上海外溢的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培养一些自身产业产业,引领创造新需求,比如说互联网现在新的时期的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第四,特色的空间格局,建立一个分级分类的城市特色空间系统,将周庄,千灯这些古镇突出出来,创造一些IP,建立昆山的品牌;第四,探索建立一个精细化的管理体系,重点以社区为抓手,在全国创造一种从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战略的一个示范;第五,通过无人驾驶和网约车的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来促进我们国家现在碳达峰、碳中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刘恩芳最后表示,昆山未来的发展应该从系统建构到各个点的突破,去形成鲜明的昆山品牌,来推广昆山的价值,提升城市的服务能级。雷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专家雷挺认为各家设计机构从多维度多角度对昆山如何发展如何建设展开了全面思考。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昆山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充分发挥其差异性优势,打破行政边界,让社会资本、要素充分地自由地低成本地流动。加强互联互通,实现互融互促,可以体现在交通和信息方面。交通方面建议一是提升昆山作为对外枢纽的能级,高铁站形成站城一体的格局。二是重视对外道路规划建设,尤其是上海和苏州方向,考虑客货分离。三是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际联系。四是发展特色水运交通。信息方面的建议是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参考雄安、上海相关经验,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专家还指出昆山发展必须立足于昆山的城市建设,要立足于发展,立足于长远。必须有考虑到未来的设计思路思想理念,高点定位。要考虑到地下空间的开发、乡村振兴的要求、文旅特色的挖掘,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体系,制定新的标准。贺风春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江苏省设计大师、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家贺风春表示这次的论坛是一次对于新江南的解读,一个对新昆山的畅想,她认为昆山应该是美丽宜居的,它的生态环境要好,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新江南水乡。贺风春结合调研分析和这次论坛的讨论,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新昆山应该要有文化厚度,可以建立一个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我们江南文化、新江南文化,未来的昆山品质和品牌到底落脚在哪里,要把杜克科创小镇、大渔湖的文化核心、周边环境包括引进的这些科研中心真正落地;第二,提升昆山的生态气质,贺风春认为昆山这么多年治水治的非常好,但在植物、生物多样性、对于特殊鸟类的保护这些地方需要加大研究力度,这样才是我们向往的蓝绿的、美丽的新昆山;第三,新昆山应该要有城市温度,长三角一体化给了昆山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这个机遇会吸引很多优秀的人才涌向昆山,很多的科技先锋涌向昆山,必须要给它创造一个非常宜居、美丽的城市生活空间,让他感觉到心里面有温度才能留下来,昆山才能发展。最后贺风春高度认可昆山在城市双修方面的工作,期待下一步继续注重文化,注重生态原动力的研究,